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石斋杂记(十六) 张大千过桐庐 |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7月12日 08:53:18 |
| 蓝银坤
张大千先生一生游历,曾经三次经过富春江游览黄山,晚年定居台湾。对富春江、桐庐印象颇深,多次写诗、作画表现美丽的富春江景色。 1927年,张大千与仲兄张善孖初访黄山,不畏巉岩,雇工辟径搭桥,一路摸索前行。此行张大千搜罗了大量写生稿。过了四年,1931年秋,张大千与仲兄张善孖再次“率门人子侄数辈同游黄山,溯钱塘、富春、新安江而上,于街口舍舟步行,经歙县、丰溪、潭渡、方村、汤口而入,穷前后海之胜,经月乃归,得诗若干首”。此段记录是1969年7月大千先生为好友张目寒书其咏黄山诗的跋文。曾见大千先生创作于1933年的《黄山游屐册》,即“两到黄山”后二年,分写黄山行十二处胜景:七里泷买鱼、严陵濑、桐庐、鹭鸶门夜泊、新安江、歙县西门大桥望黄山为舟行黄山之沿路风光,汤泉、紫云庵、文殊院、莲花峰、始信峰、云门双峰则是黄山胜处。取景与画家游览路线相符,集于一册,得移步换景之妙。《黄山游屐册》中的《七里泷买鱼》题诗:“曙色暝蒙雾渐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摇橹呼鲈美,知道前山近钓台。”1963年大千先生寓居巴西时在《汤口》一画的题跋中写道:“游黄山有两途,一从浙江溯新安自汤口入,一从宣城、太平经焦村自翠微寺入。二十年前吾曾三游黄山皆从汤口。”又题“晚过桐庐不泊船,鹭鸶门下夜如年。……”鹭鸶门即富春江七里泷芦茨湾口。在《七里泷》这幅画上,大千先生题了“晓日曈曈雾尽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打桨呼鲈美,知道前山近钓台”诗。上世纪八十年代,严子陵钓台风景区将大千先生的这首诗勒碑立于景区,以纪念大千先生的富春江之行。 张大千先生虽然很早离开祖国,漂泊海外,但他始终认为外国山水不及中国的好,这也是大千先生对故国山水、文化、风情的眷恋。所以在他客居异国他乡的几十年当中,所创作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祖国美丽河山,而富春江山水是他一再表现的题材。“晚过桐庐不泊船,鹭鸶门下夜如年。思量无计谋佳酿,辜负来朝缩项鳊。”美食家的大千先生夜泊鹭鸶门下,长夜漫漫还在思量富春江的美味“缩项鳊”和鲈鱼。“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才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上濑船。”此画大千先生题道:“严陵濑。东为子陵钓台,西台则谢皋羽先生痛哭文信国处也!谚云‘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盖两山夹峙,江流湍急,难于牵挽,视风为迟速云。”在《桐庐》这幅画上口占:“危樯高挂月如梳,红紫遥分落照余。灯火千家鸦万点,乱山明灭过桐庐。”还将诗坛“清初六家”查初白(查慎行)的诗句“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附录于上。可见大千先生对富春江、桐庐的熟悉。 |
| 原标题: 兰石斋杂记(十六) 张大千过桐庐 |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