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花开漫春江
http://www.tlnews.com.cn/  2018年07月07日 08:49:50 星期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百姓在长期的劳作与生活中创造的艺术行为,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它们蕴含了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渊薮,目前全县共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项目12个。近年来,为更好地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出台了系列政策,培养传承人,努力留住这些珍贵的历史瑰宝。


非遗花开漫春江(二)

江南时节

  江南时节,起源于宋朝,后经元、明、清各代逐步完善,趋于兴盛,一直延续至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风气依旧。旧时过时节主要是为了祭神,被祭祀的神不是道家所说的神仙,也不是佛家所谓的活佛,而是历史上有功之人。


  据《桐庐县志》记载:“秋后酬神,即秋社。秋社自农历八月初开始,其中分定时和不定时两种。定时者称时节,不定时者为过冬福。时节期间,迎菩萨进村,演戏祀神。家家亲朋盈门,设宴招待。贺生祝寿之家更为热闹,甚于过年。”


  过去江南区块有八个村庄合办的庙会。现在庙会形式不存在了,但各村仍将庙会的日子作为一年中重要的节庆日,也即时节。


  在茶香氤氲中,江南镇环溪村的邓阿志将该村的时节民俗娓娓道来。农历十月二十一是环溪村过时节的日子。环溪村过时节一般为节前三天至节后三天,节日气氛浓厚。时节期间,村中家家设宴,迎朋接亲,待以家酿美酒。家庭主妇都将自己的绝活展示出来,有的还精心制作发糕、糊麦馃、蒸团米馃、冷淘等传统小吃,热情招待客人。


  环溪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节日期间,无论相识与否,只要是朋友带朋友,来的都是客,都会受到贵宾一样的款待。现在提倡文明过时节,环溪村移风易俗,将时节注人崇文尚智、读书明理、修身养性、健体强身、广交朋友等时尚文明内容。


  而旧时每年十月二十一,环溪村要祭祀黄程庙里的菩萨,摆上供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地进行祭祀仪式。那上贡的猪、羊、鸡、鱼都是整猪、整羊、整鸡、整鱼掏空了内脏,刮光了毛骑在供架上,摆在神前以供“尚飨”。如今,虽然少了往日那祭祀尊神的仪式,但这经历了千百年嬗变与发展的时节,已成为当地特有的人文景观,热闹依旧。


  届时,家人撞十(四十岁不算,俚语中“做四”音近“做死”,不吉样),特别是老人做寿,小孩“把周”(一周岁庆贺),那就要大办。宴请人数会较多,菜肴也极丰盛。有些人家的宴请要持续一周左右,那家中厨房或杂物间跟小型菜场一样:架子上搁满各种蔬菜,水缸里养着鱼或爬着螃蟹和甲鱼……待亲朋盈门,主人家敬红糖水,杀鸡剖鱼,忙里忙外,餐桌上必有一大盘的蒸馒头,寓意蒸蒸日上。觥筹交错间,送走一批,又来一拨。外头在搭台唱戏。放电影,小商品摊叫卖声不断,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这热闹喜庆不亚于春节。趁着空当,主妇们又忙着做米馃,作为给亲戚朋友的回礼。


  “江南时节”被列入第三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我县的江南镇被评为第二批省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为了传承发扬时节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弘扬江南时节的传统文化习俗。近年来,我县江南地区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应对保护措施。将江南时节融入江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引导群众过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团圆的时节。


“十六回切”家宴


  “十六回切”家宴又称十六会签、十六围席,是流传于浙西乃至江南大部分地区的一种传统家宴礼仪,而桐庐的“十六回切”最负盛名。据1991年版《桐庐县志》记载,该家宴最早始于南宋,到清代及民国发展成熟,其菜肴种类、上菜程式、入座规定等都有一套相对规范的仪式,建国后渐趋消亡。


  桐庐有着十分丰富的农产、水产等自然资源,各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可食山珍野味大量入桐庐民间菜谱,构成桐庐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桐庐菜擅长烧、炖、蒸,讲究火功,自成体系,风味独特。


  “十六回切”宴席是一款具有浓厚地方习俗的宴席,且宴席礼仪规范讲究。席位由执事预先排定,唱名入座。在宴请礼仪中最讲究的是按主宾的大小来排座次,习惯以居室的厅堂挂中堂方为上,天井则为下。而上档次的“十六回切”宴席,席间主人还要请堂鸣为其奏乐以营造一定欢乐氛围。


  “十六会切”菜谱按时令进行选择,在菜肴配制上:四冷荤为上桌的开场菜,既可下酒,又可供人欣赏,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在色彩搭配及造型上也要中看;四热炒是宴席的佐酒菜,接应在冷菜和大菜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把宴席气氛引向活跃的菜,烹制很精细,口味以清淡为主;四大菜是宴席的主体部分,为饮酒者佐以美味,宴席推进高潮,故都为高档次的佳肴;四点心时果点缀于大菜前后,起着衬托宴席的作用,搭配时既考虑既能解酒调味,又能解腻。


  “十六回切”宴席菜肴搭配非常合理。比如颜色有绿、红、黄、白、黑搭配;口味有咸、甜、酸、辣、咸搭配;烹调又兼顾粗、细、生、熟搭配;荤素的搭配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与旧时不同,如今,按照人们的饮食习惯,“十六回切”宴席的菜谱可选择三分之一为全荤菜,三分之一为全素菜、另外三分之一则安排半荤半素的菜肴。全荤菜可在海鲜、水产、禽类肉类中挑选。


  “十六回切”宴席在食用上也很有讲究。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在他数以百万字的自传、回忆录中曾多次提及。叶浅予先生书法作品:“十六回切四点心,酱烧螺蛳拌雷笋,油炸臭干鸡子饼,清蒸白鱼熬馄饨”。他10岁左右在祖父80岁大庆时,上完“十六回切”宴的点心后,4道菜中有一道叫元宝鱼的菜,象征“吉庆有余”,此菜按桐庐人的风俗在宴席上的当餐是不能动筷吃的,意思是让这道菜“余”在那里。但小小年纪的叶浅予却举筷夹了一大块,最后被母亲打了一巴掌,并受了一顿训骂,此事使他终身难忘。


  “十六回切”家宴也被列入第二批杭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第四批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


彰坞狮毛龙舞


  “唯元宵之夕,尤为辉煌,歌声达旦,上下四隅,或作龙灯,长数十丈,彼此互迎以为胜……”康熙《桐庐县志》“风俗篇”如此记载。江南镇彰坞村属半山区盛产毛竹,篾匠名声,清及民国,精制盘担,堂盘、拜年篮、书箱等名闻遐迩,故村篾匠师又精于制作扎龙灯,在春节期间舞龙灯。


  彰坞狮毛龙舞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承下来的。从唐朝一直延续到1934年,当时江南一带旱涝缺水,乡民为祈求风调雨顺,彰坞老艺人徐阿根(1960年故)发动本村能工巧匠,制作龙灯。徐阿根自幼拜师学艺,聪明好学,由他设计制作的狮毛龙,阵式由宽到紧,再由紧到宽,龙头由外到里,直升天空。4只龙爪活似4条小龙,活龙活现。徐雪标、贺阿春、徐敦荣、徐传来、徐升荣等是现有的传承代表。


  由青紫色彩纸剪制成狮子毛状覆盖龙身,是彰坞狮毛龙的一大特色,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其造型独特,它集鹿角、麒麟爪、牛鼻、狮面和鱼鳞于一身,龙头、龙爪用五彩杨梅球着力点装,龙身镶上背青肚白的彩纸剪贴而成的龙鳞,龙尾背上缀有一只珠凤,寓意善龙。它造型典雅别致,色彩艳而不俗,在民间美术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狮毛龙用竹篾扎成骨架,龙头高达2~3米,用两年生竹篾扎制头架造型,用桃花纸糊面,绘画点缀,剪贴金黄色龙鳞,龙须为白色,龙口能随拉线开合,口中龙舌耀眼。龙身的制作,先用竹篾扎制成直径50公分细竹篾圈(每节49节竹圈)用纤绳相连结,龙身每间隔2米中设有一木质圆圈,厚3公分,直径50公分,下接1米长手柄,圈内设有亮灯设置,支头与龙身用一丈五尺布相连,便于龙头灵活舞动。龙尾、龙爪用五彩杨梅球点缀,龙尾缀有一只珠凤。将纸剪贴成龙鳞,一条色彩艳丽的狮毛龙制作而成。


  狮毛龙具有板龙的威武壮观,又有布龙的灵动秀美。表演时,4条龙爪在空中舞动,伸缩自如,宛如4条小龙。盘龙时,将龙头用套管节节高居,龙身逐层低下,形如一只大花坛,颇有“青龙盘玉柱”之气势,在当地有“天下第一龙”之美誉。


  “彰坞狮毛龙舞”被列入第一批杭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第五批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

严子陵传说


  县城南20公里处,美丽的富春江上有座严子陵钓台,自唐、宋以来即为东南名胜,千百年来,富春江两岸流传着严子陵传说。


  严子陵,名光,又名遵,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严子陵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在学时与西汉皇族刘秀同学。两人白日谈论国事,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两次征召,严子陵都拒绝了。来到桐庐富春江隐居垂钓。富春江边,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而闻名古今,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观光的胜地。


  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气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陈毅、郭沫若、巴金等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据统计从南北朝至清朝就有1000多名诗人、文学家来过此地,并留下2000多首诗文。


  1983年,县人民政府重修钓台。1984年在东台下选址重建严先生祠。祠堂采用一座清代古建筑的梁架构件进行改建。重建后的严子陵祠堂傍水而立,坐北朝南。建筑呈长方形,三间二进,面宽16.2米,进深18米。正面高墙,中开石条框架大门,六级石台阶,门两侧立有石狮一对。门额上刻有“严先生祠”四字,魏文伯1981年题。门柱刻有一联“何处是汉家高士,此间有天子故人”。正堂后墙设有神龛,龛内是高约2米的严子陵坐像。龛两侧金柱上有楹联一对:“贪夫廉懦夫立功关世道一代徵遒钦峻节;云台渺钓台存德化人心千秋俎豆仰高风”。整座祠堂紧凑庄重,背靠险峻高耸的东台,频临深邃浩翰的江流,面含连绵群山的严先生祠却不失一种清雅庄重的气度。


  千百年来,严子陵不慕权贵、不贪荣禄,他高风亮节的高尚情操一直熏陶着两岸人们的思想,至今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严子陵钓台闻名中外,各地游客慕名前来瞻仰严子陵故居,更多的人对桐庐优秀的人文历史有更深的了解,为桐庐的旅游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严子陵传说已被列入第五批杭州市非遗名录,第五批浙江省非遗名录。  


  部分图片由桐庐县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作者:通讯员 沈红霞 苏 文 记者 黄蓉萍/文 记者 黄 强 通讯员 胡 军/摄 编辑:俞俊
 
 
 
 
 
 

桐庐县学圣路730号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制作:殷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