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换香烛 还得一清明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04月02日 08:02:05 星期三 |
清明时节,追忆亲人,缅怀故人,是百姓寄托哀思的传统节目。虽然早有“文明祭祀”的倡导,但焚烧香烛纸钱、放鞭炮等行为还是屡见不鲜。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市民崇尚文明扫墓、文明祭祀,用花木等新方式来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 ![]() 明火扫墓存隐患 在清明节前一周,城南街道下洋洲村村民朱樟清便和五六个村民一起来到位于城南街道仁智村的仙人洞公墓,将墓地里的杂草和其他废纸等易燃物清扫干净。 57岁的朱樟清已有14年的清明节巡山历史,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清明节期间清除墓地里的可燃物,维持秩序,看到草皮上有火星及时扑灭等。从原先的下洋洲村附近山上的墓地,到现在的仙人洞公墓,每年清明节前后十余天总是朱樟清神经保持高度紧张的日子。在原先的墓地,虽然劝说过村民不要在山上放鞭炮,但不少村民还是将鞭炮带上山去。山上树多茂密,如果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去年在仙人洞公墓,由于天气干燥,草皮被晒得失去了大部分水分,一户村民在烧纸钱时火势失去控制,火舌一舔上周围的干草就立马蔓延开来,导致起火点附近的200余棵柏树全部起火,该村民也受到了惩罚,所幸并无人员受伤。 今年4月1日至7日,朱樟清将和另外两名村民一起轮流巡山,一发现有明火扫墓者就提高警惕,时刻关注,尽力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近几年在清明节巡山中,虽然还是可以见到不少烧纸钱、纸质祭祀品的现象,但是朱樟清发现,用鲜花、绢花祭奠的人也不在少数。一束束淡雅的白菊或是素净的绢花在墓碑附近安静地盛开着。除此之外,鲜有纸钱和鞭炮燃放过后的烟尘和黑灰,墓地干净整洁。“供奉鲜花的这种扫墓形式很好,干净清爽,如果每户村民都能这么做,打扫墓地就省力多了,我也可以安心从‘巡山人’的岗位上退休啦。”朱樟清笑呵呵地说。 文明祭奠寄哀思 市民何女士在外地工作,父亲去世后安葬在公墓里,她每年都会拜托公墓管理者对父亲的墓地进行定期打扫,自己则是什么时候回家了就过来看看,并不强求一定要在清明节这天为父亲扫墓。在她看来,清明节这天与每个她来扫墓的平常日子并无不同。 何女士的做法只是代表了一小部分人,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在清明节这天扫墓,缅怀亲人。随着人们文明祭奠亡者观念的变化,新近出现了许多文明祭奠形式,如用植树、种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献上鲜花、绢花等方式祭奠先人。这几年还出现了网络祭祀,在网上为逝者建一个纪念馆,用虚拟的方式为他们敬一杯酒、献一束花、点一首歌,写下内心深处的话语。市民小王曾经使用过网络祭祀祭拜祖父。“我在外地工作,每年清明都没时间回家拜祭,所以我就在网上注册了用户,还专门写了怀念祖父的文章。清明节,我就会去网上公墓给祖父上炷香、送束花。”小王说,焚烧香烛这种祭祀方式不环保,其实清明节亲人聚在一起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聊聊逝去的亲人,谈谈工作家庭,交流感情,假使故人有知,也一定乐于见到这种场面。 图为市民祭祀时的花束。 |
原标题: 鲜花换香烛 还得一清明 |
作者:记者 王 泽/文 黄 强/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