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风浸润美丽乡村
http://www.tlnews.com.cn/  2020年11月04日 09:33:29 星期三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近日,瑶琳镇高翔村文化礼堂真热闹。原来,为了给村里老人集体过重阳节,在村两委班子组织下,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了腰鼓、排舞、朗诵、合唱、小品等文艺节目,既唱了新时代村民的幸福生活,又宣传了垃圾分类、粮食节约等。

  重阳节当天,宽敞的文化礼堂座无虚席,来了近300个村民观看表演。现场,从高翔村石青自然村走出来的女企业家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围脖、围巾、帽子等御寒用品,村里还请理发师为老年人免费理发,礼堂里洋溢着浓浓的敬老情。

  文明是基础,也是美丽乡村3.0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近年来,我县将提升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优化乡村环境,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乡村大地铺开了一幅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画卷。

构建乡村文明阵地

仁智村竹马表演

  这几天,城南街道仁智村西坞里文化礼堂像过节一样,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10多名村民身穿彩服,头戴凤冠,扬起马鞭,翩翩起舞。台上的表演形如流水,台下的观众喜笑颜开。

  演出现场,表演队竹马成双,鸣锣开道,大旗引路、罗伞高悬。随着欢快的节奏,两位马夫威武登场,滚钢叉、做牵引。紧接着竹马队出场,成双搭对、分合有致,跑马、跳马、战马、档马等原形动作交替展示。梅花阵、剪刀阵、长蛇阵、铁索阵、天门阵、连环阵、双开门等12套阵法相继亮相。交替有序,变化耀眼……

  “我们上了年纪空闲的时候没什么事儿,就应该把这个传统的项目再拾回来。一来传承民间艺术,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二来还能减少和杜绝赌博的歪风邪气。”西坞里父子山竹马表演项目的组织者袁志富说,“2020杭州亚运会马术表演将在桐庐瑶琳举行,希望我们西坞里父子山竹马表演也能一展风采。”

  依托文化礼堂,让文化渗透肌理,促文明浸润人心,文化礼堂成为了丰富村民生活的重要载体。这样的农村文化礼堂,全县已建成153家,星罗棋布缀满春江大地。

  2013年,浙江在全省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被江南镇石阜村提上了议事日程。村民们的渴望很迫切:希望打造一个能让大家享受文化生活的乐园。

  当年,石阜村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文化礼堂进行了维修改造,并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2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让村民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文化梦。文化礼堂内还增设了“文化四廊”,村情村史、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文化“种”在廊上,村庄记忆在这里被串联起。

  在桐君街道阆苑村,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十分“稀罕”村里的文化礼堂,建设之初,他们就决定把这里打造成村庄的文化中心。

  自2016年文化礼堂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以来,阆苑村通过三级队伍联动、六大阵地驻堂、五类活动共促的“365”模式,推动文化礼堂365天“全年无休”常态开放。这一做法,正好契合了我县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每一座文化礼堂都是农村乡愁的寄托、精神的家园。近年来,我县各地充分利用文化礼堂,大大激发效能,为当地群众普习文明、宣传理论、传播美德。文化礼堂里洋溢的文化气息、文明新风,犹如新时代乡村文化自信的种子,让基层群众从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激活了乡村文明密码。

新老桑园人共建家园


桑园村



  凤川街道洋洲片区是企业集聚区。在本地人口800人左右的桑园村,聚集了8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县非常典型、商住繁荣的城乡结合部。

  但伴随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管理好、服务好新桑园人,平衡调处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本村人等不同群体的政治诉求、利益关系是摆在街道、桑园村面前的严峻课题。

  昔日,桑园村也是一个因流动人口较多引发系列社会问题的“问题村”,深究原因还是因为流动人口缺乏归属感。不经过流动人口的决策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

  基于此,街道、村两委开始探索“外来人管外来人”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新机制,“新桑园人之家”也应运而生,“新桑园人之家”的成员,大多是长期稳定居住、思想素质较好、威信度较高的外来务工人员代表。

  “代表”列席参加村两委班子会议,会后向老乡们传达相关的会议精神,同时每月第一个星期约定召开在“新桑园人之家”协商议事会,与部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党员、房东共同讨论桑园村的管理建设工作。

  “我们每个月都挑选三名‘新桑园人’代表,形成‘村-新桑园人代表-新桑园人’的管理体系,共同参与桑园村的管理建设工作。”凤川街道桑园村党支部书记赵有金说,桑园村长期因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在这一平台的帮助下得到有效缓解,外来人员对于桐庐的归属感也逐渐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新桑园人”的共商共管之下,桑园村的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老乡有什么需求困难、意见建议都会通过桑园人代表在这个讨论会上提出来,并协商落实解决。一段时间实行下来,到村里反映矛盾纠纷的大大减少,特别是房东与租客之间产生了矛盾,找的不是村委了,而是这些代表们,作为中间人能够更好地、公正地调处。

  类似这样发挥“新桑园人”力量,解决村里停车难、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等问题的例子还有许多。

  “小候鸟”是“新桑园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企业下班时间不固定,时常加班,父母无法按时接送子女,为了能够让他们安心工作,村里开设了四点半课堂,为下午放学回来的“小候鸟”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并邀请了退休教师为孩子们辅导作业,每年暑假期问,邀请浙江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到村参与社会调研活动,为外来适龄儿童提供多方面的教育、心理咨询等。

  从“暂住”变为“居住”,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让管理规则无形于“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理念中,桑园村正在向着“和谐村”“幸福村”蝶变。

新时代的乡村文明实践


后岩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



  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发展早已不单单停留在经济范畴,而是包括生态、文化、社会治理等全方位变革。

  在分水镇后岩村,有这么一段“三字经”:

  后岩村,跟党走;文明花,开村口;

  邻里睦,和长久;敬长辈,爱妇幼;

  环境美,宜居游;公益事,手拉手;

  兴产业,享富有;塑形象,争一流。

  这段“三字经”可以说是后岩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的一个概括。

  近几年,后岩村努力抓住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领、民主法治村创建等重要契机,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打造、垃圾分类全覆盖、民宿产业大发展、基层治理大创新等特色工作,实现村庄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现在的后岩村再也不是不起眼的小山村,已然成为集全国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村、省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3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一身的明星村。如今,后岩村村民生活好了,开始追求精神的富足。

  三年前,后岩村按照“村集体补助、社会资助、村民自筹”的思路,邀请社会乡贤捐助、热情群众参与等方式首创“美丽基金”志愿服务。

  在村民自愿前提下,村集体与后岩村202户农户全部签订了《“美丽基金”农户协议》,以“美家美德”文明微积分为载体,让村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美丽庭院、文明养家禽犬类、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活动,每月不定期暗访,通过“红黑榜”上墙方式,督促村民积极参与美丽建设。积分达到50分以上可获得300至500元不等的美丽基金奖励。

  从今年四月开始,后岩村新时代文明超市里添置了“垃圾分类互动抢答机”,每次可以供三位村民一起使用,机器开启后,前方的电视屏幕会随机显示垃圾名字,参与者需要按下身前ABCD四个按钮判断垃圾的种类,经过一段时间的PK后,系统将自动总结选手分数,确定优胜者。

  在抢答机的另一侧,有一块电子屏,上面显示着每户村民每天的垃圾重量、分类情况等信息,并附有桶内垃圾的照片。后岩村引进全县首个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将每家每户户主信息植入二维码芯片,芯片固定在分类垃圾桶表面,完成垃圾桶身份绑定,每天村内的垃圾收集员都会驾驶智能垃圾清运车上门收取垃圾。

  与此同时,该村发挥党建+网格员作用,建立“乡邻乡亲”议事会、“美丽基金”会和红白理事会,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妇联、乡贤、老年协会、热心群众投入到“三治”管理中来。还开展了一系列亮家风家训、亮村规民约、亮标准菜单等活动,组织“最美人物”“最美庭院”“文明示范”评选。

  值得一提的是,后岩村成立6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活动,利用春节、元宵、国庆等节日,积极开展文明宣传,弘扬“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户户家风家训全部上墙,建立了清廉驿站、微信群、网格群、法治群,开辟了多渠道、多途径的法治宣传阵地。

作者:记者 王仪楚 通讯员 刘庆华 刘菲 图片由各乡镇(街道)提供 编辑:俞俊
 
 
 
 
 
 

桐庐县学圣路730号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制作:殷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