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胜阳 嵌入桐庐公路事业的“人生坐标” |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5月14日 09:05:43 星期四 |
| 黑了肌肤 美了公路
工作中的钟胜阳 “车在路上走,人如画中游”:这是近年来一批批外来参观者对江南公路管理站所管养路段的赞誉,钟胜阳为此感到非常欣慰。他以精湛的公路管养技艺、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养路护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使公路越变越美。 公路的美丽,得用心血和汗水交换。 “战高温”是养护工一年中的“大考”。 高温天气,是公路施工最佳之时。公路修补、一年中的大中修,都安排在这时进行。这也是养护工经受“烤验”的时候:沥青刚出拌和厂时,温度高达180度,路面修补时还有100多度,而此时沥青路面温度也达到近70度,在这样高温环境中劳动,其艰苦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一到夏天,养护工个个都像“非洲人”,钟胜阳更是又黑又瘦。公路实施大中修时,他这个站长每天都在一线,一是为把握施工质量,二是为与职工同甘苦。 “抗严寒”是养护工的必修课。 冬日凌晨,呵气成霜。早上七点半,上班族都还在暖暖被窝里,钟胜阳和养路工们一起,已经在路上了。一辆黄色三轮车、一把扫帚,一个装垃圾的袋子、一把铁钳、一把铁铲,是他们特有的“装备”。这些身着桔黄色衣服的人所过之处,公路地面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冬季,也是钟胜阳护理道路的重要关口。 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冬季沥青路面会出现很多裂缝,天气越冷,裂缝出现得越多。可这令人头痛的现象,在钟胜阳眼里却是大好时机——修补路面的大好时机。因为此时在裂缝中浇注沥青,来年夏天融化开来,会自然地“抚平”裂缝。冬季修补路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天气越冷,钟胜阳在路上的时候也越多。 钟胜阳的一双脚,不但白天“粘”在路上,而且常常半夜也往路上跑。这是因为,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晚上行驶在公路上的施工车辆也越来越多,夜间出奇不意地来点“状况”,他必须组织养护工及时处理。 2014年的一天晚上八点多钟,钟胜阳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江南镇路段某工地造房子打桩,运输车辆装着一大车烂泥上公路时,车子后拦板掉了,洒了一路烂泥。 钟胜阳马上赶到现场,发现约1.8公里的公路路面上,全部洒满了黄色的烂泥。根据这个情况,他连夜调来一辆运输车,两辆洒水车,还有19名养护工。他和养护工们一刻不停地清理泥土,清洗路面,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第二天,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依然是清清爽爽的路面。 公路上出现的类似“状况”,平均每年要发生五六十起。车辆运输过程中,常出现水泥、石灰、石块、烂泥洒落在路面上,造成了一地狼籍。这不但影响公路美观,更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每当有此类事情发生,钟胜阳的手机,就成了公路清障的“110”,他会在第一时间,快速领着养护工人来到现场,在最快的时间内“还”公路以整洁美观。 钟胜阳是公路养护方面的专家,他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不过人们也许没注意到:他的公路“养护经”中,还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举个小例子吧:有一次一位养护工在除草时,意外地发现路肩上长出了许多豆苗。原来是附近农民在路肩上种下了黄豆。他马上把情况报告给了钟胜阳。 钟胜阳第一时间就赶来了,他了解情况后,找到村委进行协调,村委干部陪着他又找到种黄豆的农民……如此这般来回跑了许多趟,最后才动手拔掉那几棵黄豆苗。 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诸如沿线农民在地里种南瓜,南瓜藤爬到路肩上了,他也要几次三番地进村,与村干部村民客客气气协商好了,然后再去处理那些农作物。几年下来,公路路肩上的农作物,也就悄然“销声匿迹”了。 也许有人问,公路两边原本就规定不能种农作物的,几颗黄豆苗等拔了不就完了吗?可钟胜阳却不这样认为。不仅如此,钟胜阳碰上公路需要清理塌方等,他也会惦记着安排给沿线的村民做,让他们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他常说:“简单处理问题,很容易伤感情。公路从村边走,只有当地村民心情舒畅了,公路管养的事儿,才能办得更好。” 在钟胜阳的心目中,“路上的事”比天大。 2007年,桐庐县委、县政府实施“清洁桐庐、美化家园”民心工程,对公路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钟胜阳带领全站职工开展病害处治、路面保洁、边沟通畅、绿化修剪、护栏清洗、路肩平整等一系列整治工作,做到“早、防、勤、实”。通过高规格整治,他管养的公路路容路貌大为改观,真正实现了“畅、安、舒、绿、美、谐”。公路管理“更上一层楼”,钟胜阳因此赢得了沿线群众的赞誉。 |
| 原标题: 钟胜阳 嵌入桐庐公路事业的“人生坐标” |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网络编辑:俞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