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与飞跃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9月20日 08:49:13 |
——记桐庐中学生物老师徐玉华 1980年出生的徐玉华,是桐庐中学的一位生物老师,还是该校的生物教研组组长。他潜心育人的同时用心“做学问”,一直走在“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之路上。 在桐中任教十多年来,他先后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杭州市第九届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县第三届十佳教师、县第二届十佳科技创新人才、县第四届名师和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徐玉华还被确认为“杭州市“131”人才二层次”、桐庐县第一届和第二届特级教师重点培养对象。2016年他所带领的桐庐中学生物教研组,荣获“桐庐县模范集体”称号。 2018年的暑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当大家都在感慨“假期过得太快”的时候,桐庐中学生物老师徐玉华对此却毫无感觉,这是因为他基本没有休假:6月底放暑假前夕,他到省里参加一项业务培训,一直到7月7日才回家,而7月8日,他又风风火火地带着10位学生到诸暨中学参加暑期生物培训去了。培训直到7月26日才结束,可迟迟开始的暑假生活,却又早早结束了:8月5日,学校高三年级开学了,他又微笑地站上了三尺讲台……不过他开心地说:“七月份的培训班上,听了浙大教授和几位省内生物金牌教练的讲座,我感觉收获太大了……这个暑假过得很充实!” 一、用心打造生物“魅力课堂” 今年37岁的徐玉华,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大学毕业后他来到桐庐中学当生物老师,其中任高三生物老师整整13年。十多年来,他把自己全部的青春激情、事业梦想、聪明才智融入对学生的爱,注入了生物课程。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打造“魅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他用心带领学生做生物实验,在一次次实验中探究生物学科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他努力创新,使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完美融合”…… 学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生物课,他所教班级学生的生物课成绩实现整体上升。参加工作第3年,他就在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例评比获一等奖!2011年他被破格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2015年又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 “打响生物竞赛品牌”,是桐庐中学近年确立的发展目标,也是徐玉华和全体生物老师打响的一场“攻坚战”。 生物竞赛,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举办的一项群众性生物学科竞赛活动。每年3月份,省里要举行一次生物竞赛,5月份举行生物全国联赛。过去桐中也参加此项大赛,但那时基本上都是“重在参与”,每次都是在大赛前夕由学校组织几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去参赛,学生无法拿到“亮眼”的竞赛成绩,学校也没有形成生物特色品牌。 2010年桐中开始向“生物竞赛”发起冲刺,由徐玉华老师担任生物竞赛的辅导教师。在学校的牵线搭桥下,他拜杭十四中的国际金牌教练方淳老师为师,潜心学习生物竞赛相关业务知识。在师傅悉心指点下,他很快进入“角色”。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还认真研究全国各地中学生物竞赛的“套路”,从中总结升华出最佳的训练方案。 为了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生物竞赛团队,徐玉华老师在高二年级学生中用心“选苗子”,然后每星期按计划进行生物竞赛训练,他自己尽心尽力地给予辅导。 生物竞赛辅导包括训练、实验两部分,其中有一部分是大学内容。身为辅导老师,他需要花费个人很多时间:除了高三每周3个晚上坐班和磨题外,还有2个晚上需要进行竞赛辅导。尤其在竞赛前的几个周末和节假日,他几乎全天都与学生一起,争分夺秒地训练,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要在竞赛中拿下好成绩,参加培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高二年级生物竞赛组,能参加外出培训的机会十分难得,但2600元的培训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徐玉华指导的学生中,有好几名成绩十分优异,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徐玉华曾多次自掏腰包为他们解决部分资金问题。那年有一名学生家庭条件特别艰苦,而他又特别懂事,不想为家里增加负担,他决定放弃参加培训的机会。了解情况后,徐玉华为该名学生承担了所有的费用,让其顺利参加竞赛培训,最终这名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在他的带领和其他生物老师分工合作下,桐庐中学在省市生物竞赛中,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学生年年凯旋而归! 截至目前,桐中学生在省级生物竞赛获奖达百人以上,全国联赛获奖达29人次。从2013年至2016年4年间,他共4次荣获浙江省高中生物学竞赛A组指导教师奖,共指导学生荣获全国生物联赛二等奖6人,全国联赛三等奖23人;浙江省一等奖8人、二等奖41人、三等奖46人。2013年桐中夺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团体奖”。 二、把教科研活动当“进修机会” 令人瞩目的是,徐玉华老师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的生物教科研成果,也像长藤结瓜似的一串串。 2014年度,他的《从受精卵谈起》荣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部级“优课”;2016年,在杭州市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中,他的《利用传感器和传统方法测定光合速率》荣获杭州市一等奖;他的《高中生物实验材料的“一材多用”与“多材一用”》课程,分别荣获第五批“浙江省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和第七批“浙江省普通高中推荐网络选修课程”。“魅力课堂”的影响力日益远播。 与此同时,他列入省级高考专题报告3个,列入市级高考专题报告有10个;2015年他的《生物高考双纵坐标图的命题策略及评价》、《生物高考双纵坐标图的学生答题错误及教学对策》两篇论文,分别荣获浙江省一、二等奖;《浙科版教材中植物激素一轮复习课例题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渐近”与“渐离”——前置作业在生物一轮复习课中的再应用》等四篇论文,荣获杭州市一等奖。 此外,他还主编了《全品选考复习方案·生物》、《高考密码-2013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赢在45分钟》等10多本书;他还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等国内各大教学刊物上,一共发表文章108篇,并参与了《中学生物教学》互动17期。 这么多教科研成果哪里来?都从教学实践中来! 自从参加工作,徐玉华把就三尺讲台当成“实验台”,把教室当成了“实验室”。他从未停止过教研的脚步,除了教学,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教科研方面。 “学以致用,教学相长”。他珍惜每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总是把看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及时记下来进行研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做学问。他是一个太能“坐得住”的人,在办公室可以整天不说一句话,在家里也可以整天工作。这种一边教学,一边做学问的方式,使他进步很快:2014年在高三和竞赛繁重的课务之外,他挤出时间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荣获省、部级“优课”。 “试题研究”是他的一项重点研究。 自从任教高三,他便专注于试题研究。当中学教师都知道,出一份好的试卷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平日里,徐玉华喜欢收集各省市的模拟试题,再分门别类筛选,编制成适合自己使用的课时作业,也有编成试题卷发表。他觉得每一个命题过程,都是学习进步,提升个人素养的过程。 渐渐地,他成为试题研究的“高手”。从2011年开始,徐玉华老师为杭州市生物统测提供备选试题,负责命制部分统测试题;2013年他成为杭州市生物命题的核心组成员,还主编了10多本高中生物复习参考用书。 徐玉华老师还把高考阅卷工作,当成“进修”机会。 他从2005年开始,连续11年参加高考阅卷。这是一项累人的脑力活和体力活。大多数教师参加了一次高考阅卷后,就不想再去第二次,可他却把它当做难得的进修机会。 他通过阅卷研究高考,不断地积累经验。每一年高考阅卷结束,他都写一篇详实的阅卷总结交给市教研员。 他写的阅卷总结,有详实的事实依据,更有独到的思想深度,能给人深邃的启示,深受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多年来,他先后在省、市级生物教研活动中,作了十多个高考专题报告,如2012年他在浙江省高考信息发布会上作专题报告,是他第一次与特级教师和大学教授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作交流;2014年,他有幸作为浙江省高中名师专家成员赴四川省送教,分别作了《勤写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高考生物的命题研究》、示范观摩课《生物双纵坐标图的解读与绘制》;2014年3月21日,浙江省十地市联合教研活动,他在湖州作了题为《二轮复习生物例题的合理选择与使用》的专题报告。深入研究高考,不仅给他带来了实质的教学指导意义,还让他走上了一个更宽广、更深邃的学习、交流大平台。 三、当好生物学科“领头人” 2014学年开始,徐玉华担任桐庐中学生物教研组长。 桐中生物教研组共有生物教师14人,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居多,是桐中十多个教研组中是最“年轻”的一个组。与其他教研组相比,教研实力水平也有些“青黄不接”。 为让生物教研组快速成长壮大,身为组长的徐玉华在以身示范的同时,还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在他的积极带领下,生物教研组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尤其是新教师学习积极性更高,组里多位教师一学期听课100多节,受教务处点名表扬,几位老教师更是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鼎力支持全组的工作。 教研与三尺讲台“零对接”,这是桐中生物教研组的鲜明特点。徐玉华任生物教研组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高三生物复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全组人员通力合作,完成了高三生物复习的全套前置作业创编工作。这套前置作业呈现出“有的放矢”、“量身定制”的特点,使学生复习效果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2015学年生物教研组根据实际,对这套“前置作业”又进行了优化,使之进一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徐玉华老师的带领下,桐中生物教研组一次次克难攻坚,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物学科教学成果的质量提升,而“胜利果实”直接体现在了学生的成绩单上: 2014学年高三三次统考,上重点线人数均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一;2015学年杭州市一模,上线人数为高三所有学科中占比最高;2016届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A等率,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一,无数学生和家长为之欢喜不已! 2016年2月,全县高三教师会议中,作为备课组代表,徐玉华在会上分享备课组建设的经验《团结协作,开发和完善校本化的生物前置作业》,与全县高三学生分享。 在他的带领下,桐中生物教研组成为一匹引人瞩目的“黑马”,不仅学生生物高考成绩大幅提升,而且生物教师业务水平也整体提高了,青年教师更是快速成长,原本的“一枝独秀”变为如今的“春色满园”! 近年来,该教研组获评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次;杭州市教坛新秀4人次;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选1人次;杭州市第九届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次;第一届和第二届桐庐县特级教师重点培养对象1人次;桐庐县第三届十佳教师1人次;桐庐县第二届十佳科技创新人才1人次;桐庐县第四届名师1人次;桐庐县第四届学科带头人3人次;桐庐县第四届学科骨干教师1人次。2016年4月桐庐中学生物教研组荣获“桐庐县模范集体”! 四、让教研成果形成“辐射力” 近年来,桐中生物教研组凭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诸多荣誉,生物教研成果在全县乃至全省辐射开来。 2017年12月份,全省生物教研活动在桐庐中学举办,前来参加本次重要活动的有来自全省各地近500人。活动内容之一,就是由桐中徐玉华老师上一堂生物展示课。 徐玉华老师面临挑战,可他偏偏还给自己增加压力:他选择《亚硝酸盐的测定》一课为展示课内容。这节课设备和场地的要求较高,因此一般生物老师都不会选择作为展示课。可徐玉华老师却决定碰一碰这个“硬钉子”。 平时,生物老师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上这堂课,而这回展示课的课堂,却设立在桐中艺术楼会议厅舞台上,也就是说,徐玉华首先要把“实验室”搬到台上,这难度原本就不小,并且要进行全程直播,这可真不是玩的! 不过徐玉华老师没有畏难,他通过“乐课”网络平台借来一批学生用的平板电脑,学校又租来了大电子频幕。展示课之前,他又领着学生做了大量的预实验…… 好课多“磨”,这堂展示课终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徐玉华激情、睿智、严谨、精彩的讲课风格,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次省重点教研活动的相关负责人高度评价了这堂展示课:“这堂生物展示课,将信息技术和生物实验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性……”这个评价让师生兴奋不已,觉得前面付出的一切都有了收获。 2017年开始,徐玉华又致力于建立“浙江省桐庐中学素质教育基地校”。这是我省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项重点工程生物基地校全省一共五个,桐庐中学就是其中之一。 基地校建设工程,校长是负责人,他是实施人。徐玉华与生物现教研组的同事们又风风火火地干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此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个网站上有该校高中生物学科优质资料2000多份,内容有课件、学案、论文、高考试题分类等等。徐玉华把学校各种生物教学优质资源系统上网,让全省老师和学生均可免费下载使用。 眼下,基地校建设还在进行中,点击量已达到20万左右,目前积分在全省生物基地校名列第一。此举不仅服务了全省教育,更提升了桐庐中学的知名度。学校高度重视,旨在通过四年努力,把桐中建成全省素质教育百强校。 十年磨砺提升内涵,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徐玉华重任在肩,他带领生物教研组正续写精彩,再攀高峰! 记者感言 在三尺讲台上坚守“初心” 教师节前夕采访了徐玉华老师,最难忘的是他关于“初心”的表述:“我从小的人生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参加工作后我的目标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还说:“教育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生命之树,我要在这棵生命的大树上,培育出希望的果实。” 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徐玉华老师的初心。 他坚守初心,一边教书,一边做学问,一直攀爬在教学进步的“天梯”上,从不停顿,从不懈怠。他把教学工作与教研工作紧密结合,每个教学阶段都有研究主题,每个研究主题都着眼于课堂效果,每个教研成果都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他就这样兢兢业业地工作,认认真真地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每天都能看到自身成长。 坚守初心不容易。徐玉华老师很优秀,他带领的团队很优秀,他教的学生也很优秀,关于这,那一长串耀眼的获奖记录可佐证,可他为此付出的心血却无法用文字表述。 除了常规教学外,铺导学生生物竞赛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带领生物教研组开展活动需要大量精力,尤其是当班主任那几年,他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要关注学生每科的学习成绩,更要观察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学生感冒发烧,他半夜送其到医院检查;学生情绪波动,他父兄般与之亲切交流;学生生活上有困难,他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可他也是一位父亲,他将心思放在学生身上,每天早出晚归,无法像别人那样接送年幼的女儿,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使他每提及此事,心中便充满了愧疚之情。 守住初心,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由徐玉华老师,联想到身边各行各业优秀人士,他们虽然工作不同,经历迥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用“坚持”铺就成长之路,始终朝着一个目标进发,百折不挠,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忍受得了挫折。用一句话总结这些成功者身上的特质就是——“千难万难,初心不改”! 画城桐庐的校园中,无数老师怀着教书育人的初心,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如春蚕吐丝一般无怨无悔地为一代又代人的成长,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让我们由衷地向这群可敬的人道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 |
原标题: 一位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与飞跃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通讯员 方 欣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