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才子徐凝与白居易的初见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9月30日 08:43:45 |
王天忠 一 “此处没有杭州刺史白居易,只有醉吟先生白乐天。没有白公,只有白叟。” 杭州的风流,在开元寺。开元寺的风流,在元白。 唐长庆元年(821年)年初,杭州开元寺方丈惠澄乘舟抵洛阳,学习精研牡丹种植术。历时近一年,惠澄带着千品精心挑选的牡丹南归。将牡丹种植于开元寺中,精心呵护,次年春天绽放出鲜艳的花朵,让来宾们仿佛回到了“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时代。 开元为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世称“开元盛世”。高适、岑参、王维悉数崭露头角。 杭州开元寺建于开元年间,因以玄宗纪年为寺额,故名开元寺,在今天高士坊巷内,寺内原有尘远堂、禅乐堂、海印堂、涵翠轩、容月轩、揽秀轩、梅月轩、栖云楼、石髓泉和清平山,称之为“开元十景”。 长庆二年(821年)夏,白居易南下杭州任刺史。闻听开元寺牡丹植成,白公很高兴,拟去观赏。此前,牡丹曾多次引种到江南均未成功。白公在洛阳曾曰:“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 巧合的是,正在桐庐开元街“游荡”的分水才子徐凝,准备赴杭州取解,不知何处得寻消息,在东门头跳上诗船,直奔杭州开元寺。 宪宗元和年间,徐凝渐有诗名,一些妙语锦句流传于江南大街小巷。可他偏偏淡泊功名,弄得里邑族人嗟语不断。或许是迫于压力和逃避,徐凝开启了人生的干谒之途。 不到开元寺,怎知春色如许。 徐凝见牡丹艳丽妩媚、华贵大气,又闻白公也要来观赏,似有“抢镜”之嫌,绣口一吐:“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题开元寺牡丹》) 诗的用意明显,就是想讨白居易一个好。他深信自己是诗坛鸿鹄而非蝴蝶,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慧眼识珠的人,一个展翅高飞的平台,从此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二 白居易和刚移任越州刺史的元稹到了开元寺,牡丹花开得香气沉沉。徐凝清楚地记得,那一日,白乐天与元微之二公心情大好,饮了好多从洛阳带来的鹤觞酒。 白居易初见徐凝,便青眼相加,将其引为赏心之人,与之畅谈心事,相交忘年。徐凝向白公献牡丹诗,白公阅后大悦,拍案称妙,“何以忘忧?唯有鹤觞。且饮酒,饮酒。” 徐凝在开元寺的空气中仿佛嗅到了人生中春天到来的气息。世间有人白头如新,也有人倾盖如故。 更为奇巧的是,就在此时寺僧忽报张公子来了。这个张祜有意思,以为自己的诗名足以“首冠”。他此番有备而来,冀望得到白公赏识,使白公在主持江东的文士考试中 ,能取他为解元。当时举子赴长安,“解元”头衔基本上就是文人驰骋进士考场的贵宾卡了。 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开元寺的一场牡丹视觉盛宴,竟然演变成了徐凝与张祜斗诗会。 张祜: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还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题润州甘露寺》) 徐凝:千古(一作: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 此一比,张祜成了背景板。众宾客闻言,皆解颐一笑。这事被唐人范摅记载在《云溪友议》卷《钱塘论》中。 三 徐凝与张祜参加了江东的文士考试 。白公出的诗题是《余霞散成绮》,赋题是《长剑倚天外》。 考前,白居易对二人说:“您们两个人在诗文上的竞争,好像古代赵国名将廉颇和秦将白起在鼠洞一样狭小的地方作战 ,谁胜谁负就看临场发挥了”。徐凝的心思没白费,结果一出,徐凝略微领先一个身位,张祜屈居次席。白公把一个举荐名额给了徐凝。张祜无奈写了首《偶题》,叹息不能像李白那样,有贺秘监赞誉他为“谪仙人”。 岂料,这场开元寺功力不相伯仲的诗艺比拼,竟引发了诗坛的一桩公案。大诗人杜牧写了首《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发泄愤慨,怒怼元白二人处事不公。杜诗说白公目不视睫,不能识才,亏你还是诗坛老前辈,杜牧说得对不对姑且不论,从事实看,他对白公的愤懑之烈显然超越了小艾小怨式的微词之争。其实,白乐天与元微之当时发起新乐府运动,诗风崇尚现实主义,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张祜轻灵蕴藉的婉约诗风在元白眼里有些不合时宜了。 不过元白格局还是很大的,诗见不同并不意味着关系不睦。白公仕宦沉浮大半生,阅人无数,也阅才无数,见到徐凝,就知道眼前的年轻人与令狐楚不是一类人。(令后任宰相曾力荐张祜) 令狐楚是他的洛阳朋友,是卓越的政客,但徐凝,是天生的诗人。 四 有唐一朝,最风光的当数诗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是一群真正的天之骄子。就连一位歌妓,因能背诵白公的《长恨歌》,而傲然称“岂同他妓哉”,以至于身价倍增。 与白居易的初见,让徐凝忍不住开始憧憬仕途;让他认为清艳绝伦的诗文与不蔓不枝、孤清自持又浪漫深情的性格,便是为人处世之道。 开元寺赏花后,白公又在惠澄那里购得几株牡丹,栽在杭州居所虚白堂,并赋《移牡丹栽》曰:“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白公能说给徐凝听的,或许就是人生在世富贵风流皆如酒后春梦,但也必须自己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值不值。 徐凝用另一首《牡丹》记录下当时的心情:“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这场初见,人懂花语。未几,徐凝一路北上,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北漂”。 |
原标题: 分水才子徐凝与白居易的初见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