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与飞跃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9月20日 08:49:13 |
二、把教科研活动当“进修机会” 令人瞩目的是,徐玉华老师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的生物教科研成果,也像长藤结瓜似的一串串。 2014年度,他的《从受精卵谈起》荣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部级“优课”;2016年,在杭州市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中,他的《利用传感器和传统方法测定光合速率》荣获杭州市一等奖;他的《高中生物实验材料的“一材多用”与“多材一用”》课程,分别荣获第五批“浙江省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和第七批“浙江省普通高中推荐网络选修课程”。“魅力课堂”的影响力日益远播。 与此同时,他列入省级高考专题报告3个,列入市级高考专题报告有10个;2015年他的《生物高考双纵坐标图的命题策略及评价》、《生物高考双纵坐标图的学生答题错误及教学对策》两篇论文,分别荣获浙江省一、二等奖;《浙科版教材中植物激素一轮复习课例题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渐近”与“渐离”——前置作业在生物一轮复习课中的再应用》等四篇论文,荣获杭州市一等奖。 此外,他还主编了《全品选考复习方案·生物》、《高考密码-2013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赢在45分钟》等10多本书;他还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等国内各大教学刊物上,一共发表文章108篇,并参与了《中学生物教学》互动17期。 这么多教科研成果哪里来?都从教学实践中来! 自从参加工作,徐玉华把就三尺讲台当成“实验台”,把教室当成了“实验室”。他从未停止过教研的脚步,除了教学,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教科研方面。 “学以致用,教学相长”。他珍惜每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总是把看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及时记下来进行研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做学问。他是一个太能“坐得住”的人,在办公室可以整天不说一句话,在家里也可以整天工作。这种一边教学,一边做学问的方式,使他进步很快:2014年在高三和竞赛繁重的课务之外,他挤出时间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荣获省、部级“优课”。 “试题研究”是他的一项重点研究。 自从任教高三,他便专注于试题研究。当中学教师都知道,出一份好的试卷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平日里,徐玉华喜欢收集各省市的模拟试题,再分门别类筛选,编制成适合自己使用的课时作业,也有编成试题卷发表。他觉得每一个命题过程,都是学习进步,提升个人素养的过程。 渐渐地,他成为试题研究的“高手”。从2011年开始,徐玉华老师为杭州市生物统测提供备选试题,负责命制部分统测试题;2013年他成为杭州市生物命题的核心组成员,还主编了10多本高中生物复习参考用书。 徐玉华老师还把高考阅卷工作,当成“进修”机会。 他从2005年开始,连续11年参加高考阅卷。这是一项累人的脑力活和体力活。大多数教师参加了一次高考阅卷后,就不想再去第二次,可他却把它当做难得的进修机会。 他通过阅卷研究高考,不断地积累经验。每一年高考阅卷结束,他都写一篇详实的阅卷总结交给市教研员。 他写的阅卷总结,有详实的事实依据,更有独到的思想深度,能给人深邃的启示,深受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多年来,他先后在省、市级生物教研活动中,作了十多个高考专题报告,如2012年他在浙江省高考信息发布会上作专题报告,是他第一次与特级教师和大学教授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作交流;2014年,他有幸作为浙江省高中名师专家成员赴四川省送教,分别作了《勤写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高考生物的命题研究》、示范观摩课《生物双纵坐标图的解读与绘制》;2014年3月21日,浙江省十地市联合教研活动,他在湖州作了题为《二轮复习生物例题的合理选择与使用》的专题报告。深入研究高考,不仅给他带来了实质的教学指导意义,还让他走上了一个更宽广、更深邃的学习、交流大平台。 |
原标题: 一位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与飞跃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通讯员 方 欣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