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风景——水碓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8月21日 08:58:53 |
水碓是早先农村加工粮食的场所,是一道远去的靓丽风景。 荻浦村里早先有两处水碓,一处在泉塘澳下游的"水碓踏步",现在的孝子牌坊东侧。遗憾的是这一水碓早就消逝了,我也只是听说而没有见过。儿时见过的那个水碓在下关庙,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下关庙的水碓,沿山下塘头那股澳水,经过水口庙再到下关庙,旁边筑有一条堰坝,坝下有几间平房,那是我儿时村里唯一的一个水碓。 水碓利用堰坝拦截澳水,积蓄较大的水量,用闸门控制水流,靠水流落差冲动水轮带动水碓舂子,不停敲打石臼里稻谷,最终目的是要稻谷完成脱壳,也可以说水碓是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自己发明的加工稻谷类粮食的一个半机械化设备装置。 那时全村只有这么一个水碓,使用时还要看水量是否丰富,不是想用就可以用的,所以农户要去加工粮食,要很早就去排队,甚至会通宵达旦。村里水碓的管理者叫根林,这是一位忠厚长者,服务态度很好,不急不躁,常常赶在水量充沛时日夜为村民加工粮食。 我第一次跟父亲去水碓加工稻谷,那时还不到10岁,只见堰渠水湍急地涌入引水槽,再从水槽末端飞瀑般自上而下冲击一个立式大水轮的板叶,发出“哗哗哗”的流水声,水花飞溅,湿漉漉的水轮在石头砌成的深井中“吱呀吱呀”不停地旋转,水轮中轴是一根粗大的木轮轴,轮轴两头紧箍的铁圈,由于长期在基座上转动磨得雪白锃亮,轮轴上错落有致的四块短拨板,正好拨到碓杆尾梢带动两个连机碓,石碓头砸入石臼轮番舂动,两个石头打造的碓头平行排列,而每个碓架起的柱子都是一根杠杆,杆长的一端装有密度很大的圆锥形硬实木作为碓头,碓头底端的碓锥用厚铁圈包裹着,以防磨损。碓头正下方安置一个凹形圆石臼,石臼里放入准备加工的稻谷。当流水冲击大水轮转动时,轮轴上的拨板就拨动碓杆短端的尾梢,将碓杆尾梢压下,使另一端沉重的碓头高高昂起;当轮轴上的拨板转离碓杆尾梢后,碓头便重重地撞击石臼中的稻谷进行加工。因此,水轮在流水的冲击下,撞击石臼里的稻谷,发出“咚咚咚”沉闷的响声。正如诗人陆游“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所描绘的那样。如果水流充沛,水碓可以夜以继日不停歇地舂米加工。父亲将石臼里舂好的打碎的稻谷混合物倒入一只大肚子风车中,父亲摇动着风车手柄,只见金色的稻谷脱去了外衣,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白米。风车上写有四个大字:去伪存真。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清了水碓舂米的全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村里有了电,接着有了机械加工粮食的加工厂,水碓被电动碾米机所取代,水碓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
原标题: 远去的风景——水碓 |
作者:申屠梅祥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