打造司法护航营商环境的“桐庐模式”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1月04日 08:43:25 |
域外看庐 打造司法护航营商环境的“桐庐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人民法院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努力将富春江科技城人民法庭(以下简称“科技城法庭”)打造成现代化专业法庭,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提供精准的司法保障。自成立至2022年8月,科技城法庭共受理各类纠纷2086件,审结案件1989件,民事可调撤率83.26%,服判息诉率96.04%,率先推行的商业解纷“一件事”集成改革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 高效能司法 推进商业解纷“一件事” 桐庐法院准确把握科技城法庭位于桐庐经济发展核心区、处于服务企业第一线的特殊地位,坚持管理集约化、流程闭环化、办案智能化,不断提高涉企案件办理效率,实现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执”。 管理集约化。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立审执不兼顾问题,桐庐法院坚持综合性与专业化建设相结合原则,打破按照地域划分案件的传统收案模式,由科技城法庭集中管辖县域内买卖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涉企商事案件;坚持“一件事”理念,探索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在科技城法庭设立引调、立案、审理、执行、服务5个小组,进行“全链式”集中管理,提供立审执“一站式”服务。 流程闭环化。为推动科技城法庭办理涉企商事案件闭环管理,桐庐法院出台《商业解纷“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重新梳理案件办理47个节点,通过明确节点要求、优化流程衔接,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闭环流程。2022年1—8月,科技城法庭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平均办理天数仅为65天,为浙江省52个县市最优值。 办案智能化。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全链条要素式审判”试点单位,科技城法庭在浙江省率先试用“凤凰买卖合同智审”技术,深度运用“凤凰金融智审”技术,实现案卷自动分析、焦点自动归纳、文书自动生成等智能辅助功能,进一步为办案提速、为企业减负。2022年1—8月,科技城法庭通过智审技术办理案件242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至25.85天,比同期非智审案件缩短用时18.58%。 高标准服务 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桐庐法院依托科技城法庭,探索建设内外联通、重点突出的服务体系,让专业化司法服务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延伸到企业行业需要处、融入基层治理最末端。 党建引领助发展。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肩负着捍卫党的领导的使命任务。科技城法庭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日常工作全过程,开展“春日主题季”“夏日读书班”“秋日大讲堂”“冬日分享会”四季主题活动,真学真信笃行法治思想。该法庭与桐庐县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先后签订党建合作协议,就金融治理、劳动用工、资产处置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合作。 多元合力促解纷。桐庐法院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桐庐县支行、桐庐县工商业联合会等单位在科技城法庭设立“涉企商事纠纷联调中心”和“金融纠纷快速处理中心”,打造行业参与、专业支撑的商事纠纷化解平台。目前,两个中心已诉前化解纠纷1348件,诉前化解成功率48.08%。同时,该金融纠纷快速处理中心聘请退休法官在科技城法庭成立“花姐工作室”,引入商会(协会)成员等作为特邀调解员。2021年以来,“花姐工作室”共化解标的额100万元以上案件27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64万余元。 法庭内外送服务。为不断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用工的法治意识,科技城法庭定期邀请企业家代表走进法庭,参加执行听证会、旁听案件庭审。同时,该法庭法官还深入企业走访摸排,制作涵盖厂房租赁、产权保护等19项企业密切关注的普法需求清单,并以“以案说法”“与法同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法律沙龙、巡回审理等70余场,制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清单180份。 高质量发展 擦亮法护营商“金名片” 2021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浙江省杭州市作为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六个城市之一,对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营商环境法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城法庭秉持“站在未来,谋划现在”的理念,锚定“现代化专业法庭”定位,坚持数智推动、共享赋能、理论支撑,营造“尊商重企”氛围,打造司法护航营商环境的“桐庐模式”。 线上与线下双引擎。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科技城法庭着力将传统“线下”法庭逐步向“线上”延伸。线下,改造升级法庭硬件基础设施,建成远程调解室、审判室、“驾驶舱”等数智空间,抓好改革实战、实用、实效;线上,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司法保护,参与“法护营商”“凤凰智审”“共享法庭”等3个“浙江全域数字法院”重大改革项目,实现营商环境的无感监测和精准优化。 人民法庭与“共享法庭”双呼应。“共享法庭”是架构在数字空间、虚拟在群众身边的人民法庭。桐庐法院结合快递物流、针织制笔等桐庐特色产业,设立10家商事“共享法庭”,进一步发展延伸科技城法庭司法服务产业的触角。在一起劳动争议纠纷中,科技城法庭联合在针织行业设立的“共享法庭”开展跨域“云调解”,以当场支付25万元工资和分3年支付剩余工资的方案,实现了16名工人与针织企业的“共赢”。 理论与实践双促进。日常工作中,科技城法庭积极推动改革实践上升为理论成果、固化为制度成果,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建立《商业解纷指数模型》,从营商环境评价、当事人满意度评价和上级法院改判发回评价三个维度、41个得分项构建指标体系,奠定营商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创新出台以竞争方式确定鉴定评估机构机制,形成机构积极参与、法院择优选择、信息传递流畅的运行生态,实现鉴定评估“降费、提速、增效”的良好效果。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下一步,桐庐法院将继续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充分利用法庭立足基层、贴近企业的优势,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摘自《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19期 图片由县法院提供) |
原标题: 打造司法护航营商环境的“桐庐模式”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