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共富共美成为另一种“桐庐味道”?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3月03日 08:26:29 |
谈及桐庐,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美丽”——钟灵毓秀的富春山水、悠久璀璨的人文历史、一步一景的城乡风貌、独具特色的美丽经济…… “美丽”是桐庐的鲜明特色,也是深厚底色,如何让共富共美迭代成为另一种“桐庐味道”?桐庐给出了答案——2月27日上午,桐庐召开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动员部署会,把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在“美丽”上树立更高标准、注入更深内涵、加快借势借力,推动“富美100”攻坚行动加快成势,奋力扛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先行担当。 为何要召开“美丽”部署会? 县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融合城乡发展要素的重要枢纽,也是缩小“三大差距”的关键战场。今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省委、市委先后高规格召开会议,就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作出明确部署,将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工程,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作为关键任务。新征程上,如何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将省市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桐庐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样板的重中之重。 过去一年,桐庐以共富为关键导向,“美丽100”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果:181个行政村“8050”全覆盖目标提前完成,93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4…… 发展时不我待,美丽永无止境。当天的部署会上,印发了《桐庐县深化“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 打造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了任务书、作战图,明确了2025年、2027年、2030年的阶段性节点目标、指标任务。 在早春之际,播下奋斗的种子,才能在秋收之时,获得丰硕的果实。这次会议既是部署,也是动员,以“共富”之名,向全县发起了攻坚行动的号角,再次阐释了“在桐庐,抓发展是抓共富,抓美丽也是抓共富”的行动逻辑。 会议释放出哪些信号? 这场动员部署会内容丰富、议程紧凑,不仅充分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富民”的信心与决心,还释放出四个关键信号。 强城。立足自身实际,增强主城意识,思考如何抓住“融杭接廊”契机推动发展,持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建设,一体推动县城产业提能、服务配套、消费增效、文化赋能、环境改善,提升县城综合能级,带动中心镇、重点村协同联动,形成“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 兴村。强化“美丽本底”与“标杆示范”双轮驱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打通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比如,推出首批共富联合体,以打造区域品牌IP为牵引,塑造梅蓉“黄金左岸”、瑶琳板块、横村“黄金峡谷”等乡村新典型,实现强村带弱村,让“城人”愿意下乡寻找机会、定居生活,让乡村活力充分涌流。 融合。关键在于打破城乡之间无形的“墙”,实现人的自由流动。要重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集成化、“进城入乡”便利化。其中,要探索创新教共体、医共体、养共体、文共体等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完善体制机制、搭建乡创平台等,拓宽“城人下乡”和“农民进城”渠道,让双向奔赴安心安业也安居。 共富。收入差距是“三大差距”中的重要一环,要以产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拓宽强村富民的新路径。比如,把“桐庐龙井”“钟山蜜梨”“阳山畈蜜桃”等特色产业打造成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让华策影视、开元森泊等重量级IP发挥以商引商、聚拢人气的“磁石效应”,持续打响桐庐旅游、桐庐民宿、桐庐味道、桐庐马术等金名片。 蓝图如何变现实? 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坚定的决心和有效的行动。系列目标的设定,是桐庐自我加压、跳起摸高的决心与毅力,虽非易事,却是桐庐迈入新阶段的必经之路,必须深化改革才能实现。 在蓝图与现实之间,实干是唯一的道路。细看《桐庐县深化“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 打造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实施方案》,不难发现,五大重点任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更需要凝聚合力,以实干快干的精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对标对表抓好工作落实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动态完善机制举措。一方面,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即时激励等机制,不断提升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积极性;另一方面,因时制宜调整思路举措,创新工作方法,确保方向正确、蹄疾步稳。 缩小“三大差距”,要内外兼修。何为外?即抢抓“融杭接廊”等机遇,与更多地区建立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在“走出去”与“请进来”中形成更多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何为内?即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提升城乡颜值的同时,谋深谋细“产业促增收、改革促共富、先富带后富”三篇文章,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 缩小“三大差距”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员参与的“协奏曲”。在这艘驶向致富增收的幸福之船上,每个人既是乘客,也是水手,齐心协力、合力攻坚,方能冲破风浪险阻,收获沿途美景,抵达幸福彼岸。 (记者 汪晓池 金黄璐敏 陈艺琨) |
原标题: 如何让共富共美成为另一种“桐庐味道”?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