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高价格低 笋农为销售忧心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4月13日 08:59:55 星期一 |
编者按 毛笋、雷笋、高节竹笋……从冬季到夏季,笋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但是,对于笋农们而言,笋的产量、价格高低关系到他们一年的收入。如今,横村镇、莪山畲族乡等地的高节竹笋将大量上市。近日,有村民写信给传媒热线64281890,希望通过传媒热线帮助他们吆喝,让今年的笋能卖个好价钱。 近日,一封名为《令人担忧的罗汉笋》(信中的“罗汉笋”实为高节竹笋)的读者来信引起了传媒热线的注意,写信的是一位退休老师,叫张盛昌,是横村镇胜峰村人。他在信中提及,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高节竹,眼下正是高节竹笋大量上市的时候,而近年来的笋价普遍偏低,笋农们都非常担心今年又是“白辛苦”。所以,想通过传媒热线帮忙吆喝自家的笋,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笋农们也能有个好收入。 记者跟随张盛昌来到了横村镇胜峰村。“你看,这些都是我们的竹子,下面不少笋头已经冒出来了,黑黑的就是。”记者顺着张盛昌的手指看过去,村道两侧和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是连片的高节竹,而在竹与竹之间的空隙上,不少笋头已经冒出了头。“要是温度持续走高,这些笋马上就能开挖了。”说话间,一位村民大姐对着张盛昌喊道:“他们是来收笋的吗?今天的价格是4元每公斤,估计明后天价格就没这么高了。” 原来,每年的4月中旬是高节竹笋大量上市的时间,一些出笋早的笋农还能赶个新鲜卖出个好价钱。正常出笋的笋农们只能坐等合作社前来收购,价格也是一日一变,逐日降低。“之前听其他笋农说,现在的毛笋已经低至1元每公斤了,有些大量收购的价格更低。这样的价钱,真是让我们这些笋农肉痛啊!”张盛昌家的种植面积并不算大,一亩多地,笋的产量也不少,如果还能有2元每公斤的收购价,张盛昌的心里也算平衡了。 “我就想试着用写信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到我们这些笋的销售现状,也希望大家帮着出主意。”张盛昌说,最近几天有人来村里收购,家家户户都是挖了就送去,这些笋的口感不错,肉质鲜嫩,可就是价钱让人寒心。 除了横村镇的笋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作为高节竹笋的代表地——莪山畲族乡,那里的笋农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再下去就不会有4元每公斤的价格咯!”一边搭着话,莪山畲族乡莪山民族村的村民姚加玉正在给上门卖笋的农户称重。他家也算是收购笋的“老地儿”,不少村里的笋农都把笋往他家送。再往后的一个星期,这笋就是“便宜货”了。 “这几天的温度一会儿低一会儿高,这些笋马上就可以大范围开挖了,预计今年的产量比去年要多,可是对于价格,我心里感觉有些悬。”桐庐康源菜竹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廖营中说,由于前年遇上大旱,去年笋的产量受到了影响,但是去年、今年的天气比较正常,雨水较多,所以笋的产量在稳步提升。“但是我们销售笋的品种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以鲜笋为主,销售时间有限,价格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附加值。”廖营中说,鲜笋的最佳食用时间非常有限,一般在开挖之后的三天之内,所以不少笋农的收入就是在这一小段时间之内决定的。连日来,莪山畲族乡的其他合作社也已经开始联系临安、富阳等地的买家,希望可以有一个较大的订单,如此一来可以帮笋农多销售一些。 “笋多了,我们也烦恼,实在卖不出去,我们就自己动手做点笋干、腌制笋零售。”中门民族村的村民姚季寅说,一般5公斤鲜笋可以制作成0.5公斤笋干,销售的价格和鲜笋差不多,由于是零售的,买卖也不稳定。 眼看着这笋已经越冒越多,笋农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那么,该如何提高笋的销量呢?乡镇(街道)、部门会有怎么样的措施?传媒热线将持续关注。 |
原标题: 产量高价格低 笋农为销售忧心 |
作者:记者 钱 晶/文 黄 强/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