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江南镇文化赋能焕新韵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7月28日 10:45:36 杭州日报 |
![]() ![]() ![]() 记者 黄蓉萍 桐庐微融圈 吴斌 墨色在拓印的宣纸上洇开,彰坞天子溪的漂流欢笑驱散了山谷热浪,石阜兰园的甜香萦绕在创客指尖,承载着渔文化记忆的鼓楼飞檐轮廓渐显……行走七月的江南镇,文化脉动强劲有力,这正是桐庐县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二十周年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江南镇以文化为魂,串起散落村落的千年记忆。古老技艺在青年手中焕新,沉睡村落因文化赋能苏醒,一幅“文化为魂、生态为基、社区为本、创新为翼”的新画卷,正于富春江畔如静水深流,浸润乡土,泽被未来。 文化人才“扎”深澳 老技艺焕新光彩 “手腕要稳,拓包一包压一包,墨色才能均匀……”在深澳村语它金石传拓工作室内,徐氏全形拓、金石传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车鹏正指导烟台科技学院学生研习全形拓技艺。拓包轻拍间,器物纹理在湿润的宣纸上渐显,这门传承千年的技艺,在年轻学子专注的目光中焕发新生机。 车鹏与其团队历时两年,将村中一片1350多平方米、由旧房围合的空地,改造为集传拓工作室、乡村客厅及冷暖车间(饮品工坊)于一体的文化聚落,践行“半年旅行采风,半年创作生活”理念。谈及坚守的动力,车鹏坦言:“淳朴的乡情、较低的创业成本和宁静的环境是主因。我们虽不种瓜,但瓜果成熟季总有村民送来新鲜瓜果。”依托“概璞青年计划”,团队以“前店后坊”模式示范,倾囊相授技艺与文创销售经验,并通过系统培训与创业指导,赋能学员从零开创事业。 深澳村“百匠共生”生态与“活态传承+人才孵化”模式吸引力渐强。今夏,北京力行慈善基金会“最美传承”项目组织烟台科技学院20名学员开展16天实践,通过“非遗研习+乡村实践”培养返乡力量。培训涵盖传拓、剪纸、葫芦烙画等技艺,均以“师带徒”教学。 新匠人带来新理念,老村民守护浓浓乡愁。深澳村民申屠苏亚将村中闲置老屋改造为“蓝泽小院”。在抬头见天的小院闲坐,她介绍:“这得益于董莳老师团队免费设计的‘侘寂风’!”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中国美院教师董莳及其学生李彦泽的设计,不仅赋予小院独特美感,更巧妙划分出会友、书画、茶寮等功能区,使其成为深澳重要的研学窗口和文化地标。 “蓝泽”之名,承载着申屠苏亚对深澳千年水系的深厚情感。她以此为基开发研学课程,孩子们探访古澳水系,诵读经典体悟“上善若水”哲理。小院还开设手工艺、农耕体验,并联合村中匠人,每月举办8次非遗课程及古风拍摄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深澳,了解并传承乡村文化。 如今,深澳村已汇聚木龙香坊、冷暖车间、葫来等80余家新业态,与本土非遗项目共同构成“百匠争鸣”的繁荣生态,直接带动百余个就业岗位。文化赋能成效显著,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2万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民宿入住率90%,户均年增收近5万元。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省级非遗活态传承示范村,深澳村通过修缮古建、打造工坊、建设数字档案持续焕发活力,江南古澳水系博物馆也正处于收尾阶段。新老力量的接力,不仅守护了文化根脉,更照亮了文化传承与乡村共富的融合路。 IP链产业 江南镇的文化活力密码 深澳的匠心传承并非孤例,文化产业的蓬勃生机已在江南镇全域涌动。 彰坞村深挖“三国文化IP”,依托村中天子溪及孙权家族葬母地“天子岗”的历史底蕴,打造全省首个三国主题漂流——“三国风云漂流”今夏引爆市场。游客乘坐皮艇,从长达1200米的玻璃滑道飞驰而下,转入生态峡谷水道,最终驶入600余年历史的彰坞古村落,完成“古战场”到“古村落”的时空穿越。期间,关羽、张飞等NPC互动戏水,水道旁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经典场景栩栩如生,让游客清凉戏水间“邂逅”三国。 彰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健介绍,项目试运营近两月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300万元,而百余员工中的八成来自本村。同时,漂流终点衔接竹艺非遗馆及手工茶筅工坊,“文旅IP+非遗体验+特色产品”的产业链条逐渐成形。 在石阜村鹤径兰博园,1993年出生的兰博园主理人叶思琳俯身轻嗅:“你闻,这个季节的兰花香是不是甜甜的?”大棚内,八万余盆、五百多个品种的兰花织就幽香世界。 两年前,她辞去杭州的工作返乡,与父亲一起租下130余亩土地打造鹤径兰博园,又历时8个月建成兰文化展示中心。这里系统呈现四千年兰文化,还展出“江南雪”“清源梅”“翠丰”等本土培育的兰花品种,践行着“让兰花成为桐庐名片”的初心。 她创新推出兰花香皂、香水伴手礼,以蕙兰开花时分泌的兰膏入酒,并成功开发古法窨制的兰花白茶,实现兰香与茶韵交融。今年2月,她牵头恢复停办十年的桐庐县新春兰展,同时运营“鹤径”抖音账号,分享技巧、直播探秘,扩大IP影响力。“兰花博物馆在外人眼里或许不解其深意,但文化IP的培育与传播价值无价。”叶思琳的坚持,正将兰文化推向大众市场。 窄溪老街则致力于打造并激活“窄溪渔文化IP”。承载着当地渔文化记忆的鼓楼目前处于重建收尾中,“老远看见鼓楼就知道到家了!”老居民们的期待,是对这一历史地标的情感认同。江南镇党委委员许杰介绍,鼓楼重建是窄溪渔街项目的核心,复原历史风貌的同时,重现“吃鱼到窄溪”的渔乡魅力。窄溪渔街项目以鼓楼为地标,整合沿江提升与渔市建设,目标打造长三角知名渔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地。加上桐庐东站运营、疏港公路开通等机遇,更为其注入新动能。 江南镇的文化版图活力尽显:深澳古韵、彰坞活力、石阜兰香、窄溪渔歌各展其韵,以文化为纽带串联共生,共同奏响乡村共富的乐章。二十载文化深耕,滋养着这片土地奔向共富,绘就新时代的富春山居新画卷。 |
原标题: 桐庐江南镇文化赋能焕新韵 |
作者: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