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老旧小区自治“必答题”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7月31日 09:26:34 |
小区居民的“帮帮团” 对于老旧小区而言,房屋设施老化、原有基础建设无法满足当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导致居住幸福感下降。除了下水管道漏水等问题,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也成为困扰小区居民的一大问题。 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大多是老年人,自从旧楼加装电梯的案例出现后,不少居住在高楼层的老人期盼自家居民楼也能装上电梯。 然而加装电梯除了要有适合的硬件条件,还需要低楼层的居民同意。“加装电梯势必会影响低楼层的采光和通风,这时候高楼层和低楼层的矛盾就来了。”周锡民说,业委会就会充当调解员,帮助双方进行协调。 与更换下水管道相比,加装电梯的调解工作更为烦琐。但是业委会成员从来不嫌麻烦,一趟又一趟地前往居民家中,耐心地劝解。 “将心比心,如果加装电梯会影响自家的采光、通风,大部分心里都会有疙瘩,有顾虑也是很正常的事。”周锡民表示,想要调解问题,就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 业委会成员拿出了更换下水道时积累的调解经验,一次次地与住户沟通。“目前我们辖区已经安装了4部电梯了。”说起这项工作,周锡民颇为自豪。 有了业委会,小区居民之间仿佛多了一道润滑剂。现在,天气热了,业委会成员又多了一项工作。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烧开水,将放在门口的凉茶桶灌满。路过的市民、外卖小哥、快递员,渴了就会来接上满满一大杯。 “蛮好的,我经常在这个片区送餐,夏天这么热,出很多汗,有个地方可以接凉茶,很方便。” 外卖小哥金志言一边接水一边称赞。 邻里关系的“调和剂” 人口老龄化、房屋结构老化、无物业无物管……这是深度老龄化社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何让老龄化社区的居民生活得更舒心,已经成为一道社会层面的“必答题”。 “16幢居民反映水池漏水,由孙坤花和许金良前去处理。”“迎春街16幢1单元2楼楼道灯坏了,楼道长孙坤花已报修。”“……老人有轻微老年痴呆,因迷路被警察送回,下次如遇到这名老人在街头徘徊,可直接送其回家。” 在广场路区块网格业委会办公室,有着一大摞工作日记,每一本都记满了业委会每天遇到的人和事。哪幢楼管道漏水,哪个楼道灯坏了,谁家的老人迷路了……在日记本中,大事小事,全部化为文字被一一记录。 广场路网格业委会成员用脚步丈量、用心感知,为这道“必答题”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我85岁啦,一个人在家里待不住,每天都会来业委会坐一坐,他们都会跟我聊天,关心我!”居民左夏兰是业委会的“老伙伴”,说起广场路网格业委会,一直赞不绝口。 “网格业委会是连接社区和居民的桥梁,社区的宣传工作、政策落实,都由网格业委会进行宣传和落实。他们可以收集到最真实的居民反馈意见,将冒热气、接地气的民生民情反映给我们。”迎春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宇放感叹,广场路网格业委会的成员是真正属于民间的高手,通过他们去调解一些矛盾纠纷更有效果,“可能一句话讲到居民心坎里去了,这个矛盾纠纷就化解了。” 韩玉珍是广场路网格业委会的成员,也是多幢居民楼的楼道长,还是调解邻里纠纷的“调解员”。“老旧小区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管道老化漏水,楼上楼下容易产生纠纷。”韩玉珍告诉记者,他们要做的就是给双方讲道理,多沟通。 对于管道破损的,多讲客观理由,尽快修理好,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就适当给一些赔偿。对于遭遇漏水的一方,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共情”,双方消气了,再进行调解。对于调解工作,韩玉珍与业委会成员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往往能将矛盾化小,小事化无。 除了处理网格内的大小事,该业委会成员还积极化身志愿者,在关键时间节点参与平安巡防,当“校门奶奶”等,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 |
原标题: 答好老旧小区自治“必答题” |
作者:记者 金轶润 文/图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