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老旧小区自治“必答题”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7月31日 09:26:34 |
广场路网格业委会 答好老旧小区自治“必答题” 这是一支由7名退休人员组成的红色网格业委会,其中有6名是党员。成立5年来,这支队伍不仅分文报酬不取,还一直充当着迎春社区广场路区块矛盾化解的“润滑油”、邻里关系的“调和剂”,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他们的存在,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实现群众自治提供了“模板”。 老旧小区的“救急队” “哎呀,我家的下水道堵住了,流得整个屋子都是,这可怎么办?”近日,桐君街道广场路18幢的独居老人金桂香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困扰。她家中的污水管道堵塞,导致污水满溢到家中每一个角落。束手无策之时,她拨通了广场路区块网格业委会的电话。 接到求助电话的是该业委会成员许金良,接电后许金良与业委会成员许士龙一起,前往金桂香的家中。 “当时到她家的时候,屋子里都是污水,老太太自己拿着水瓢在处理。”许金良两人见状便立刻帮助老人一起处理,但是因为满溢情况严重,单靠他们两个人短时间无法处理。天气炎热,臭味浓重,业委会成员立刻联系专业管道工前来检修。 为了找出管道问题,许金良、许士龙与管道检修人员一起跑上跑下,积极寻找堵点。“就是这个管道,因为使用的是铸铁管下水管道,年数久远,经过污水的腐蚀,生锈老化,卫生纸、头发进入下水道,被生锈或破损的管道勾连,时间久了就发生堵塞。”凭借多年经验,许士龙指出问题症结。 随后管道维修人员赶到现场,迅速开展疏通工作,污水终于退去,已经87岁高龄的金桂香连连道谢,“太谢谢业委会、管道维修这些人的帮助了。” 目前,金桂香在女儿的帮助下已经清理好卫生,业委会则帮助其联系了专业人员对问题管道进行更换。 在广场路区块网格业委会了解到,在老旧小区被下水管道困扰的居民还有很多。业委会成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对需要更换下水管道的居民做思想工作。“我们这个片区基本都是老小区,下水管道基本是铸铁管,几十年下来,铸铁管漏的漏,生锈的生锈,十有八九会出现管道堵塞的情况。”广场路区块网格业委会负责人周锡民告诉记者,因为大部分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维修基金,想要更换下水管道就必须由小区居民自掏腰包。 而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加之小区年代久远,居住人员几经更换,想要说服居民出资更换下水管道难上加上。 “只能一次次上门进行沟通。”周锡民笑着告诉记者,最多的一次曾上门做思想工作20多次。 和居民沟通,业委会成员从来不嫌烦,每次都是和和气气地促膝相谈,“管道修好了,不管是出租还是卖房,都能出一个好价钱。”“管道漏水,楼下住户的天花板一直流污水,他们住着肯定很糟心,你们也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啦,为邻居多考虑考虑。” 在业委会成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下,不少居民愿意自掏腰包更换下水管道,截至目前,广场路区块已有20余幢居民楼更换了下水管道。 小区居民的“帮帮团” 对于老旧小区而言,房屋设施老化、原有基础建设无法满足当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导致居住幸福感下降。除了下水管道漏水等问题,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也成为困扰小区居民的一大问题。 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大多是老年人,自从旧楼加装电梯的案例出现后,不少居住在高楼层的老人期盼自家居民楼也能装上电梯。 然而加装电梯除了要有适合的硬件条件,还需要低楼层的居民同意。“加装电梯势必会影响低楼层的采光和通风,这时候高楼层和低楼层的矛盾就来了。”周锡民说,业委会就会充当调解员,帮助双方进行协调。 与更换下水管道相比,加装电梯的调解工作更为烦琐。但是业委会成员从来不嫌麻烦,一趟又一趟地前往居民家中,耐心地劝解。 “将心比心,如果加装电梯会影响自家的采光、通风,大部分心里都会有疙瘩,有顾虑也是很正常的事。”周锡民表示,想要调解问题,就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 业委会成员拿出了更换下水道时积累的调解经验,一次次地与住户沟通。“目前我们辖区已经安装了4部电梯了。”说起这项工作,周锡民颇为自豪。 有了业委会,小区居民之间仿佛多了一道润滑剂。现在,天气热了,业委会成员又多了一项工作。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烧开水,将放在门口的凉茶桶灌满。路过的市民、外卖小哥、快递员,渴了就会来接上满满一大杯。 “蛮好的,我经常在这个片区送餐,夏天这么热,出很多汗,有个地方可以接凉茶,很方便。” 外卖小哥金志言一边接水一边称赞。 邻里关系的“调和剂” 人口老龄化、房屋结构老化、无物业无物管……这是深度老龄化社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何让老龄化社区的居民生活得更舒心,已经成为一道社会层面的“必答题”。 “16幢居民反映水池漏水,由孙坤花和许金良前去处理。”“迎春街16幢1单元2楼楼道灯坏了,楼道长孙坤花已报修。”“……老人有轻微老年痴呆,因迷路被警察送回,下次如遇到这名老人在街头徘徊,可直接送其回家。” 在广场路区块网格业委会办公室,有着一大摞工作日记,每一本都记满了业委会每天遇到的人和事。哪幢楼管道漏水,哪个楼道灯坏了,谁家的老人迷路了……在日记本中,大事小事,全部化为文字被一一记录。 广场路网格业委会成员用脚步丈量、用心感知,为这道“必答题”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我85岁啦,一个人在家里待不住,每天都会来业委会坐一坐,他们都会跟我聊天,关心我!”居民左夏兰是业委会的“老伙伴”,说起广场路网格业委会,一直赞不绝口。 “网格业委会是连接社区和居民的桥梁,社区的宣传工作、政策落实,都由网格业委会进行宣传和落实。他们可以收集到最真实的居民反馈意见,将冒热气、接地气的民生民情反映给我们。”迎春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宇放感叹,广场路网格业委会的成员是真正属于民间的高手,通过他们去调解一些矛盾纠纷更有效果,“可能一句话讲到居民心坎里去了,这个矛盾纠纷就化解了。” 韩玉珍是广场路网格业委会的成员,也是多幢居民楼的楼道长,还是调解邻里纠纷的“调解员”。“老旧小区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管道老化漏水,楼上楼下容易产生纠纷。”韩玉珍告诉记者,他们要做的就是给双方讲道理,多沟通。 对于管道破损的,多讲客观理由,尽快修理好,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就适当给一些赔偿。对于遭遇漏水的一方,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共情”,双方消气了,再进行调解。对于调解工作,韩玉珍与业委会成员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往往能将矛盾化小,小事化无。 除了处理网格内的大小事,该业委会成员还积极化身志愿者,在关键时间节点参与平安巡防,当“校门奶奶”等,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 记者手记 居民自治重塑老旧小区活力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老旧小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居民的情感寄托。然而,这些小区往往面临着设施老化、管理滞后、居民参与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居民自治成为解决问题、提升社区活力的有效途径。广场路区块网格业委会,是居民自治的良好示例。他们凭借自己的热情、无私、奉献,充当着老旧小区的调和剂,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内的日常问题,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公共设施得以维护。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得到更好的表达和满足,从而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当然,老旧小区居民自治并非一蹴而就。居民的自治意识淡薄,能力参差不齐,老旧小区缺乏有效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资金和资源也匮乏,这些都制约着居民自治。 推进老旧小区居民自治,应当加强对居民自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要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为自治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相关单位要为老旧小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老旧小区改善基础设施,为居民自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发挥社区领头雁和志愿者的作用。由“领头雁”带动更多居民加入自治行列,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积极参与,则为社区自治注入活力。 老旧小区居民自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居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居民自治,不仅可以解决老旧小区面临的各种问题,还能够重塑社区活力,构建和谐的居住环境。 |
原标题: 答好老旧小区自治“必答题” |
作者:记者 金轶润 文/图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