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
http://www.tlnews.com.cn/  2018年05月26日 09:30:41 星期六  

  “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

  桐庐的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

  如今,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创业,逐步将乡村的“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由此,一间间风格迥异的民宿诞生,不仅圆了一批返乡创业人员的一个“回乡”梦,也将隐秘桐庐山谷间的美,被更多人知晓、走进。

  发展民宿产业,既是传承地方乡愁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据县农办统计,去年我县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412.6万人次,营业收入263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4.6%,24.2%。截至目前,全县民宿经营户总量达到572家、床位10343张,精品民宿达86家。

“一处小院” 一书一茶笑谈浮生

  上周五傍晚,落日余晖,晚霞醉人。

  钟山下畈村,青翠茶山下挨着的“一处小院”,伫立于半山腰。门前有一方可卧看星星的泳池,屋后有一垄种满蔬果的菜地,与轻风鸟鸣形成对比的是,民宿主人王慧英正忙个不停,忙着接待当晚的40余位来客。

  “民宿本身不是刚需,它是感性需求,是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的产品,来民宿的人不会在意你房子的环境,更多的是在于民宿给到的感觉。”正忙着烧龙虾的王慧英笑言,在这里,房客可跟随“房东爷爷”采茶叶、摘蔬果、钓野味、挖鲜笋等乡村野游,也可跟着“房东姐姐”一起做玉米饼、糊麦粿、糖麦饼等面食小吃。

  谈起办民宿做房东的初衷,王慧英的理由很简单:在外喧嚣24年后听从内心指引,回到从小成长之处,给家人、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为更多的来客贩卖幸福。

  年少,靠着一股冲劲,王慧英进城,闯荡近20年后,迫于电商冲击,实体零售举步维艰。2011年回桐,才发现老家七八十平方老屋难容家族14口人,王慧英当即在老屋旧址前买地建房。

  次年,新房外立面完工却面临暂搁,因王慧英随好友举家搬至新疆,开启了另一个全新的事业篇章——开办超市。超市规模大,总面积四千余平方,出售除常见副食与百货外,还含生鲜早晚市。凌晨1点左右,王慧英就要批发各式肉类和蔬果回来,进行一系列分类打包、清理分拣、打价上架等繁琐程序,7点准时开门营业。晚市时,王慧英还要吆喝亏本清“菜”。由此一天20小时左右的高强度工作量,让她的睡眠与吃饭时间难以保证,甚至连午休小憩都是一种奢侈。才刚去3个月,王慧英瞬间暴瘦20余斤。在新疆四年,好友说她简直做完了一般人10年的工作量!她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疲于生活的奔波,任身心俱疲也不敢有片刻喘息;她无暇顾及自己,却清晰地看到了儿女肩上所承受的“重担”!

  彼时,重复乏味的劳作早已耗完了儿子最初的激情,甚至每况愈下。而年仅8岁的女儿,在本该撒娇的年纪却早早领略到了生活的艰辛。当时女儿从桐庐转学至新疆,新学校离自家超市有50公里的远。无法,她只得寄宿在老师家,且学校不提供午餐,中午得回住处吃饭。这样,在新疆最冷时直逼零下40度的恶劣环境下,她每日往返学校4趟8公里!被生活赶得团团转的王慧英只能半月一次看望女儿。那次,王慧英远远就见有一熟悉身影走来,但明显被重书包压得直不起腰,时而手上拎一段,时而脚背提一段,走不动时便蹲下歇息!此景,王慧英心疼不已,也恍然这拖垮家人的现状实早已蚀了生活的初心!而此前无谓的坚持,不过是扯着一块所谓叫做事业的遮羞布而已!

  所言止此,王慧英早已泪流满面,至今,她依旧对孩子们饱含愧疚。然这条艰辛的创业之路上王慧英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韧劲,早已刻进了参与者的记忆深处,并化为血脉。当时,王慧英毅然贱卖“家当”踏上归程。女儿也在五年级的下学期转学回桐,由于两地教育水平的差异,回来后的她每次都只能徘徊在70分左右。在不久前的小升初考试中,女儿如愿进入理想的中学。

  而如果一定要为回村办民宿找个直接的缘由,王慧英的回答是“孝”。一次,其父摔倒受伤,但倔强的他怎么都不愿“打扰”儿女,一直忍痛到凌晨。其母才给王慧英兄妹打电话。待紧急送医院拍片后,才知父亲的两根肋骨摔断!这更让王慧英意识到,父母年岁渐长,已是到了愈来愈需照顾的时候了。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慧英带广州的朋友去莫干山,见家家户户兴办民宿,一个念头跌入她的脑海中: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小院于去年9月着手进行民宿改造,刚上月才算整体完工。”王慧英说,大到民宿装修风格,小到一个茶杯的摆放,从头至尾全是她一人亲自操办,也感谢合作伙伴一路的支持与付出。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常常夜半还在自省,“一处小院”里,当日服务中,还有哪些细节是不够完善的?仅仅是民宿布草,她与合作伙伴就不辞辛劳驱车10多个小时去几千里外挑选。一旁,客人的眼睛落在西湖牌缝纫机上,而这老古董正是其母当年的“嫁妆”,意义非凡,还是王慧英从一堆“废物”中将其捡出擦拭干净,保留至今。正是由于王慧英在细节上“较真”,“一处小院”的12间房,个个质感尤甚。

  “我不求有多少金钱回报,我关注的是父母是否安妥照顾,儿女是否有高质量陪伴,朋友是否可常相聚。”王慧英说,那一日,天朗气清,她闲卧躺椅,手捧闲书,品茶冥想,清风拂面,鸟在枝头,溪水流淌,忽豁然开朗:所寻找的世外桃源与这般景色有何两样?

戴家山8號 将儿时美好揽入怀

  县城出发,驱车向南,盘桓而上,竹海婆娑,而隐秘在山谷间便是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这是一处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古村落,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土坯墙,青瓦顶,村落中心的“戴家山8號”,是由两栋旧宅改造而成,并保留了老宅的老木门和顶梁柱,也让“8號”透露丝丝岁月感。走进房间,揽景入怀;推开房门,便是地地道道的山乡生活。

  “8號”与园中的枝繁叶茂不同,内部12间房,风格均为北欧简约系。水泥色灰墙面,老松木喷清漆,加上原木家具的纹理质感,相辅相成中有着本真味道,且每一间客房内部WiFi全覆盖,采用高级取暖设备,床品和沐浴用品也是按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配置。

  素雅而温暖的民宿文化体验后,便好奇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主人文化”?

  听得一阵爽朗的笑声,定睛一看,好一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可人儿。她便是“戴家山8號”的主人——邵婕。

  去年,临近毕业的她跟随父亲回曾祖母家,也即当时门牌号“戴家山8号”之处。此时此景,儿时的记忆被唤醒。“我小时候都要走路上来的,那时候就觉得曾祖母是住在‘天上’的!”然邵婕很快转了话锋,当时的8号因年久失修,结构中空,破败不堪,邵婕的心像被针猛扎了下,很是心疼。同时,去时正是周末,村中游人如织,与老宅一路相隔的便是先锋书店,且自己大学专业学的是旅游与酒店管理,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让邵婕觉得这似乎是一场冥冥注定的等待!

  这一脚踏入“秘境”,邵婕便决定不走了!

  而“8號”的涅槃重生,是一个需要吃苦耐劳、耗费脑力心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极需专业功底的作品。

  改造老房子比盖新房子复杂得多、耗时得多,但这个1996年出生的小姑娘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劲与认真,光是设计图,前后就修改了10余次。那次,邵婕下山采购,仅离开了一天,现场打的所有家具几近完工,这让赶回来的邵婕傻眼了,家具的原木色色度不对,根本不是她想要的!“全部拆掉,重做!”成本损耗可想而知,众人皆劝,但邵婕依旧“执拗”,只为确保房间的整体感觉,让细节延伸到每一处细微的角落里。

  历经7个月,今年的元旦,“戴家山8號”如期开业。“开业至今的每个周末和假期,房间都爆满,目前都已预约到了端午节。”邵婕笑言。

  就像对待儿时最爱的芭比娃娃一样,邵婕特别用心地对待“8號”。她会与妈妈一起讨论“以打扫家里卫生的标准”,来制定民宿精细打扫机制;与村民一起下地,挖番薯、摘玉米,为客人准备好乡野又不失精致的早餐;向每一位来客问好,并倾听他们的意见……开业之初,一位客人将“刚出生”的“8號”,优缺点一一详细罗列,手写满满一页纸,这让邵婕感动不已,当即对刚开业小疵瑕加以改进以求更好。

  晨迎朝霞,暮送斜阳。880米的海拔,深山里生活,让她时刻拥抱到戴家山美丽的四季变替。春天的菜花梯田、夏季的青翠竹林、秋季的稻谷、冬季的雾凇雪景尽收眼底。

  一年多的戴家山居生活沉淀了邵婕的心性,恐惧越来越少,从容却越来越多。“用心做事,待人真诚,这一年女儿成长得太多太快了!”上山之后,邵婕似乎就“生了根”,过年期间,也只是年三十当晚回家匆匆吃了晚饭便回山了!妈妈童苏琴有些心疼她,起初,父母自然是不同意的,怕女儿受苦。但在“8號”改建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感知到女儿的努力与快乐,如今,童苏琴不时就从杭州赶来小住一段,态度也早已转为全力支持。

  另外,重现“戴家山8號”,还有其历史渊源,在一杯溪水试新茶的氤氲中,邵婕娓娓道来。祖传清朝康熙年间,浙江绍兴的清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姚启圣,历任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受康熙皇帝委派,在收复台湾战役,平定三藩过程中建立了卓著功勋。由于姚启圣功高震主、且仗义执言,数度得罪康熙皇帝及利益集团、受到奸臣迫害,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

  为了保护子孙后代不受政治迫害,暗中将后人三兄弟从绍兴迁到桐庐县莪山畲族乡的大山里面落脚(现在莪山畲族乡中门村的中门、上门姚姓族人都是当年的连枝)。其中一房就是居住戴家山8号的后人,过着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几百年来休养生息,繁衍了数千人的后代,遵祖训,姚姓后人读书、农耕、人才辈出。据考证现有博士生、硕士生人员颇多,服务国家。而邵婕的曾祖母在戴家山8号旧居健康生活了一辈子,103岁谢世。

  “‘戴家山8號’,将我儿时的美好揽入怀中。”邵婕坦言,这份与土地相连、与自然对话、与历史碰触的感触,她希望能与更多人分享。  

  部分照片由民宿主提供

作者:记者 黄蓉萍/文 黄强 徐军勇/摄 编辑:俞俊
 
 
 
 
 
 

桐庐县学圣路730号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制作:殷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