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萧支队红色交通员的故事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12月18日 09:10:33 |
桐庐新合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斗争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新合乡人民承载过厚重的历史责任,接受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经历过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新合革命先辈无私无畏、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为金萧支队绝境逢生、突破围剿、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感人的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讲述一位金萧支队红色交通员的故事。 她名叫应竹荷,在外公、母亲的影响下,应竹荷小小年龄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十一、二岁时,应竹荷就参与张贴革命标语,因为她年龄小,大人们就分配她熬制浆糊,但熬制浆糊的所有材料、熬制过程都要她自己去想办法完成。于是应竹荷向母亲请教,如何用小麦磨成粉,麦粉和水的比例是多少时熬制出来的浆糊最易粉刷,浆糊熬制熟度达到多少时最有粘度等等。在妈妈的指导下,应竹荷经过苦心钻研,在极短时间内,就熟练地掌握了熬制浆糊的技巧,大人们用了她熬制的浆糊,都赞不绝口:“浓稀适度,便于粉刷,粘性极强。”从此,应竹荷常常在深更半夜手提一只浆糊桶,跟在大人后面走村过户,张贴标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人们对这位机智能干的小姑娘产生了兴趣,一位金萧支队小队长问她:“如果叫你做通信员干不干?”应竹荷听后很惊奇地问:“通信员是干啥的?”小队长说:“通信员就是送信的。不过被敌人抓住了是要杀头的,你怕不怕?”应竹荷回答说:“不怕!”“你真的不怕?”“嗯!”应竹荷坚定地点了点头。后来小队长征求了应竹荷妈妈的意见,双方反复权衡利弊,最后决定作为培养对象进行试用。谁知,应竹荷第一次送情报就闯了祸。那年她14岁,一天晚上,妈妈将一张纸条缝进她的裤腰带后,悄悄地对她说:“今天晚上务必要将这张纸条送到高建村钟本新家,千万不能延误,记住了吗?”应竹荷爽快地答应了一声:“记住了。”于是趁着夜色走上小路,走了七、八里地后,来到一个名叫鬼见愁的山崖下,此时天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满山野兽吼叫,似鬼哭狼嚎;夜鸟声声低鸣,似病婴啼泣。一阵夜风袭来,满山树叶沙沙作响,似野鬼在撒沙。小小年纪的应竹荷,从未单独一人夜走野山岭,吓得浑身直颤抖,心里想:“还是回去吧,明天清早再来!”于是急匆匆就跑回家去了。由于情报未及时送到,一位副乡长没有及时撤离,第二天被敌人抓住后牺牲。应竹荷妈妈得知此事后,狠狠地甩了女儿两个大巴掌,愤怒地训斥道:“你怕死,就不要革命。你怕死,亲人和同志就会被你害死!如果你不怕死,你死不了,战友也会被你拯救。”“革命斗争不是小孩过家家闹着玩,送情报,即使遇上下刀子,你也要拼命往前冲,冲不过去,情报送不到,战友就要遭殃,就要流血!”血的教训,使应竹荷小小年纪一下子清醒过来:“原来一张小小纸条,就是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她抹了抹悔恨的泪水,对妈妈说:“你放心,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妈妈相信自己的女儿是有出息的,不会是一个怕死鬼,接受教训后会更坚强。一个傍晚,妈妈将一张纸条又缝进了她的裤腰带,对她说:“你去离这里有二十多里的地方找一位兽医,接头手势和暗语,千万记住,别再出差错。”应竹荷一路奔波来到兽医那个村,村口一个匪军士兵拦住她:“这么晚了,你一个小姑娘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是不是共匪的探子?”应竹荷说:“我家牛三天不吃草了,病了,如再不请医生,牛死了,我家就无法耕田了。要不是请医生,我才不冒黑赶路呢!”那个匪兵手一指说:“就旁边这一户人家,你叫一声就行了。”那医生出来了,但情报怎么交给他呢?这时应竹荷急中生智地说:“医生,我走了这么多路,口渴死了,能给我点水喝吗?”医生根据应竹荷的手势,当然知道有紧急情况,于是说道:“进来喝水吧!”进屋后,应竹荷马上撕开裤腰带,取出纸条交给兽医。出门前,应竹荷故意将衣服上、嘴边弄得水淋淋的,非常口渴的样子。兽医送应竹荷到门口,也用暗语相告:“你家的事我知道了,今晚来不了,明天来,你们准备好出诊费、草药费一元钱就行。”(暗语:“一元就行”暗示一定办到,请放心)当天夜里,兽医立刻通知驻扎在当地的一支金萧部队,马上转移。第二天,国民党匪军围剿扑了个空,匪首又气又恼地说:“昨晚还在的共匪部队,怎么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奇了怪了。”应竹荷凭借机智勇敢,应变能力强,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情报传送任务,被当时的金萧支队战友们赞誉为“我们的红色小交通员”。 应竹荷不仅智送情报是高手,还是一名给金萧支队战友巧送食物的奇兵。金萧支队的战友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大多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中,人迹罕至。所以食物十分匮乏,常常忍饥挨饿。乡亲们想尽了许多办法,往山上送粮,成功率不高。要么联系不到,要么送到半路上被匪兵搜查队没收,不仅遭受挨打,还被恫吓训斥:“你一个人上山,带这么多粮食干菜干嘛,这分明是送给共匪的,下次抓到,枪毙!”应竹荷听说后,她说:“我去,我有办法。”应竹荷用薄布缝成口袋,把粮食在口袋里铺成薄薄一层,然后紧紧捆扎在腰间,再穿上一件宽松外衣罩着,把少量咸干菜有意放在背篓里,再放些刚采的山货,即使遇上匪兵搜到背篓中的咸干菜,应竹荷都能从容应对。当匪兵问为什么要带咸干菜时,应竹荷说:“你们有馒头吃,我们没有,上山只有咸干菜充饥,你要想吃,就拿点尝尝。”匪兵看着那酸馊馊的咸干菜,捏住鼻子吼道:“穷鬼,快滚!”如何交接食物呢?应竹荷就用唱山歌当暗语,不同的山歌,表示在不同的山坳里交接。敌人根本摸不着底细,一个小姑娘疯疯癫癫、模样又不易引起注意,历次送粮都获成功。金萧支队的战友们无人不夸应竹荷:“这小姑娘真机灵,好样的!”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为了金萧支队的生存壮大,新合老区人民舍命支援,功不可没,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
原标题: 金萧支队红色交通员的故事 |
作者:童水奎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