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东:从富春江畔走出来的航海医学领航者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9月11日 08:32:18 |
方旭东:从富春江畔走出来的航海医学领航者阅读量:18 本文字数:3753 人物名片 方旭东,1962年生,桐庐县桐君街道人。先后就读于海军军医学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曾任海军后勤部海军医学研究所海军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海军医学科技情报研究室主任、海军医学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研究员等。曾担任海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华海航医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军医学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专业技术委员会评审专家、军队后勤科技装备评审专家、中国海洋生物化学学会顾问、中华医学会海航医学科普首席专家、全军医药卫生科技咨询专家、上海市科技情报学会理事、《海航医学会讯》主编、《中华海航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海军医学杂志》编委等。2023年12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29项,获得成果奖18项,其中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他专利2项。主持和参加撰写学术专著13部,其中《中华海洋本草》获国家科技图书出版特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荣立三等功、获军师级嘉奖、先进科技干部、海军后勤部优秀青年干部、优秀基层主官、海军科技特殊人才津贴等荣誉共30余次。 一张图书证开启阅读童年 方旭东的学习之路从位于县城圆通路的机关幼儿园开始,4岁的他开启了一周六天的全托。方旭东直言很幸运,在那个年代能够早早地接受教育。也正是踏入校园很早,对于读书这件事,他甘之如饴。 印象中,一张桐庐县图书馆的借书证,贯穿了他整个童年。 “我每个礼拜天都会去图书馆里借一本书,然后下一周还书再借一本,正因为这样,那个时候我读了很多书。”在他看来,图书馆架子上的书,有一股清香,那是耐人寻味的书香味。看的书越来越多,他感兴趣的领域也越来越宽,航模就是其中一项。 方旭东还清楚地记得,县少体校航模班的老师姓周,要求非常严格。进入航模班的门槛是要连续三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最终航模班录取了五位同学进行系统的航模学习,方旭东就是其中之一。 画图纸、制作、安装发动机起飞……这个过程虽然辛苦繁琐,但对方旭东来说却很享受,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方旭东还记得,有时候晚上拿着图纸回家,颇有一种从工程研究所下班的感觉,父亲会打趣戏谑地称:“哟,我们家工程师回来了!”他说,那个阶段接触航模,对他影响特别大,不仅是兴趣,更像是对未来的规划,他觉得未来自己一定会成为一名飞机工程师。 除了航模的相关书籍,医学世家出生的他,对于医学类书籍同样很感兴趣。小时候的“图书情结”甚至在很多年后,对他牵头组建图书馆、创新电子图书、办医学信息杂志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薪火相传的学医之路 航模班的同学陆续考上了航空学院,而立志要成为飞机工程师的方旭东,为何又走上学医之路? 方旭东出生医学世家,外祖父是医生,母亲也是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自幼受到来自家庭的医学熏陶,学医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方旭东的印象里,家里的医学氛围特别浓。“我们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经常讨论,今天医院来了一个病人,是什么情况,有什么问题,是怎么处理的。”虽然那时候是懵懵懂懂,但就这样日常起居间的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为他的学医打下了基础。 讨论多了,方旭东对于医学专业术语也了解不少。此外,家中书架里面都放着医学类的书籍,在这里,方旭东翻看解剖书了解人体结构,看药品书籍了解药物史。父母也爱看书,他记得父亲说过:“看书,一定要多看书,书里都有答案。” 方旭东的成长中无不渗透着父母润物无声的熏陶, 恰是那最日常却最融于血脉、流淌在骨子里最深层的传承。就这样,方旭东最终还是走上了学医的道路,考上了海军军医学校。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军医学研究所工作,从事医学科研工作。方旭东告诉记者,海军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是当时国内唯一从事海军军事医学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着重研究解决因海军舰艇活动海域扩大、潜水深度增加、武器装备更新等过程中带来的人体医学、作业工效、防护装备和后勤保障问题。 “海军是第一道防线,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关键,我们能不能睡得安稳,主要取决于海军的实力。航海医学在保证航海作业人员的健康、提高身心素质、改善航海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完成各项航海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医学生,也是一名军人。医学是一条很艰辛的路,求学过程比较漫长,每每和其他专业的同学对比,方旭东都会“吐槽”一下医学专业课之多、课本之厚、学业之累,但他依然无怨无悔,坚持努力前行,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虽然未来会有很多的可能性,但方旭东对医学的探索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 方旭东工作单位起点较高。1954年海军医学研究所在北京组建成立,由中科院的18名科学家组成了最初的班底。1959年海军医学研究所从北京迁到上海,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海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完成学业后的方旭东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因此非常珍惜和努力。1996年,年轻的他,代表中国海军参加了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获得了各国专家的一致好评。1987年,他曾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来到前线参与实战实践,获得了广泛的好评。1997年方旭东被任命为海军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他和科研人员一起,攻克难题、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组建高等级实验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关的成果获得了高等级的成果奖,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部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2000年,方旭东转岗到医学科技信息中心并担任主任,一干就是二十年。由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院士主编、方旭东等担任副主编的鸿篇巨著《中华海洋本草》,2009年向国庆献礼,该书获国家科技图书出版特等奖。“可能是与我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有关,虽然是理工男,但是我文字功底还不错。”阅读的好习惯,也给方旭东的工作带来新思路。由他主导建立的电子数据资料库,使科技人员在办公室里也能方便查阅科技图书资料,成为医学科技信息中心研究人员获取资料的“神器”。另外,他参与编撰的两本医学杂志,先后成为了国家核心医学杂志,他们的查新站也成为全军先进查新站。 “我现在是桐庐的代言人” 方旭东参加首届桐庐人大会并发言
“您在富春江边长大,但是把海洋摸透了。”记者的一句玩笑,让方旭东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 方旭东小时候住的地方是南门头,距离富春江仅一步之遥。“小时候夏天一天到晚就在江里游泳,我的水性蛮好的。”他还记得刚上大学时要游泳考试,一万米的距离吓退了不少同学。“一万米游泳,拼了‘老命’游了4个多小时。当时同学当中只有一半不到能游下来,我是其中之一,这跟在富春江边长大有特别大的关系,我是富春江的水养大的,所以对水有特别的亲近感。”方旭东骄傲地说。 尽管现在退休后住在上海的时间多,但每隔一个月他就会回桐庐一次。方旭东笑称:“我现在退休了,时间多了,就想着多回家看看。” 现在每一次回桐庐,他都会感慨家乡的美好。“桐庐真的风景特别好。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包括隐逸文化、诗词文化,我们的经济发展也较好,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说起家乡桐庐,他总是满眼笑意,无限自豪。 桐庐医疗器械产业基础扎实、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便利,先后建设了医疗器械产业园、凤栖生命港等多个园区,医疗器械的发展让一直从事医药事业的方旭东很是自豪。“我们桐庐有非常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山茱萸、黄精等中草药种培都非常好。我正好是做生物医药方面研究的,我觉得像黄精这类药物中的活性物质是否可以加以提炼,提升附加值,把这个产业链条建起来,未来是有发展前景的。”方旭东建议:“我们的产业还是要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 “早晨,美丽的富春江上,升腾的江岚如丝绸围巾轻轻护住桐君山,飞驰的小艇、作业的渔舟、系泊岸边的小船……《富春山居图》中精彩的部分呈现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是之前方旭东的一条朋友圈。翻看他的朋友圈,家乡桐庐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无论桐庐的各类活动还是家乡的产业发展,都牵动着他。“作为一名桐庐人,我很骄傲。” 记者 王珊婷 图片由本人提供
记者手记 心中有梦 眼里有光 ■ 王珊婷 初见方旭东时,当天他正要参加医学论坛,午间休息时的叨扰,他没有一丝不快。方旭东是海军医学领域的专家,也是海军科技信息的“大咖”。面对外行,他努力用浅显的语言帮助记者了解他的专业和工作研究领域。尽管已经退休,但他说起海军医学依然眼中有光。 眼里有光,是他对专业研究领域的坚定信念。在求学和研究路上,他像一位无畏的航海者,怀揣着梦想,向着星辰大海进发。“一定要探摸清楚到底是什么,这是关系到国家荣誉的问题。”这束光,照亮他前进的道路,如今,这束光照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离开桐庐多年,但他对于家乡的感情却始终如一。不管身在何处,对于家乡的发展变化,他都如数家珍。无论是民营快递还是医疗器械,便捷的交通区位还是《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的美景,家乡发展的每一步,他都欣喜骄傲。退休后,方旭东参加过许多医学相关的论坛会议,如果有机会,他也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传统文化底蕴,帮助家乡医药、器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悠悠富春江,滔滔江水声。如今,他常常回到桐庐,在江北老城区走走看看,追寻童年旧梦;去迎春南路逛逛,喜看家乡新变化。“每次回来,看到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发自内心的高兴和自豪。”每当桐庐有了新成就,他会在第一时间与朋友分享。 |
原标题: 方旭东:从富春江畔走出来的航海医学领航者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