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使用“取暖神器”谨防低温烫伤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12月18日 08:55:49 |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暖宝宝、热水袋、发热贴等各种“取暖神器”纷纷登场,但温暖的背后也可能暗藏风险。 近日,市民黄女士的女儿在睡觉时用了热水袋,一觉醒来,发现腿部被严重烫伤。明明温度不高,为什么会被烫伤?日前,记者咨询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皮肤科主任徐佳丽,她提醒市民:不能小瞧这点温度,有一种烫伤叫作“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但不是非常高(通常在44~51℃之间)的热源,引起的渐进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这种类型的烫伤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人体的感觉神经末梢不会立刻感受到疼痛或不适,因此人们可能不会马上意识到危险正在发生。 由于长时间的低热损伤,低温烫伤的症状通常是创面较深,甚至可能伤及真皮深层以及皮下组织。徐佳丽表示,低温烫伤的伤口可能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实际损伤较深,一般会有红肿、水泡,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坏死、溃烂。 想要预防低温烫伤,使用取暖设备时应该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使用热水袋时,外面包裹毛巾,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睡觉前最好拿开。使用暖宝宝等产品时,也要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不要长时间贴在同一部位。老年人皮肤敏感性不高,冬季取暖更要特别注意,家人也要多提醒,帮助检查皮肤的情况。 徐佳丽提醒:如果已经发生低温烫伤,也不用太惊慌,轻度烫伤可以涂抹烫伤膏,自行处理。首先应脱离热源,去除造成烫伤的物品,随后用流动的凉水冲洗伤口15到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烫伤处如有衣物,要小心剪开,避免撕扯伤口。 如果烫伤比较严重,出现水泡、皮肤破溃等情况,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并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 |
原标题: 冬日使用“取暖神器”谨防低温烫伤 |
作者:记者 蔡雯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