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缘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11月07日 07:55:13 |
■ 董利荣 邓州是河南省辖县级市,由南阳市代管,地处豫西南。尽管如今的邓州只是一个县级市,可历史上古为邓国,又于隋代置州,直至民国时期才改为县制,素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因而邓州不仅来头不小,而且块头也蛮大,区域总面积有23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达123万多人。 我两次到邓州,都因人而来,因洲而来。这个人,是范仲淹;这个洲,叫百花洲,更有花洲书院。 宋仁宗庆历年间,主持“庆历新政”的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满怀革故鼎新的改革抱负,却受到保守派的竭力反对。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主动要求外放到“江湖之远”,这是他连同前三次被贬,是第四次远离“庙堂之高”。年近花甲的范仲淹于庆历五年(1045年)出知陕西的邠州,年底即徙知邓州,三年后又先后转任杭州、青州,直至63岁去世。范仲淹在邓州短短三年,便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本来两年后就要移知他州,当地官员百姓上书挽留,得到朝廷许可又留任一年,于皇祐元年(1049年)初才移知杭州。 范仲淹在邓州的十余件事迹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以为这三件事尤为彪炳千秋。一是疏浚整修邓州名胜百花洲,并将此洲辟为园囿,常常在此与民同乐,又以文会友。千年之前,范公就做出还湖于民的决策,正是他民本思想的具体实践。二是在百花洲建花洲书院,又是他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贯作风。第三件事更是影响深远,在邓州期间,范仲淹收到岳阳知州滕宗谅(字子京)寄来的“求记书”和一幅《洞庭秋晚图》。滕子京是范仲淹同科进士,又曾一起为官,是多年好友。他谪守巴陵郡(岳阳旧称)后,在“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之际即重修岳阳楼,并请求范仲淹作文记之,为楼铸魂。数月之后的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正是月圆之夜,范仲淹在花洲书院的讲堂春风堂内,再次欣赏那幅洞庭图,又望着窗外月光下的百花洲,仿佛一碧万顷的洞庭湖展现在眼前。灵感突发,一气呵成写下《岳阳楼记》。范仲淹四上四下的坎坷仕途经历和丰富的人生感悟,都浓缩在短短的368个字中。忧乐情怀,跃然纸上。《岳阳楼记》的诞生,让岳阳名满天下。殊不知,邓州,才是这篇“千古第一美文”的诞生地。难怪那天邓州市长对岳阳朋友开玩笑说:你们岳阳可是沾了邓州的光。 邓州人感念范仲淹,天经地义;弘扬范仲淹文化,素有传统。2002年以来,邓州市辟地211亩,先后两次对花洲书院和百花洲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修葺了清代建筑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重建了览秀亭、大成殿、文昌阁等毁坏不存的建筑,又新建了不欺堂、敬一亭、双忠亭等仿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又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第一次去邓州,是2015年深秋。其时桐庐正在筹建范仲淹纪念馆,县领导希望能够去外地考察取经。因为邓州花洲书院内设有范仲淹纪念馆,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范国强教授便向我们推荐了邓州。我们一行受到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执行会长、邓州市政协原主席杨德堂先生的热情接待,这位花洲书院修复工程的领头人对书院和百花洲了如指掌。当他带领我们穿行于花洲书院的堂、楼、馆、阁之间,徜徉于百花洲的亭、台、桥、廊之上,大家纷纷惊叹于邓州景仰范文正公的手笔之大。那次我们从邓州范仲淹纪念馆的布展设计中得到不少启发,也带回一些资料,为桐庐范仲淹纪念馆顺利建成提供了借鉴。 今年丹桂飘香时节,我再次踏上邓州这方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投入风光旖旎的百花洲和花洲书院的温馨怀抱。这次我们是应邀参加“第六届河南·邓州范仲淹文化节”。开幕式那天上午,本来小雨淅沥,花洲书院大门前的广场上坐满来自全国各地的范仲淹研究专家学者和河南及邓州当地的干部群众。当邓州市市长黄登科先生在开幕式致辞时热情洋溢地欢迎宾朋来到邓州参加范仲淹文化节时,小雨骤然停止。于是我在随后的致辞中,临时增添了“今天是个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一句。的确,因范仲淹而相聚于花洲书院的旧朋新友,无不喜气洋洋。老天受此感染不给添乱,也在情理之中。 时隔八年,再访花洲书院,感觉一砖一瓦增加了许多厚重感。这里俨然是弘扬范仲淹文化,传承忧乐精神的最佳阵地。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及其会刊《忧乐天下》编辑部落户于花洲书院,彰显了邓州人的担当与奉献。前些年这一景区免费开放,又突显邓州执政者的大气胸襟与为民情怀。 这次邓州行特别让我高兴的是,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老朋友、邓州市长黄登科先生。十年前身为河南桐柏县副县长的黄登科到桐庐挂职,有幸结识并成为朋友。他回河南后,辗转多地任职,直至成为邓州市长。这次他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将范仲淹‘忧乐’精神视为邓州城市名片”。 除黄市长与桐庐的情缘外,这次邓州行还让我了解到桐庐与邓州其实自古就有渊源。邓州城北有条严陵河,河上有个钓鱼台。原来严子陵辅佐刘秀起兵南阳,打败王莽称帝后,最早就是避居垂钓于此河畔,后披裘垂钓于齐地,最后寻访到桐庐富春山麓富春江畔。范仲淹出知睦州(桐庐郡)时,首次以州府名义在严子陵钓台修建严先生祠,又亲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盛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十一年后范仲淹知邓州时,便立即拜谒严陵河上的子陵钓台,并写《钓台》一诗:“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据杨德堂先生介绍,清代邓州人彭而述读了范公此诗,也作《子陵钓矶》一诗,最后两句是:“不应占尽江边石,除却南阳又富春。”你看,是否把严陵河与富春江,邓州与桐庐,牵连在了一起。 邓州的再到,让我感慨良多。邓州有花洲,百花争艳,四季如春;邓州是绿洲,让古往今来的人们,在此领受先贤风范的滋润;邓州更是芳洲,文脉传承,千古流芳。 因为严子陵、范仲淹等古代先贤,桐庐与邓州,情缘早定。我们今天没有理由不接续好这份美好情缘。 |
原标题: 邓州缘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