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边的这座影视科技产教示范区有什么不一样 校园连着片场 课堂连着市场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9月11日 10:47:52 浙江日报 |
富春江畔,一个大视听产业基地正在起航。 9月9日,由桐庐县政府与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共同打造,规划用地约2800亩的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科技产教示范区开园,吸引了主管部门、全国各高校与企业的代表,以及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等影视业内人士齐聚于此。 示范区有关负责人透露,未来这里将形成“三个万人”生态——万名在校师生、万名从业者及万名游客。这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点赞:“示范区集‘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四位于一体,帮助学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让影视进一步赋能地方文旅,从而为中国大视听产业的数智化、工业化、国际化升级探索了新路。” 当前,以视听内容为核心,涵盖生产、传播、设备、技术、服务等多个环节的大视听产业,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该示范区开园为契机,浙江如何布局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破解了什么难题?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记者进行探访。 入学即入行 9月10日,位于示范区的浙江华策影视高级技工学校正式开课。在智能剪辑实训工作室,只见20名学生全神贯注地围坐在环形操作台前,屏幕上显示着两种画面:左侧是桐庐的街巷素材,右侧是AI生成的同场景虚拟延展镜头。一旁,担任实训导师的时光坐标技术总监敲击着键盘说:“用AI工具修复穿帮镜头,能比人工效率提升6倍。” 当前,AI技术已渗透进影视行业各个环节。但传统影视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市场化培训机构又难以规模化输出产业所需人才。如今,影视行业面临“复合型技术工匠断层”的困境,市场上缺少掌握AI等各类工具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坚持以产业需求‘校准’教学,希望探讨如何通过政企协同、产教融合,破解影视行业‘用人难’与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矛盾。”华策集团董事长赵依芳表示,示范区一期工程建成的大视听产教融合基地,开设了影视表演、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专业,就是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接下来将陆续建成高科技AI数字摄影棚等集群,让“课堂变成片场”。 同时,示范区还和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中广联制片专业委员会等八大国家级行业协会及平台,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全国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并聘请20多名影视行业从业者成为“产业导师”,通过共建影视行业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入学即入行、作业即作品”。 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志忠对这一模式表示赞同:“产教实现更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真正打通‘教’和‘产’的利益链。企业和学校不能各干各的,而要共同分享成果。”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郝勇同样表示,示范区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校能和企业共建“订单班”,有意识地去为虚拟制片、数据标注等新兴岗位培养人才,让学生一毕业就成为市场上的“熟练工”,打通了教育和产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构筑良好产业生态 把影视产业“搬进”学校,是示范区想要实现的第一步。在整体规划中,示范区涵盖学院集群、科技创制中心、影视文旅体验区等模块,不仅要解决影视行业人才痛点,还要以影视赋能文旅,带来就业、旅游、文创等复合效益。 赵依芳说:“之所以叫示范区,就是想构筑一个集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等于一体的生态体系。”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搭建一个内容与技术、文化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舞台,让整个产业生态实现良好的发展演进,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早在2024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到2027年,打造年营业收入超万亿元的大视听产业,培育视听内容生产、视听电子产业、视听文化服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若干百亿级细分新市场,成为全国领先的大视听产业发展高地。眼下,示范区的打造适逢其时,也更应有所作为。 开园当天,《太平年》VR实景文旅等项目同步官宣落地。这部聚焦吴越国“纳土归宋”历史故事的浙产重大历史题材剧,取材于浙江、摄制于浙江,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制片人王燕说,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剧,也是一部文化大片。如今,借助示范区提早布局文旅项目,就是希望能延长影视剧集的引流效应,最终实现“游客停留”和“效益转化”,完成“以影促旅、以旅兴文”的生态闭环。 规划中,华策将引进更多本公司及其他影视重点项目来示范区拍摄;桐庐也将通过影视名人、影视名景等引流,与富春江对岸的梅蓉文化村、周边深澳古村落、大奇山等文旅景点开展深度互动。双方希望把桐庐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转化为最美山水江景影视拍摄实景地,打造“三江两岸”世界级文旅目的地。 大视听要有大格局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如此评价示范区:“这里的校园连着片场、课堂连着市场,从开园那一刻开始,这里就是中国影视出海的‘富春码头’,当影视、科技、人才‘三舰齐发’,期待能顺着富春江的水,一路驶向全球亿万银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示范区的系列规划布局,将为大视听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探索与变革,特别是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模式,值得点赞。 “桐庐的灵秀山水与人文底蕴,就是影视创作的天然摄影棚。”导演沈严说,富春江的晨雾、古村落的白墙黛瓦、山间的竹林小道,许多场景都不用额外布景,镜头一推就是有故事感的画面。 “我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影视产业重镇,但希望借助示范区的平台重塑城市产业格局。”桐庐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期待,依托“天然摄影棚”,整合教育、产业与文旅资源,逐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影视生态体系,吸引更多头部影视企业与优质剧组入驻。接下来还将推进“300”行动:两年内吸引百部影视剧取景、百名艺术家入驻、百家企业落户,集聚影视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影视产业集群,实现当地酒店、餐饮、影视衍生品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大视听产业能在文旅、教育等广阔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大视听要有大格局。”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是影视产业和网络视听产业最活跃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视听产业园区在投入面积、入驻机构、从业人员、实现利税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此次桐庐与华策集团的珠联璧合,展现了浙江影视人的大抱负,示范区也是让浙江大视听产业以及“视听+”发展持续释放能量、拓展空间、发挥优势的新尝试。 |
原标题: 富春江边的这座影视科技产教示范区有什么不一样 校园连着片场 课堂连着市场 |
作者:记者 沈听雨 沈琳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