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医生来支招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10月10日 10:36:29 |
本报讯(记者 郑靖雯)“医生,我昨晚失眠了,早上起来也吃不下饭,这是什么情况?”国庆中秋长假后开工首日,家住凤川街道的张女士就走进了医院,据她描述,八天假期不仅没让自己“充上电”,反而越休越累。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市一医院桐庐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吕云表示,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每次长假过后,都有不少上班族、学生因类似情况前来就诊,这不是疾病,本质是节后人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适应不良。 “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乏力,部分人还伴随睡眠紊乱,要么入睡困难、熬夜后难以调整,要么睡醒后仍觉疲惫。胃口不佳、食欲下降的情况也较为普遍,有的甚至会出现腹胀、反酸等症状。”吕云介绍,“在心理层面,短期情绪低落是主要表现,有人会莫名感到‘提不起劲’,不想上班或上学。” 为何长假后易“中招”?吕云指出,核心原因在于假期与节后的生活状态差异过大。她介绍,“假期里,很多人处于无规律作息状态,经常熬夜追剧、晚睡晚起、频繁聚餐等,而节后需重新投身到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当中,身体的生物钟、代谢节奏,以及心理的‘放松感’尚未及时调整,就容易引发‘节后综合征’。” 不过,吕云强调,节后出现不适,是多数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无需过度焦虑,关键在于以接纳的心态主动调整。她给出了“分维度调整”的具体建议,帮助市民快速找回状态:在身体上,需按时睡觉、起床以恢复生物钟,并搭配瑜伽、拉伸、八段锦等轻量化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饮食则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首选;工作上,复工初期可适当降低工作强度,从简单小任务做起,提升身心接受度;此外,还可以制定“未来小计划”,如规划看电影、周末聚餐,用小期待增强动力、缓解不适。 “节后综合征的缓解需要时间与耐心,多数人通过科学调整会在1-2周内逐渐恢复。”吕云提醒,若症状一直得不到缓解,甚至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不必硬扛,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指导与干预,才是稳妥之举。 |
原标题: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医生来支招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