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中的马岭在桐庐哪里?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5月23日 11:03:02 |
董利荣 389年前的明崇祯九年(1636),十月初五、初六两日,明朝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游经桐庐,在《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中留下两则日记,全文如下: 一 初五日,鸡再鸣,令僮起炊。炊熟而归宿之担夫至,长随夫王二已逃矣。饭后又转觅一夫,久之后行。南二里,上马岭,约里许达其巅。〔岭以北属新城,水亦出新城。岭南则属于潜,县在其西北五十里,水由应渚埠出分水县。〕下马岭,南二里为内楮村坞,又一里为外楮村坞,从此而南,家家以楮为业。随山坞西南七里,过兑口桥,岐分南北,〔北达于潜可四十里,〕南抵应渚埠十八里。兑口之水北自于潜,马岭之水东来,合而南去,路亦随之。八里,过板桥。桥下水自西坞来,与前水合,〔溯水西走,路可达于潜及昌化。〕又南五里为保安坪。又一里为玉涧桥,桥甚新整,居市亦盛,又名排石。山始大开。又东二里,止于唐家拱。其地在应渚埠北二里,原无市肆,担夫以应埠之舟下桐庐者,必北曲而经此,遂止于溪畔。久之得桐庐舟。〔盖应渚埠为于潜南界,溪之南即隶分水,于潜之水北经玉涧桥,昌化之水西自麻汊埠,俱会于应渚,而水势始大。顾玉涧桥而上,已不胜舟,麻汊埠而上,小舟直抵昌化,于潜水固不敌昌化也。〕时日已中,无肆觅米,欲觅之应埠,而舟不能待,遂趁之行。下舟东南行十里,为分水县。县在溪之西。分水原止一水东南去,其西虽山势豁达,惟陆路八十里达于淳安。余初欲从之行,为王奴遁去,不便于陆,仍就水道,反向东南行矣。去分水东南二十里为头铺。又十里为焦山,居市颇盛。已暮,不能买米,借舟人余米而炊。舟子顺流夜桨,五十里,旧县,夜过半矣。 二 初六日,鸡再鸣,鼓舟,晓出浙江,已桐庐城下矣。令僮子起买米。仍附其舟,十五里至滩上。米舟百艘,皆泊而待剥,余舟遂停。亟索饭,饭毕得一舟,别附而去,时已上午。又二里过清私口,又三里,入七里泷。东北风甚利,偶假寐,已过严矶。四十里,乌石关。又十里,止于(严州府)东关之逆旅。 这两则日记(录自《徐霞客游记》第63页,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虽不足600字,其中包含不少地理背景介绍,真正的记游文字极为简练,却提及如今桐庐县境内近20个地名,完整记录了徐霞客的行程路线。 为便于读者完整理解游记内容,特对此作些系列解读。 徐霞客于明崇祯九年(1636)十月初五日凌晨,由新城(即新城县,后来名新登县,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上马岭”。此马岭在新城县和于潜县(即於潜县,今为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交界处。马岭以北属新城县,以南那时属于於潜县,如今则属于桐庐县分水镇境内。 初五日日记中提及的“新城”“于潜”“昌化”“分水”四个地名,当时均为浙西名县,如今已成千年古镇。 徐霞客首次进入如今桐庐县境内的地点马岭,是一个关隘,即马岭关。前些年我县在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过程中将“马岭古道”列为第一个标志地(另两个为兑口桥和东门码头)。此“马岭古道”跟桐庐与浦江县交界处的“马岭古道”同名。造成许多外地游客常常张冠李戴。 记得前些年我县徐霞客研究会搞了个面向全国的“重走霞客路”征文活动,邀请我参与终评,尽管初评已经过筛选,依然还有不少诗文大谈如何跟着徐霞客游芦茨湾的“马岭古道”。究其原因,一是作者没有真正跟着徐霞客的脚步“重走霞客路”,只是从文字到文字,光看名称就不分彼此;二是桐庐与浦江交界处的“马岭古道”名气显然更大,区位和交通条件都优于徐霞客翻越的“马岭”。为此,加大对桐庐县分水镇太平村霞客古道的宣传力度非常有必要。 图片来源:资料图 |
原标题: 《徐霞客游记》中的马岭在桐庐哪里? |
作者: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