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桐庐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9月10日 09:27:12 |
苏东坡虽然没在桐庐任过职,但与桐庐却有着较深的缘分。 1071年7月,苏东坡赴任杭州通判。来到杭州后,苏东坡协助知州为杭州做了很多好事。职事之暇,苏东坡也会到州郡附近走走,了解民情。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的某一天,苏东坡放棹富春江,由新城(当时是一个县,现在变成新登镇及周边地区)溯江而上,来到桐庐,经过严子陵钓台,看着两岸美丽的风景,他不由心潮澎湃,写下了《行香子·过七里濑》词一首: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桐庐城南三十里处。两岸青山相对,江中水流湍急。词的前半阕是写水,这里的水是这样清澈见底,灵动欢快。一叶小舟,逆流而上,翩翩而来,欸乃双桨,轻悠划动,激起水花,发出响声,惊动了躲在枯萎芦苇丛里的鸿雁振翮远飞。平静的江水如镜面一样,天光云影,倒映其中。江中不时有鱼跃出水面,水花四溅,响声吸引着游人,波纹呈圆形向周围扩散。这条溪流有的地方还比较湍急,因为是二月天气,两岸的灌木丛中,叶子上还有未化的银霜。苏东坡的词,文字简洁,但淡淡几笔就为我们描画出了美丽的图画。词的下半阕写山。这里的山是层层叠叠的,远山近山交错排列,像一幅画一样。山湾水绕,两岸的山又如画屏一样。这一带的山水风景是自古以来就出名的,被很多文人所赞赏。词的中间因为严子陵发了几句感慨。严子陵是东汉光武帝的同学,曾帮助他取得天下,为其出谋划策,但刘秀称帝之后,严子陵就不辞而别,隐居到富春江一带,靠自食其力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刘秀遍访不着,后来知道严子陵隐居富春江,就专门接他进京,但严子陵过不惯宫廷生活,最后在富春江边钓鱼,终其残生。对严子陵的做法,历来都有不同的说法,有赞赏他的做法,也有认为他是沽名钓誉的,如唐代的韩偓在《招隐》一诗中写道:“时人未会严陵志,不钓鲈鱼只钓名。”对于严子陵隐居这件事,苏东坡也认为严子陵在此虚度年华,本来凭着他的才华可以为朝廷出力,为百姓办很多好事。尽管君臣关系不错,但他们的交往,仍然如梦一样。严子陵最后得到的也只是“空名”而已。这首词的结尾意味深长,“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又呼应了词的开头,回到拂晓的青山。这首词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上,如同电影的蒙太奇,衔接得非常巧妙。读罢这首词感觉人的躯体与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元祐六年(1091年)正月,时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知道自己的朋友江公著要到江西的吉州去任职,就写了一首题为《送江公著知吉州》的诗,对他的上任充满着期待。全诗如下: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岂惟浊世隐狂奴,时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 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 奉亲官舍当有择,得郡江南差可喜。 白粲连樯一万艘,红妆执乐三千指。 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一句说的是走遍江南千山万水,桐庐是最美丽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会稽。其是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泛指江南吴地,例如苏州、湖州、杭州、无锡、上海和绍兴等地。这里的桐庐指的是江公著的故乡严州府(桐庐郡)或特指桐庐。“岂惟浊世隐狂奴,时平亦出佳公子”一句是对江公著的赞美,难道只有世道浑浊时才会有“狂奴”的出现吗?“狂奴”,指的是严子陵,他很狂妄,连皇帝来请都不给面子。清平盛世也会出现像江公一样的好官。“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一句是说江公著在朝廷担任刑官的职务,因为古时御史等狱法吏所戴的帽子叫惠文冠。后半句是说江公著后来担任太常博士追陪大臣。“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一句是说江公著马上要到新的地方去上任了,路上要经过严子陵钓台,严子陵是厌恶当官的,听到这样的话都要专门去洗自己的耳朵,表示非常的清高。“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一句是苏东坡对江公著怀着深深的期待、鼓励与赞美,你是一匹千里马,不要辜负朋友们的信任,你去一个新的地方,一定会干出一番成绩来的。“奉亲官舍当有择,得郡江南差可喜”一句是说,这次的任命,是在江南,离江公著的故乡不远,可以回故乡看下父母,也可以在馆舍事奉双亲,总之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白粲连樯一万艘,红妆执乐三千指”一句是说江南是鱼米之乡,白米很多,而且还有许多歌女官伎相伴,去江南任职是非常开心的。“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一句是说在等待朝廷下达任命文书期间,有一段时间空闲,正好可以调整状态,放松心情,做一些快乐的事情。 纪晓岚在《纪评苏诗》一书中说这首诗是“了无深意,而笔力特为跳脱”。清代评论家赵克宜在《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一书中说这首诗是“句句相形而出,所以不平”。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苏东坡对桐庐自然风光的赞叹,表达了他对桐庐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
原标题: 苏东坡与桐庐 |
作者:邱升阳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