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7月12日 08:54:11 |
朱钱儿 或许在断壁残垣中寻找尘封的往事,或许在流光溢彩中寻找失落的记忆。 六月将尽,正值梅雨天,乌云漫天,路上湿漉漉的,房间里很是闷热,晚饭过后就出去散步了。出小区不远,天又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只好中途折返。小区门口大妈们广场舞跳得整齐,亲切祥和;大厅里小孩们正追逐嬉戏,嘈杂有趣;还有人围成几桌在打牌,悠闲自在。穿过大厅,小区的道路格外静谧,泛着黄晕的路灯下密密斜织着雨丝,在灯光与细雨的烘托下,一片片树叶亮闪闪地绿着。这时,有两个大妈从身边走过,只听得她们说:“下雨天,还是待在家里好!”“家里?”我内心一惊,我明白这个“家”是指某幢楼房中的某个套间,我们这个小区入住最早的也不过七年,他们大多是农村来的,还有外县外省的,落户到这里也没多久,这楼阁便成了“家”了。我挤出一丝笑意,自嘲自己的浅陋。冰冷的雨打在脸上,我加快脚步上楼回家。雨点打在玻璃上,顺着下落的方向踩下一个“急刹车”,留下一道道长长的“刹车痕”。此时,我的思绪却无限自由地生长起来了。 每年过时节是小孩子最盼望的,儿时不明白为何过时节,而且只有在富春江南岸一带村落有此风俗,每个村子有自己的日子,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过时节这几天的伙食简直是饕餮盛宴。看电影也是过时节时小孩渴望的美事。一到下午电影幕布就挂起来了,小孩子们会在幕布下开心玩上半天,一块幕布将小孩的心与外面世界连接起来。 电影在晒谷场上放映,小孩们早就将中间最好的位置摆放上了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条凳椅子,两侧与后面的位置留给了外村来的人。电影从晚上七点开始,大概要到九点多结束。下雨是最担心的事情。那次去外村看电影,虽然漆黑的夜晚田埂路难走,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跟着去看了。然而第二场电影开始后不久,天空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的心就慌了,既想看完电影,又想早点回家,但大家都在坚持,希望雨会停下来。然而雨势渐大,电影还是停止放映了,大家一哄而散,人群中传来小孩的啼哭声。雨越来越大,我也被这情形吓哭了,父亲将我背起来,快步往家赶。在步履匆匆的人群中,父亲背着我,口中说着:“宝宝不怕,就到家了哦!”我趴在父亲宽厚的肩膀上,想着到家就不会淋雨了,就可以美美睡觉了,不久就昏昏睡去。到家了,父亲叫醒了我,我看到父亲肩上湿漉漉一大片,应该是我流的口水。幼时,家是父亲坚实的臂膀,家是存放我幼小的心灵的港湾。 那时候,母亲是远近小有名气的裁缝,经常到外村给人家做衣服,小小的我当然也是跟着母亲走村串户,吃着百家饭。那个年代家里有人在外赚钱,很是受到乡亲的羡慕,我也因此比同龄人有了更多的经历。到了东家,母亲将自己挑去的缝纫机摆好,一丝不苟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先确定好衣服的款式,然后便量身、裁剪、踩缝纫机,最后熨烫成型。母亲凭借一把尺子、一块划粉,用一双手在布匹上画出属于她自己的水墨山水,欢畅地跳着她自己独有的舞蹈。一会儿,一块块形状不一的图案便呈现在眼前。接着便是裁剪,只见母亲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按着布匹,剪刀匀速向前行进着,发出节奏和谐的沙沙声。遇到剪刀要转弯的地方,母亲将整个身子斜侧向一边,我多次看到母亲嘴巴也紧紧地努向一边。只听“咔嚓”一声,一块布料剪好了。剪好的布卷起来整齐放在一边,接下来就是缝纫机给布匹的排列组合。母亲在缝纫机上一坐就是一整天,缝纫机唱着欢快的歌,将单调的时间演绎成了民歌大联唱,当歌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一件簇新时髦的新衣服就魔幻般地展现在主人面前。有时为了给准新娘新郎赶时间,还要加夜班。 我在母亲身边坐坐、转转,半天就腻了,便开始想家。有时东家会叫来相仿年纪的小伙伴与我玩,但是没有玩伴的时候,便只能一个人到村里瞎转几圈,或者在屋檐下捡石头,挖虫子,日升日落,一天也磨过去了。夜幕降临,便哭着要回家,这时,东家又会借一些小人书来给我看,但我看书的速度实在太快,不一会儿又大哭着要回家。因为离家二三十里,回家是不可能了,哭了一阵子,便在母亲的怀里沉沉睡去。次数多了,也渐渐习惯,但是对家的那份思念却与日俱增。小小的我只有在家,才会心安踏实,睡得香甜,似乎小小年纪便有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愁绪。我想,家是母亲的怀抱,是久别后酿出的酒,且越存越香。 长大后,跨出家门,便是更长久的别离。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课堂上有老师陪伴,可以孜孜以求;寝室里与室友一起热闹,可以天南海北闲聊,畅享美好的未来;周末还可以去游览名胜,触摸岁月的痕迹,感受丰富的人文情怀。大学生活青春如歌、激情似火,但是独处时,总会想起家,总会生出归心似箭的伤感。你说家里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在吸引你回去,那也没有,只是想回去,看看辛勤操劳的亲人;到村里瞎转一圈,打一个招呼;到后山去挖几条鞭笋;到田间地头去看看,在池塘边蹲坐下来,看着水面上泛起一朵朵水花,鱼儿倏忽往来,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摸一下老狗的毛,与狗子追逐在田埂路上。家乡的山水、家乡的阳光空气……家永远是你远行时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可如今,随着高铁的通行,记忆中的那个家已不复存在。我们的家也搬到了高楼里——高耸在半空中的楼阁里。可我仍然留恋过去,常开着车去老家转转,但往昔的痕迹大多被抹去,前后左右,只剩下一座没有了竹林的后山,依然坚守着,成为地图上唯一可寻的坐标。在楼阁里睡眠不安稳,后半夜醒来后总是难以再入眠。但老家是回不去了,过去的终将成为回忆。正如杨绛所说,“过去的,过不去的,最终也都会过去。到最后,岁月都会替你轻描淡写。”只有当我们学会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努力静心,让心踏实,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那就让回忆成为财富,尽快让现在的楼阁成为温馨的港湾。 |
原标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