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实现“美丽”蝶变
http://www.tlnews.com.cn/  2021年01月06日 09:05:43 星期三  

自我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各村通过“一村一梳理”、宅基地复垦等举措达到了优布局、活资源、惠民生的效果。本期《美丽乡村》,将向读者们展示第一期全域土地整治优秀行政村的“美丽”蝶变。

麻蓬村 打造“近郊最美村庄”


在当天的评审会上,桐君街道麻蓬村取得了在现场的最高分。

“通过规划布局和项目安排,串点连线成景,形成独具诗画田园风光特色的魅力乡村旅游带。”率先上台展示的是来自桐君街道麻蓬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加星,他从生态为基、创新为要、民生为本三个方面,生动阐述了麻蓬村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近郊最美村庄”的愿景。

2019年以来,麻蓬村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契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村企路江坡景”系统治理的理念,按照全要素融入、全方位融合、全领域融通的要求进行规划编制、方案设计、项目设定和组织实施,形成了“一带三区一平台”的规划整治方案。

麻蓬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虽然只涉及一个村,但是整个实施过程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麻蓬全村7.3平方公里国土空间内,“山水林田湖草、村企路江坡景”等所有的要素全部被融入到了综合整治项目中,28个子项目中包含了土地整治、村镇利用坡地、存量盘活、生态修复等八个类别,基本涵盖了土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所有内容,很好地诠释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吴家坞杭派民居项目的18亩奖励指标为齐家湾坡地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玻璃厂区块复垦并通过指标回购为齐家湾坡地项目提供了启动资金,齐家湾项目的实施腾出的20亩空间用于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又为麻蓬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动能。

如此良性循环,是麻蓬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功的秘诀之一。

沈冠村 后进变先进短板成样板


2018年,沈冠村还是个经济薄弱村,全村负债近400万元。村里有不少“低小散”石材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使得沈冠村面临着产能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的情况。

这些年,莪山畲族乡下定了决心,在乡党委政府“长痛不如短痛,转型不如关停”的政策指导下,收储了四家石材厂和一家石粉厂,进行清退、复垦并盘活,拓展了建设用地流量空间40余亩,产生的建设用地空间指标既保障了全乡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又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活力,让贫瘠的旧厂区真正变成了富民的良田。

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瞄准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个“关键一招”,先后实施了朱家岭、塔下山和直山坞垦造水田项目,涉及土地面积共160余亩,至2018年底,全面化解村集体债务,这大大激发了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目前,该村已实施石材厂建设用地复垦17亩,村里的农产品加工展示中心已批准建成,同时引进杭州乡舍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衣冠自然村进行水稻、水晶萝卜、中草药、荷花等农产品种植,并发展户外拓展培训、绿道徒步、地下穴屋民宿等产业,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就这样,通过牢牢牵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个“牛鼻子”,向海拔、向气候、向生态要优势,利用旱改水形成的良田,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粮油产业,打响“稻香沈冠”品牌,沈冠村走出了一条让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彰坞村 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


一走进江南镇彰坞村,可看到村口新建的石塑景观气势磅礴,一座座乡间别墅鳞次栉比,穿村而过的天子溪龙鳞坝上溪水潺潺,环村公路沿溪而上,沉睡良久的彰坞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9年2月18日,彰坞村召开村两委会议讨论表决;4月23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彰坞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正式立项。

从过去的“要指标”到自己“挖指标”。通过存量盘活、闲置利用等方式,共盘活宅基地23.6亩,基本解决了村民建房难题。华家塘区块点位,共拆除42幢破旧农房,组织村内乡贤回村投资,建设华家塘农居点,实践出了“彰坞模式”。

目前,彰坞村新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已立项,规划复垦面积19.5亩。同时,进行了新庄自然村西庄坞老村规划,通过整片的空心村整治,拆除破旧房屋90幢,实施建设用地复垦19.5亩。

如今,彰坞村成功创建为省AAA级景区村庄,带头创新探索村庄土地综合整治“彰坞”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崭露头角。杭派民居、天子岗尚学传麒学校、乌托邦世界村项目……一幅“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的蓝图已然展开。

“县政府提出把彰坞村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我们彰坞村两委会感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将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把彰坞打造成靓丽的山村明珠。”江南镇彰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健话语中充满了信心。

联盟村 绘就大美新底版


联盟大桥区块一处已经成为垃圾堆场的旱地,通过生态化改田,形成了“农户山前有点田”的靓丽风景;

将隧道口55亩旱地按照地势做成小梯田,与周边的茶山、坡地民居形成呼应,在两个自然村落之间打造出一个农田花园;

粮油合作社旁边通过高标农田整理后,村民可以从村庄通过田埂直接到前溪嬉水;

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1200亩,形成了连片300亩以上规模的农田3处、100亩以上规模的农田5处,打造连片的农业景观带;

荒废地变村中花园、低洼地变共享客厅、闲置地变最美驿站,榔树下自然村宜居宜业宜游的格局初步形成;

……

通过一系列举措,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百江镇联盟村改田成景、改田连村、改田连水、改田连片,绘就了大美新底版。

据联盟村党委书记臧社军介绍,“稻、花、茶、水”是该村的优势特色资源。在用脚步丈量区块资源环境、大量听取各层面意见的基础上,该村确定了“做优粮油主导产业,做精前溪嬉水”的发展方向。通过两年来的努力,联盟村以“四改四新”为工作抓手,初步实现了优布局、优资源、优环境的目标。

“在系统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时,联盟村特别注重一事多效的叠加效应,串联起了整合村庄、田园、茶山、河湖等各类美丽资源及产业储备地块,发挥资源价值的乘数效应,生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臧社军话语中对未来的发展满是自信。

高翔村 推行“坡地村镇”建设拓展宅基地价值


瑶琳镇高翔村位于桐庐西北部,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其中,20多户人家的宅基地位置偏僻,有些虽然已建好了住房,但因为道路不通,进出颇为不便。如果想盖房子,不仅材料运不上去,施工也转不开身。可以说既不适合建房,也不适合生活。为了解决建房问题,村里在坡地上规划了一处相对方便的民居点,并配套了道路等设施。

在这个过程中,高翔村将有风格、有年代感的老房子留下来,由村集体回收,引进专业团队进行保护和开发,对局部传统建筑进行保留修缮,维持其传统风格,对于没有保留价值的民房,拆除建筑复垦成农田;在坡地上,适当建一些安置房,让老年村民生活更舒适。

随意走进一户农家庭院,人们会发现往日堆积物多,脏乱的场景已然消失,村民们就地取材、变废为景,自制木篱笆给菜园做装饰围栏,旧陶罐配上鲜花绿植,利用废旧的轮胎、陶罐、砖头进行改造,通过简单的设计装点出别样的风味。

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以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高翔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型农业发展道路。

以菜园为特色,实施好农业观光小微园建设,利用现有已建设好的环境节点及琴溪河道,打造众多度假康养项目,以果园、菜园、竹园和沿琴溪产业带规划“三园一带”产业发展,将中草药种植基地作为发展核心,拓展中草药产业链,建设药浴房、药膳养身餐厅,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同时,塑造田野、山林、水畔植物等组合而成的多层次景观,配合田园上的景观小品,以田间道路串联,展现出新农村多姿多彩的滨水田园风光。

让土地整治“百花齐放”


在首次全域土地整治优秀行政村评审会上,16个行政村书记(主任)一一上台,从基本情况、亮点特色、案例典型、存在问题到资金平衡和成效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介绍。可以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项工作,正在桐庐大地上百花齐放。

从参选单位的先进经验中,不难看出,各镇村充分考虑了“百姓得实惠”,围绕“规划给谁看”“初心是什么”“价值在哪里”等问题,老百姓对规划“说得上、看得懂、用得了”。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横村镇白云村“斗笠议事”、合村乡后溪村“众筹入股”、江南镇彰坞村“宅基地资格权一张图”等基于土地的自治探索。

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破对资源价值的传统认知,打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新通道,通过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体验等方式,土地被多重赋值。

作为全域美丽的基础、全业振兴的动能、全民普惠的载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接下来,寻找新的突破,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入实施,首先要坚持“生态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与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提供充沛动能。

作者:记者 王仪楚 通讯员 李杭君 整理 图片由各乡镇(街道)提供 编辑:俞俊
 
 
 
 
 
 

桐庐县学圣路730号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制作:殷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