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登西台怀谢皋羽诗碑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7月07日 07:48:08 |
■ 蓝银坤 1993年秋,笔者至桐庐严子陵钓台工作,其时,经过八十年代后期旅游部门的重修,钓台已建有以钓台遗存古碑及浙江书法家书写为主的碑廊一座,其中就有一通溥儒(心畬)先生“暮雨连江色,朝云过钓台。扁舟浮碧水,帆影镜中来”的诗碑。我的恩师寿崇德先生告诉我:此通碑是他提供收藏的原作给钓台刻碑的,并说钓台原本就有一通溥心畬先生的诗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建造富春江水电站,因为蓄水水位上升淹于水中或有其他原因不见了,支持淹于水中论为主,毕竟当时缺乏保护意识,很多古碑被淹入水库之中。 2022年秋,富春江镇孝门村建设孝文化公园,于旧屋墙基出土残碑四块,两面都刻有文字,通过拼合后,发现是同一通石碑,一面是行书,落款为:“戊子五月咏西台作,溥”;一面是隶书,字数颇多,可惜字迹损毁大半。 行书碑,虽然有残缺,仅凭落款和行书的风格,笔者脱口而出:这是溥心畬先生诗碑!激动心情无以言表,随即询问村中长老此石来历,均言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富春江水电站1968年年底开始蓄水)从严子陵钓台舟车负来以作建房用材。诗碑留存内容为:“晞发空山事可哀,()云终古傍高台。千()不改桐江水,更有()()痛哭来。戊子五月咏西台作,溥()”。戊子,为公历1948年。 溥儒,字心畬,斋号寒玉堂。为恭亲王之孙,是被慈禧太后赞为“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的天潢贵胄。他自幼聪颖,稍长倾心致力于文学艺术,精通经史、诗词、书画,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 查新世界出版社《寒玉堂诗集》,收有溥心畬先生“登西台怀谢皋羽”诗:“晞发青山事可哀,浮云终古傍西台。千年不改桐庐水,更有王孙痛哭来”以及“游富春江、芦茨溪、桐庐舟中遇雨”四首关于桐庐的诗。浙江人民出版社《溥儒集》中“寒玉堂诗集甲编·南游诗草”收有“游富春江、钓台、严陵滩、芦茨溪、七星滩、白云源、登西台怀谢皋羽、桐庐舟中遇雨”八首关于桐庐的诗。同样在《溥儒集》中“寒玉堂诗集乙编·南游集上卷”收有“游富春江、芦茨溪、登西台怀谢皋羽、桐庐舟中遇雨”四首诗。可见溥心畬先生不止一次来过桐庐。 根据上海书画出版社《溥心畬年谱》记载:1946年十月,溥心畬先生与齐白石等人赴南京、上海,参加由北平故都文物研究会主办的齐白石、溥心畬及白石弟子绘画联展。同行者有张半陶、曹克家、加振东、夏文殊、李墨云、毓岐等人。其二,作为国大代表参加制宪国民大会。1947年夏,游严陵钓台、登桐庐(桐君山),拜张中丞庙,撰《桐庐张中丞庙颂并序》。11月,当选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及立监委委员。此后终生未再北返。阮毅成《记余绍宋、溥心畬二先生》一文有记:1948年3月,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此后,携眷属至杭州。王家诚《溥心畬传》所附“年谱”记录有:此行应时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阮毅成邀请,而实由国大秘书长洪兰友之授意,洪氏尝函阮毅成云:“现在北方局势日非,溥先生势必不能北返。而南京也谣言很多,溥先生也不能安居。可否由兄来一电报欢迎,并代他准备住处,因为溥先生虽是王孙,经济并不宽裕。他又不愿求人,一切只得拜兄照料”。至杭州后,先居于友人家中及蝶来饭店,后由阮毅成安排住进浙赣铁路局在西湖畔之长桥招待所。侯家源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素闻先生才名,因待为上宾,并派铁路专员兼科长章宗尧照顾起居。由章宗尧陪同,探访浙江各地名胜,如六和塔、凤林寺、云林寺、北高峰、虎跑等地,多有诗作。后又由富春江而上,畅游严陵钓台、天目山、柯山七星岩、会稽东湖等地。 结合这次出土的诗碑,可以佐证溥先生是1948年(戊子)5月来严子陵钓台时写下“咏西台作”诗,也就是收入多部诗集中的“登西台怀谢皋羽”诗的。诗集收入的这首诗与出土的诗碑内容有几字不同,但诗意未变。著名诗人陈鹏举先生与笔者交流时说:“诗人大多这样,会有几个底稿。几个出入的字,是几种可能的选择,无关紧要,感觉石刻的诗稿好!当然,这首诗最要紧的是末句,有了这句,这首诗就是上佳之诗”。 现存严子陵钓台碑廊的溥心畬先生“暮雨连江色,朝云过钓台。扁舟浮碧水,帆影镜中来”诗碑没有诗名,此诗在《溥儒集》“寒玉堂诗集甲编·南游诗草”中被名为“七星滩”,笔者认为是编者受诗稿中“柯山七星岩”诗所误导,未察先生手稿“七里”和“七星”的书写形态雷同和对七里滩的不了解而造成误录,这首诗名应该是“七里滩”。 1948年11月,溥心畬先生于杭州寓所画了以富春江秋色为主题的《红树青山好放船》题赠阮毅成。1949年4月,解放军入杭,先生移居昭庆寺旁宝石山下民宅。后偕李墨云、毓岐等人往上海。八月,率家眷由吴淞口到沈家门。九月,由舟山乘飞机到台北。自此离开大陆直至1963年11月18日逝世于台北。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 、画、印”四美具,对常人而言甚为艰难,溥心畬先生却是信手拈来,或空灵雅逸或谐趣曼妙,诗书画无所不精,允为一代大家。艺术于他并不在意,溥心畬先生骨子里始终有一股高傲与文人的情怀。他曾言:“若你称我为画家,不如称我为书家;若你称我为书家,不如称我为诗人;若你称我为诗人,不如称我为学者”。先生这样讲,确实有着非常深刻及复杂的原因,先生之诗大体清雅洒脱、挺秀高华,而其高作,则多济以沉郁。我们在欣赏他的“登西台怀谢皋羽”诗碑的时候,诗书自然动人,一句“更有王孙痛哭来”,从中是否读出了这位“旧王孙”的身世浮沉与当时社会的沧桑巨变了呢? 外一篇 溥心畬登西台怀谢皋羽诗碑碑阴记 此碑碑阴(背面)隶书内容缺损大半,前半部分因为用作大门踏脚石,内容几乎全无,所幸留有开篇:“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五月七日,盐务”字,其余能识读仅“登……谢……之渐湮……”几字。后半部分较清楚能识,可是因为碑下部分已失去,信息也是不全:“局局长钮建霞,副局长李冷任督工,之……告成,属长宁梁正麟为记,大关张维(翰)……者有吴兴张有伦、嘉兴钮建霞、自贡……名、曾稚松、胡少权、宋杰存、侯镜寰……”。根据留存内容大致可以看出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5月7日,当时这些人到了严子陵钓台并登西台,看到谢皋羽痛哭处遗迹荒芜渐湮,做了出资修葺这件事。 笔者通过查找众多资料后,初步厘清这些人物关系及当时社会背景。 钮建霞:浙江嘉兴人,上海交通大学肄业。民国八年(1919年)起,先后在山东烟台、江苏、两淮、杭州、南昌盐务稽核所任职。民国二十九年任福建、两浙盐务管理局局长。抗战胜利后奉派上海、东北接收盐务工作并任长芦盐务管理局局长。民国三十六年奉命组建中国盐务公司并任副总经理。次年(1948年)调任两浙盐务局局长。1949年任盐务总局副局长兼川康盐务局局长,全力保护四川自贡盐场以迎接解放。 李冷:根据《抗战时期的自贡美术》一文记载有:“1939年自贡‘因盐设市’经济发达、城市开放,盐商富足。1940—1943年间,川康盐局的王麟兴、冯立园、李冷、赵刚、郑藩周、吕世全、孙兆麟等常不定期组织书画雅集和画展,互相观摩学习”。从文献记载和留存至今的实物来看,在抗战中后期较短的一个时期内,就有徐悲鸿、陈之佛、张大千、何香凝、叶浅予、丰子恺、冯建吴、关山月等二十多位国内知名画家先后到自贡这个设市不久的城市举办画展。1948年,李冷应该已是担任两浙盐务局副局长,在这次修葺西台工作中担任督工。 梁正麟:碑记撰写者。四川长宁人,历经晚清、民国极其剧烈的社会动荡、战乱变革时期,做官为文,卓有建树。有书称其“清末四川名士”,民间、社会上犹有“江南文化名流”、“晚清民国两朝仕宦,淯江河畔一代贤达”之誉,因其特定的年代和历史背景,1951年四月被判处决。1992年,四川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作出“撤销原判”决定,使他的名誉得以恢复。其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中拔贡,跨进当时朝中专以培养官员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就读太学开始,旋踵官场五十余年,从政政绩彰显。《姚安县志》载:“梁正麟,四川长宁拔贡。光绪二十七年署州事,博洽渊雅,工吟咏……”有书评鉴其“通文治史,擅书法”,足见其称得上是一个翰墨才情丰赡的文化名流。1948年三月参加国民代表大会,有感于时政之危,写了《重到金陵感咏》两首诗刊发于《新民报》,因诗痛骂了刚当选总统的蒋介石,在当时影响很大。 张维(翰):字季勋,号莼沤。碑记书写者。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人,民国政治人物、法学家。1947年12月,当选行宪国民大会代表、监察委员。1948年3月参加国民代表大会。1949年受聘于香港新亚书院,教授文史。1950年,赴台湾。曾任台湾当局行政院副院长、代理院长,中国孔孟学会监事、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所长等。著有《都市计画》《法制要论》《莼沤类稿》等。根据原碑“翰”字剩左上角“十”右上部“人”笔划,结合“大关张维()”确定是“翰”字,以碑记行文体例判断,碑记书法应该出自张维翰之手笔。 张有伦:名秉三,别名有伦。浙江省吴兴南浔镇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松江税务局局长、国民政府监察院参事、代秘书长。1963年6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四明丛书凡例》最后一条提及“吴兴张君秉三首先赞助”。 曾稚松:四川省自贡市蜂子岩人。当年在自贡赫赫有名,拥有蜂子岩大片土地和少量灶井。《川中日报》发行人。1948年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胡少权:名秉章,以字行。四川省自贡市贡井胡元和创业人胡元海曾孙。是胡慎怡堂家道中落后,胡氏家族崛起的中产盐业工商业者。曾担任贡井场场商联合办事处副主任、自贡场商派驻南京代表。解放后曾任自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成员。其回忆录有:“1946年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后,自贡盐业逐见不景气象。于是,场商推举驻南京盐业代表李任坚、胡少权二人,追随盐务总局去南京,得到盐务总局总办缪秋杰和各科室支持,得以维持现状,照旧生产。殊淮盐路畅,价高运艰,增产食盐显然滞销。我同侯策名、王绩良、曾稚松、宋杰存又被推为去南京请愿代表,谋取结束自贡盐场增产善后事宜”。其子胡昭曦是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是著名宋史专家。 宋杰存:自贡西场炭巴公会主席,民国盐商宋俊臣之孙。 侯镜寰:自贡盐场四大家族之首侯策名之长子。曾任中国空军笕桥中央航校创建时期的学科教员。 由于此碑下部缺失,根据“自贡()()()()名、曾稚松……”笔者猜测是“自贡(盐)()(侯)(策)名、曾稚松……” 侯策名:在民国期间,侯策名以其经营盐业规模之大、资产之多、声誉之隆而居自贡盐场四大家族之首。他支持子女投身革命或读书留学,十五个子女中,解放前就有七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数为我国的高级干部和科学界、教育界专家教授。解放初期其为自贡的经济恢复作出较好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嘉许。曾任职自贡市政协副主席、政府副市长;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民建中央委员。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与溥心畬先生一起登临谢皋羽痛哭处的阵容,他们在参加了国民代表大会后,专程前来拜祭谢皋羽并修葺西台,这个行为是否表明这些有情怀的学界、政商名流对时局发展有所失望呢?不论如何,这无疑是当时发生在桐庐的一件重要文化事件。 |
原标题: 溥心畬登西台怀谢皋羽诗碑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