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美”出新范式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4月10日 08:58:29 |
共富共美彰显特色 桐庐“美”出新范式 一直以来,美丽桐庐,步履铿锵。从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到催生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勾勒美好生活的幸福模样,桐庐不断“美”出新范式。今天的桐庐,正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协同发展,诠释着新时代美丽经济的深层逻辑,为共同富裕提供鲜活样本。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绿色是生态底色,也是桐庐发展的主色调。 近日,合村乡瑶溪村的农田和竹海中,成群的野生猕猴悠闲地觅食嬉戏,把村庄当成了“花果山”的后花园。它们的出现,不仅给静谧的村庄带来勃勃生机,更是桐庐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的有力注解。 如果用指标监测来证明生态环境的“颜值”,数据是我县厚植“生态底色”的有力佐证。分水江飞来的中华秋沙鸭、新合乡发现的海南闪鳞蛇……通过调查评估与监测,我县目前已发现近4000种生物物种。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4.5%、改善率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富春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铜鼎。 深入实施“1255”决策部署,推动“双百”攻坚加快成势,我县在不断夯实绿色生态家底、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始终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此外,我县坚持扛稳扛牢主体责任,完善秸秆管控等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高效便捷措施,各项环保指标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治理项目得以有序推进,为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 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标杆是榜样,是示范,是前进的方向。 “一下车,就仿佛走进了山水画。”日前,青岛游客韩笑艺和丈夫自驾南下,刚来到富春江镇石舍村,就被眼前的山水景致和文艺气息深深吸引,感慨道比照片还要美。 古宅新生的“舍庐艺术馆”、文艺地标“洒秀”咖啡馆、飘着茶香的芦毛红茶舍……古村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与活力。通过深挖本土文化价值,引入多元艺术形态——从画室到蓝晒,从民宿至瑜伽,在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舍村形成了独特的文创生态圈。乡村与艺术无缝对接,激发了无限创造力,催生了一系列文创产业,既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又激活了经济脉动。 深澳村闲置的老屋变身乡村面包房、停车场“爆改”共富市集,纵横的深澳老街巷陌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上演着古村落焕新升级的生动实践。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老牌“明星村”升级,也成为当下全县各地以美丽和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我县以打造区域品牌IP为牵引,凤川-新合区域、瑶琳板块、横村“黄金峡谷”等共富联合体正如火如荼推进中,为实现“高品质美丽”目标贡献力量。 探索富美共融新路径 桐庐的美丽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活力中。 眼下,桐君街道梅蓉村的油菜花正催生一波“春日经济”。田间的肯悦咖啡、藏在油菜花田的市集、现代农场、亲子乐园……丰富的业态,涵盖多元文化领域,直接带动梅蓉村整村运营,成为村内“小而美”业态发展的重要节点。 梅蓉·逸宿作为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后迎来极高的入住率,赏花游升级为深度体验成为不少客人的选择。 在桐庐,像这样的产业发展故事正在接连上演。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各地不断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埋下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种子。目前,全县已有民宿1228家、床位18596张,民宿集聚村23个、精品民宿点196个。2024年,全县新增市级“五花”“四花”民宿3家、总数达到21家,全域旅游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5.2%,“五一”、端午、暑期三次上榜全国十大县域旅游热门目的地。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1.9万人次,同比增长54.37%;旅游收入19120万元,同比增长54.69%。 生态与经济共融、城市与乡村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共富共美的壮丽画卷正在桐庐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王珊 一直以来,美丽桐庐,步履铿锵。从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到催生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勾勒美好生活的幸福模样,桐庐不断“美”出新范式。今天的桐庐,正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协同发展,诠释着新时代美丽经济的深层逻辑,为共同富裕提供鲜活样本。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绿色是生态底色,也是桐庐发展的主色调。 近日,合村乡瑶溪村的农田和竹海中,成群的野生猕猴悠闲地觅食嬉戏,把村庄当成了“花果山”的后花园。它们的出现,不仅给静谧的村庄带来勃勃生机,更是桐庐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的有力注解。 如果用指标监测来证明生态环境的“颜值”,数据是我县厚植“生态底色”的有力佐证。分水江飞来的中华秋沙鸭、新合乡发现的海南闪鳞蛇……通过调查评估与监测,我县目前已发现近4000种生物物种。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4.5%、改善率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富春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铜鼎。 深入实施“1255”决策部署,推动“双百”攻坚加快成势,我县在不断夯实绿色生态家底、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始终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此外,我县坚持扛稳扛牢主体责任,完善秸秆管控等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高效便捷措施,各项环保指标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治理项目得以有序推进,为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 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标杆是榜样,是示范,是前进的方向。 “一下车,就仿佛走进了山水画。”日前,青岛游客韩笑艺和丈夫自驾南下,刚来到富春江镇石舍村,就被眼前的山水景致和文艺气息深深吸引,感慨道比照片还要美。 古宅新生的“舍庐艺术馆”、文艺地标“洒秀”咖啡馆、飘着茶香的芦毛红茶舍……古村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与活力。通过深挖本土文化价值,引入多元艺术形态——从画室到蓝晒,从民宿至瑜伽,在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舍村形成了独特的文创生态圈。乡村与艺术无缝对接,激发了无限创造力,催生了一系列文创产业,既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又激活了经济脉动。 深澳村闲置的老屋变身乡村面包房、停车场“爆改”共富市集,纵横的深澳老街巷陌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上演着古村落焕新升级的生动实践。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老牌“明星村”升级,也成为当下全县各地以美丽和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我县以打造区域品牌IP为牵引,凤川-新合区域、瑶琳板块、横村“黄金峡谷”等共富联合体正如火如荼推进中,为实现“高品质美丽”目标贡献力量。 探索富美共融新路径 桐庐的美丽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活力中。 眼下,桐君街道梅蓉村的油菜花正催生一波“春日经济”。田间的肯悦咖啡、藏在油菜花田的市集、现代农场、亲子乐园……丰富的业态,涵盖多元文化领域,直接带动梅蓉村整村运营,成为村内“小而美”业态发展的重要节点。 梅蓉·逸宿作为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后迎来极高的入住率,赏花游升级为深度体验成为不少客人的选择。 在桐庐,像这样的产业发展故事正在接连上演。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各地不断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埋下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种子。目前,全县已有民宿1228家、床位18596张,民宿集聚村23个、精品民宿点196个。2024年,全县新增市级“五花”“四花”民宿3家、总数达到21家,全域旅游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5.2%,“五一”、端午、暑期三次上榜全国十大县域旅游热门目的地。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1.9万人次,同比增长54.37%;旅游收入19120万元,同比增长54.69%。 生态与经济共融、城市与乡村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共富共美的壮丽画卷正在桐庐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王珊婷) 一直以来,美丽桐庐,步履铿锵。从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到催生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勾勒美好生活的幸福模样,桐庐不断“美”出新范式。今天的桐庐,正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协同发展,诠释着新时代美丽经济的深层逻辑,为共同富裕提供鲜活样本。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绿色是生态底色,也是桐庐发展的主色调。 近日,合村乡瑶溪村的农田和竹海中,成群的野生猕猴悠闲地觅食嬉戏,把村庄当成了“花果山”的后花园。它们的出现,不仅给静谧的村庄带来勃勃生机,更是桐庐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的有力注解。 如果用指标监测来证明生态环境的“颜值”,数据是我县厚植“生态底色”的有力佐证。分水江飞来的中华秋沙鸭、新合乡发现的海南闪鳞蛇……通过调查评估与监测,我县目前已发现近4000种生物物种。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4.5%、改善率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富春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铜鼎。 深入实施“1255”决策部署,推动“双百”攻坚加快成势,我县在不断夯实绿色生态家底、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始终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此外,我县坚持扛稳扛牢主体责任,完善秸秆管控等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高效便捷措施,各项环保指标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治理项目得以有序推进,为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 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标杆是榜样,是示范,是前进的方向。 “一下车,就仿佛走进了山水画。”日前,青岛游客韩笑艺和丈夫自驾南下,刚来到富春江镇石舍村,就被眼前的山水景致和文艺气息深深吸引,感慨道比照片还要美。 古宅新生的“舍庐艺术馆”、文艺地标“洒秀”咖啡馆、飘着茶香的芦毛红茶舍……古村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与活力。通过深挖本土文化价值,引入多元艺术形态——从画室到蓝晒,从民宿至瑜伽,在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舍村形成了独特的文创生态圈。乡村与艺术无缝对接,激发了无限创造力,催生了一系列文创产业,既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又激活了经济脉动。 深澳村闲置的老屋变身乡村面包房、停车场“爆改”共富市集,纵横的深澳老街巷陌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上演着古村落焕新升级的生动实践。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老牌“明星村”升级,也成为当下全县各地以美丽和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我县以打造区域品牌IP为牵引,凤川-新合区域、瑶琳板块、横村“黄金峡谷”等共富联合体正如火如荼推进中,为实现“高品质美丽”目标贡献力量。 探索富美共融新路径 桐庐的美丽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活力中。 眼下,桐君街道梅蓉村的油菜花正催生一波“春日经济”。田间的肯悦咖啡、藏在油菜花田的市集、现代农场、亲子乐园……丰富的业态,涵盖多元文化领域,直接带动梅蓉村整村运营,成为村内“小而美”业态发展的重要节点。 梅蓉·逸宿作为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后迎来极高的入住率,赏花游升级为深度体验成为不少客人的选择。 在桐庐,像这样的产业发展故事正在接连上演。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各地不断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埋下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种子。目前,全县已有民宿1228家、床位18596张,民宿集聚村23个、精品民宿点196个。2024年,全县新增市级“五花”“四花”民宿3家、总数达到21家,全域旅游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5.2%,“五一”、端午、暑期三次上榜全国十大县域旅游热门目的地。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1.9万人次,同比增长54.37%;旅游收入19120万元,同比增长54.69%。 生态与经济共融、城市与乡村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共富共美的壮丽画卷正在桐庐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王珊婷) 一直以来,美丽桐庐,步履铿锵。从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到催生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勾勒美好生活的幸福模样,桐庐不断“美”出新范式。今天的桐庐,正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协同发展,诠释着新时代美丽经济的深层逻辑,为共同富裕提供鲜活样本。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绿色是生态底色,也是桐庐发展的主色调。 近日,合村乡瑶溪村的农田和竹海中,成群的野生猕猴悠闲地觅食嬉戏,把村庄当成了“花果山”的后花园。它们的出现,不仅给静谧的村庄带来勃勃生机,更是桐庐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的有力注解。 如果用指标监测来证明生态环境的“颜值”,数据是我县厚植“生态底色”的有力佐证。分水江飞来的中华秋沙鸭、新合乡发现的海南闪鳞蛇……通过调查评估与监测,我县目前已发现近4000种生物物种。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4.5%、改善率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富春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铜鼎。 深入实施“1255”决策部署,推动“双百”攻坚加快成势,我县在不断夯实绿色生态家底、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始终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此外,我县坚持扛稳扛牢主体责任,完善秸秆管控等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高效便捷措施,各项环保指标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治理项目得以有序推进,为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 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标杆是榜样,是示范,是前进的方向。 “一下车,就仿佛走进了山水画。”日前,青岛游客韩笑艺和丈夫自驾南下,刚来到富春江镇石舍村,就被眼前的山水景致和文艺气息深深吸引,感慨道比照片还要美。 古宅新生的“舍庐艺术馆”、文艺地标“洒秀”咖啡馆、飘着茶香的芦毛红茶舍……古村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与活力。通过深挖本土文化价值,引入多元艺术形态——从画室到蓝晒,从民宿至瑜伽,在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舍村形成了独特的文创生态圈。乡村与艺术无缝对接,激发了无限创造力,催生了一系列文创产业,既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又激活了经济脉动。 深澳村闲置的老屋变身乡村面包房、停车场“爆改”共富市集,纵横的深澳老街巷陌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上演着古村落焕新升级的生动实践。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老牌“明星村”升级,也成为当下全县各地以美丽和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我县以打造区域品牌IP为牵引,凤川-新合区域、瑶琳板块、横村“黄金峡谷”等共富联合体正如火如荼推进中,为实现“高品质美丽”目标贡献力量。 探索富美共融新路径 桐庐的美丽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活力中。 眼下,桐君街道梅蓉村的油菜花正催生一波“春日经济”。田间的肯悦咖啡、藏在油菜花田的市集、现代农场、亲子乐园……丰富的业态,涵盖多元文化领域,直接带动梅蓉村整村运营,成为村内“小而美”业态发展的重要节点。 梅蓉·逸宿作为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后迎来极高的入住率,赏花游升级为深度体验成为不少客人的选择。 在桐庐,像这样的产业发展故事正在接连上演。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各地不断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埋下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种子。目前,全县已有民宿1228家、床位18596张,民宿集聚村23个、精品民宿点196个。2024年,全县新增市级“五花”“四花”民宿3家、总数达到21家,全域旅游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5.2%,“五一”、端午、暑期三次上榜全国十大县域旅游热门目的地。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1.9万人次,同比增长54.37%;旅游收入19120万元,同比增长54.69%。 生态与经济共融、城市与乡村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共富共美的壮丽画卷正在桐庐大地徐徐展开。 一直以来,美丽桐庐,步履铿锵。从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到催生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勾勒美好生活的幸福模样,桐庐不断“美”出新范式。今天的桐庐,正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协同发展,诠释着新时代美丽经济的深层逻辑,为共同富裕提供鲜活样本。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绿色是生态底色,也是桐庐发展的主色调。 近日,合村乡瑶溪村的农田和竹海中,成群的野生猕猴悠闲地觅食嬉戏,把村庄当成了“花果山”的后花园。它们的出现,不仅给静谧的村庄带来勃勃生机,更是桐庐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的有力注解。 如果用指标监测来证明生态环境的“颜值”,数据是我县厚植“生态底色”的有力佐证。分水江飞来的中华秋沙鸭、新合乡发现的海南闪鳞蛇……通过调查评估与监测,我县目前已发现近4000种生物物种。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4.5%、改善率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富春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铜鼎。 深入实施“1255”决策部署,推动“双百”攻坚加快成势,我县在不断夯实绿色生态家底、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始终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此外,我县坚持扛稳扛牢主体责任,完善秸秆管控等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高效便捷措施,各项环保指标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治理项目得以有序推进,为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 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标杆是榜样,是示范,是前进的方向。 “一下车,就仿佛走进了山水画。”日前,青岛游客韩笑艺和丈夫自驾南下,刚来到富春江镇石舍村,就被眼前的山水景致和文艺气息深深吸引,感慨道比照片还要美。 古宅新生的“舍庐艺术馆”、文艺地标“洒秀”咖啡馆、飘着茶香的芦毛红茶舍……古村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与活力。通过深挖本土文化价值,引入多元艺术形态——从画室到蓝晒,从民宿至瑜伽,在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舍村形成了独特的文创生态圈。乡村与艺术无缝对接,激发了无限创造力,催生了一系列文创产业,既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又激活了经济脉动。 深澳村闲置的老屋变身乡村面包房、停车场“爆改”共富市集,纵横的深澳老街巷陌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上演着古村落焕新升级的生动实践。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老牌“明星村”升级,也成为当下全县各地以美丽和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我县以打造区域品牌IP为牵引,凤川-新合区域、瑶琳板块、横村“黄金峡谷”等共富联合体正如火如荼推进中,为实现“高品质美丽”目标贡献力量。 探索富美共融新路径 桐庐的美丽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活力中。 眼下,桐君街道梅蓉村的油菜花正催生一波“春日经济”。田间的肯悦咖啡、藏在油菜花田的市集、现代农场、亲子乐园……丰富的业态,涵盖多元文化领域,直接带动梅蓉村整村运营,成为村内“小而美”业态发展的重要节点。 梅蓉·逸宿作为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后迎来极高的入住率,赏花游升级为深度体验成为不少客人的选择。 在桐庐,像这样的产业发展故事正在接连上演。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各地不断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埋下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种子。目前,全县已有民宿1228家、床位18596张,民宿集聚村23个、精品民宿点196个。2024年,全县新增市级“五花”“四花”民宿3家、总数达到21家,全域旅游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5.2%,“五一”、端午、暑期三次上榜全国十大县域旅游热门目的地。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1.9万人次,同比增长54.37%;旅游收入19120万元,同比增长54.69%。 生态与经济共融、城市与乡村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共富共美的壮丽画卷正在桐庐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王珊婷) (记者 王珊婷) 一直以来,美丽桐庐,步履铿锵。从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到催生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勾勒美好生活的幸福模样,桐庐不断“美”出新范式。今天的桐庐,正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协同发展,诠释着新时代美丽经济的深层逻辑,为共同富裕提供鲜活样本。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绿色是生态底色,也是桐庐发展的主色调。 近日,合村乡瑶溪村的农田和竹海中,成群的野生猕猴悠闲地觅食嬉戏,把村庄当成了“花果山”的后花园。它们的出现,不仅给静谧的村庄带来勃勃生机,更是桐庐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的有力注解。 如果用指标监测来证明生态环境的“颜值”,数据是我县厚植“生态底色”的有力佐证。分水江飞来的中华秋沙鸭、新合乡发现的海南闪鳞蛇……通过调查评估与监测,我县目前已发现近4000种生物物种。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4.5%、改善率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富春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铜鼎。 深入实施“1255”决策部署,推动“双百”攻坚加快成势,我县在不断夯实绿色生态家底、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始终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此外,我县坚持扛稳扛牢主体责任,完善秸秆管控等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高效便捷措施,各项环保指标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治理项目得以有序推进,为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 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标杆是榜样,是示范,是前进的方向。 “一下车,就仿佛走进了山水画。”日前,青岛游客韩笑艺和丈夫自驾南下,刚来到富春江镇石舍村,就被眼前的山水景致和文艺气息深深吸引,感慨道比照片还要美。 古宅新生的“舍庐艺术馆”、文艺地标“洒秀”咖啡馆、飘着茶香的芦毛红茶舍……古村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与活力。通过深挖本土文化价值,引入多元艺术形态——从画室到蓝晒,从民宿至瑜伽,在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舍村形成了独特的文创生态圈。乡村与艺术无缝对接,激发了无限创造力,催生了一系列文创产业,既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又激活了经济脉动。 深澳村闲置的老屋变身乡村面包房、停车场“爆改”共富市集,纵横的深澳老街巷陌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上演着古村落焕新升级的生动实践。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老牌“明星村”升级,也成为当下全县各地以美丽和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我县以打造区域品牌IP为牵引,凤川-新合区域、瑶琳板块、横村“黄金峡谷”等共富联合体正如火如荼推进中,为实现“高品质美丽”目标贡献力量。 探索富美共融新路径 桐庐的美丽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活力中。 眼下,桐君街道梅蓉村的油菜花正催生一波“春日经济”。田间的肯悦咖啡、藏在油菜花田的市集、现代农场、亲子乐园……丰富的业态,涵盖多元文化领域,直接带动梅蓉村整村运营,成为村内“小而美”业态发展的重要节点。 梅蓉·逸宿作为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后迎来极高的入住率,赏花游升级为深度体验成为不少客人的选择。 在桐庐,像这样的产业发展故事正在接连上演。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各地不断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埋下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种子。目前,全县已有民宿1228家、床位18596张,民宿集聚村23个、精品民宿点196个。2024年,全县新增市级“五花”“四花”民宿3家、总数达到21家,全域旅游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5.2%,“五一”、端午、暑期三次上榜全国十大县域旅游热门目的地。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1.9万人次,同比增长54.37%;旅游收入19120万元,同比增长54.69%。 生态与经济共融、城市与乡村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共富共美的壮丽画卷正在桐庐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王珊婷) |
原标题: 桐庐“美”出新范式 |
作者: 网络编辑:叶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