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船时代到双高铁时代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2月17日 09:00:44 |
■ 申屠梅祥 桐庐,从轮船时代到双高铁时代,这个题目中就能感觉到桐庐的发展速度。 在江南公路通车前,我们“南乡人”出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轮船。那时,富春江沿岸有很多的埠,埠就是停靠各种船只的码头,如上杭埠、下杭埠、柴埠、横山埠等等。其实一个埠就连着一条源,如柴埠就连着三源,也就是现在的凤川街道所属的大源,潇源等行政村,南到倒山岭与浦江交界,羊角岭与诸暨、浦江交界,凡水往北,流入富春江的整个流域,就叫源。那时,水流所向,也是人流,物流所向。竹木靠溪流放木排,出行全靠一条扁担两条腿,从山里步行数十里到江边码头才有唯一的“现代”交通工具——轮船。 富春江不仅是桐庐人生活的母亲河,也是经济大动脉,千百年来是承载桐庐的人文故事和物资交流的主要载体。我从6岁第一次乘轮船到上海看望姑妈,到外出参加工作,直至江南公路通车,富春江客轮停航,几十年间乘坐过无数次的轮船,对轮船是有特殊感情的。但它毕竟因为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所需而退出历史舞台。 轮船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多少悲喜故事。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那年,母亲病逝前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而留下了终生遗憾。那天我正在上海出差,收到家里弟弟的电报,获悉母亲得癌症在弥留之际,想见我最后一面。得到噩耗后,心急如焚地将差事交给了另一位同事,自己直接就上了回家的火车。坐了四个小时的快车,又转车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赶到南星桥码头时,已经错过了回东梓关的轮船。我只得转乘公交车到武林门长途汽车站,换乘去新登的汽车。(那时杭州没有直达江南的汽车)赶到新登时已没有了新登到窄溪的班车。因心有不甘,直接到公路上拦过路的货车,但都没有成功。步行到砚口石灰窑厂拦住了一辆运石灰到窄溪的拖拉机,我才忍饥挨饿,满身灰尘来到窄溪对江的渡口。那时还没有窄溪大桥,过江要靠渡船,天一黑,渡船就不再开航,天又下着毛毛细雨,此时我又饿又冷,想起慈祥可怜的母亲在盼望她最心痛的儿子,不由悲从中来,禁不住在码头失声痛哭,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伤心处。此时一个睡在船上的艄公听见了我的哭泣声走出船来,问我怎么回事,我哭着诉说了从上海一路赶来的经过,却在窄溪过不了江,怕是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了。我伤心欲绝的样子感动了艄公,艄公说:“别哭了,上船,我送你过去!”我千恩万谢,过江后给了艄公加倍的船费。从窄溪到家还有十五里的路程,那时,没有任何可代步的交通工具,我只得步行回家。在黑夜里跌跌撞撞紧赶慢赶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家,结果还是迟了一步,我的母亲等不到我回来见她最后一面,已经躺在门板上了。我揭开盖在母亲脸上的白被单,只见母亲张着嘴睁着眼,我大姐在旁边说:“母亲没有等到你口眼不闭”。此时就是铁石心肠也化作悲伤的泪水,决堤而下,复杂的心境无以言表………。 因此对快捷交通的渴望油然而生,其实在我的儿童时代就对火车有无限的遐想和向往。曾有好多次看到有测量人员扛着测量器具在村庄周边搞测量,都会好奇地围上去看热闹,不知道测量目的是什么?又不敢问,听大人们说:可能要造铁路。因此在那时的心灵中就驻下了铁路、火车的影子。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家乡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江南公路(桐常线)的开通,就逐步改变了南乡人出行靠单一轮船的岁月。富春江上从窄溪大桥到一桥、二桥、三桥先后开通,彻底打破了桐庐南乡北乡的地理概念。县政府从古老的圆通寺迁往江南,拉开了桐庐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序幕。 城市长高的速度如同电影蒙太奇,让我们这些游子归乡时有点“乡下人”进城的感觉,没有向导就要迷路了。从绿树成荫,鲜花簇锦的最美入城口到迎春路,一眼望去高楼林立,商贾云集,恍惚间不知是到了香港还是上海,最美县城名副其实。 若想了解桐庐发展详情,必须到坐落在桐庐的“外滩”的“桐庐县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去参观。那里有句响亮的口号:“了解桐庐从这里开始”。那里记载了桐庐设县至今近1800年的历史年轮。在桐君老人及严子陵到范仲淹的人文故事里彰显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一轮轮的城市规划把桐庐妆扮得美轮美奂。从49年解放到58年富春江水电站建成发电;61年桐庐大桥通车;89年获得县级旅游之冠;91年富春江大桥通车;96年富春江二桥通车,320国道改建再到高速、高铁先后通车;中国最美县称号的取得。沿旋转楼梯拾级而上各种建设成就的轨迹把桐庐引向更高的台阶,更远的未来。 展厅转角的荣誉墙上陈列着“国家生态县”“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乡村示范区”“中国最美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等各种荣誉奖项,从国家级到国际级多达20多项。这是对一代代桐庐人不懈努力取得的成就,最直接的肯定,令我这归乡游子热血澎湃,为身为桐庐人而自豪! 站在城展馆面临富春江的落地玻璃前极目远眺,游子们魂牵梦绕的精神支柱——桐君山,一目了然。此时刘嗣绾那首“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的赞美诗,活脱脱地展现在眼前,与城展馆巧妙地融为一体,仿佛体验了一次“时空隧道”。 再看桐庐县城乡风貌实施计划:桐庐县紧紧围绕“整体大美、浙江气质、杭州意象、桐庐特色”的总体目标,以“自然、传统、现代、和谐”八字方针为指引,“十大专项”为抓手,锚定“省级样板”目标。我对乡村振兴桐庐先行,有着特殊的感觉。作为一个归乡的游子能直接见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为之奉献力所能及的智慧,我为此自豪。目睹臭气熏天的猪栏、牛栏华丽转身为现代化香气扑鼻的咖啡厅、茶吧;断垣残壁的古建筑得以修缮保护,成了游客向往的网红打卡点。也引来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摄制组,以“百善孝为先”为题,制作了专题片第25集,我曾有幸陪同拍摄一周。 为美丽乡村样板到乡村振兴桐庐先行,全域旅游步步是景,情不自禁为美丽桐庐点赞。看罢“城展馆”再看现实版:桐庐的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展板的更新速度,看……桐庐东站已于2022年9月22日正式开通运营。从此桐庐不仅彻底告別了出行靠轮船的时代,而且还迎来了“双高铁时代”。它为桐庐的发展插上了高飞的翅膀。 相信如今的游子不会再因交通的迟滞而见不到弥留之际的母亲而遗憾。 |
原标题: 从轮船时代到双高铁时代 |
作者:申屠梅祥 网络编辑:叶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