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镇】茆坪村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2月05日 10:56:05 星期四 |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 茆坪村,属桐庐县富春江镇,自宋元之际建村,至今已900余年,三面环山,一条卵石铺筑的古道自北向南穿村而过,也是古时桐庐通往浦江、义乌等地的一条商贸之道。村口古树苍天,溪水绕村而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人墨客多次来村写生,现有保存完好的“文安楼”、“胡氏宗祠”等一批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建筑,女子板龙队还多次参加杭州“西博会”。2013年人口1263人。 坪茆群山逶迤,满目青翠;村落民居,粉墙黛瓦;绕村溪流,青碧如玉,小桥流水枕人家,宛如一幅神清骨秀的水墨画卷的魅力。 ![]() 900年前的坪茆,始有人居。宋元间芦茨胡姓迁此后,繁衍成大族,遂雅化成今名。古时,深居大山的村民靠山吃山,烧炭、卖炭为业,经炭致富。后修马岭古道,成为过往旅客的必经之路。村中有灵古寺、百步街、仁寿桥、黄连古树群、村口隘道、胡氏宗祠、东山书院、万福桥等古迹。历经数代村民不懈创业,明末清初的茆坪已是浙西地区兴旺的村落之一。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户外远足探古的人们,他们走进自然,享受原汁原味的户外生活,探究这里曾经的繁华。在青山碧水之间,用自己的脚步叩响古村落,找寻古村寄存的珍贵历史记忆,触摸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体验对远去历史的景仰和缅怀。在他们眼中,这才是古村最吸引他们的,也是古村最美的所在。
【历史人文】•碧溪环村 ![]() 22公里长的芦茨溪清可见底,串起了茆坪各自然村,养育了茆坪900年的闲逸。宋朝时期,为官清正、功效卓著的胡国瑞(1080—1132),在死后被朝廷封为文安郡开国男爵。宋理宗年间(1224—1264),胡国瑞的孙辈清溪公择茆坪安家,渐成村落。现在村里的胡氏族人占七成。
【文化古迹】•风雨仁寿桥 ![]() 仁寿桥是马岭古道上的桥梁之一,是茆坪村西侧入口的标志。由于资金拮据,最初的仁寿桥用造价低廉的大树作梁、木板作面。就是这样一座木质便桥居然走了元、明、清三代。直到1922年,茆坪村绅士仇芾伯,别号“长寿先生”,见木桥易损,便独自筹集资金,改木桥为永久性的石桥。桥名“仁寿”,出《论语 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曙色当窗梦不成,皮衣策仗小桥行。禅房未见双扉启,但听钟声杂水声。”《仁寿桥听钟》说尽了这仁寿桥的美景。 仁寿桥不仅为村人和过路客商提供了行路之便,更寄寓了建桥人的期望和祝福。今天,保留完好的仁寿桥不仅依然忠于职守,而且成为了村落一个文化符号,历史见证。
【文化古迹】•马岭古道 ![]() 曾经,进出茆坪崎岖的山路危险重重,让多少行人谈虎色变。元朝至正六年(1346),茆坪乐善好施的富商胡仲仁不忍村民受山路磨难,独自出资修建马岭古道。马岭古道经芦茨、五云岭、蟹坑口、百步街、邵家、茆坪、石舍、巽岭、枫岭、西坑口、毛洲、梓洲、马岭等,以芦茨溪中卵石为材,建道时遇山凿五岭,遇水筑五桥,村人众志成城,历时五年建成。 马岭古道不仅方便了人们的行走,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推动了物资的交流。茆坪这个深藏大山深处的村落,因此成为马岭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
【文化古迹】•五朝门 ![]() 五朝门是封建社会里显示权贵的建筑。修建五朝门须经过皇帝同意;凡是做过官的经过五朝门,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胡氏祖先胡国瑞为官清正,政声卓著,至南宋绍兴二年(1132)谢世。宋高宗封其为文安郡开国公,可建五朝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茆坪村胡姓宗族兴旺,开始建造胡氏宗祠和五朝门。正当建造五朝门时,有人向上告发以设置阻力。胡氏族人得知禁军将来抄毁五朝门,便派人取来胡国瑞的画像挂在祠堂正厅。禁军见此,不敢轻举妄动。后来道光皇帝知道此事,派钦差补送圣旨。 简朴的五朝门历经沧桑,在历代村民的呵护下,得以妥善保存至今。
【历史建筑】•胡氏宗祠 ![]() 胡氏宗祠位于古树参天的村口,坐北朝南,西与五朝门相连,总面积逾1800平方米。宗祠灰墙黑瓦,建筑形状呈长方形,上中下三进。第一进已用作老年活动室,墙上挂满了“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的现代书法条幅,但高处仍挂着茆坪精神象征的匾额——振德堂,表述着以德处世的愿望。中进高悬清朝皇帝钦赐的“平寇”有功的圣旨仿件(原件毁于文革),后人可以从风貌逼肖的模拟件中了解到封建朝代的圣旨文化。第三进已改为戏台,作为茆坪人享受各种文娱演出的精神乐园。 ![]() 历经岁月的洗礼,尤其是多次维修改造,宗祠与初建原貌确有很大差异,但清代建筑风格仍部分保留下来,最可惜宗祠门前画有狮子图的照壁荡然无存。1990年,叶浅予先生来茆坪写生,就曾以小时游茆坪被照壁上的狮子吓了一跳,并领悟到狮子的吓人就在于眼睛传神的故事来教导他的学生。
【历史建筑】•文安居 ![]() “雾绕烟笼千载垂,兴亡旧事已迷离。”1922年,胡儒艺建文安楼。历时3年,花费三万多银元,建成文安楼占地52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向略窄。粉墙黛瓦,风火山墙。五开间两厢进,前厅后堂。 ![]() 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和西方科技。房屋的梁柱门窗等均为晚清时期的徽派风格,梁枋、牛腿、花窗等雕刻精巧细致,花鸟虫鱼、故事人物栩栩如生。房屋采光和排水系统的设计非常科学,使得文安楼居住的舒适度大大增加。 ![]() 文安楼大门以条石门框为中心,通过贴塑等手法构筑得既像城楼又似牌坊,构思巧妙,风格别致。楼房的东南方向,从二楼开墙伸出一个“望月台”,可一览山村安逸秀美的自然之境。1926年前后,康有为游此楼,誉称“江南第一农居”。 由于楼房建筑气势豪华,功能俱全,环境优美;楼主胡儒艺热情好客,文安楼成了许多名人大师,外来宾客的钟情之处。抗战时期,国民党省政府高官曾在此多有留宿;解放前夕这里曾作为金萧支队江东联络站。1960年代,中央及省市领导多次来芦茨考察,均在此休息用餐。著名导演谢晋对文安楼更是情有独钟,接连在此拍摄了《珍珠衫》《无国界战争》《周恩来》等影片。
【历史建筑】•圆仓库 ![]() 二十世纪六、七时年代,茆坪有不少这样圆筒尖顶型的建筑(村民常称“圆仓库”),专门用来储存粮食。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圆仓库已经悄然消逝,文安楼东面尚存3座。 “圆仓库”的仓身为“三合土”结构,圆柱形,仓顶攒尖灰瓦顶,下部面西北开仓门,仓内顶部为木梁架结构,梁架用木条和泥搭建,外墙刷有石灰。当时储备粮食没有现在的条件和防虫技术,村民家里大都用泥巴砌成粮仓,这样既简单也不容易生虫。
【人文建筑】•知青楼 ![]() 当老知青们透过苍老的面庞回忆青春时,悔与不悔都近于多余。在茆坪古村街旁,还保存有一幢知青房。这幢土坯楼房,是1974年为来自杭州低压电器厂职工子女、20多名到茆坪村插队入户的知识青年居住而建造的。到1970年代后期,插队知青逐步离开这里,返回城镇就业生活。腾空后的楼房当过村委楼,也做过小工厂。当年充满青春活力的知青住房,现已“人去楼空”。
【民间艺术】•女子板龙 ![]() 起若龙腾凌霄,落如蛟舞沧海。盘是虬观三世,行比螭游天下。 南宋绍兴二年,胡国瑞被追封为胡氏文安郡开国公。茆坪村民为缅怀先祖业绩,便用舞龙灯等活动形式,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纪念。每年的正月元宵节,村里都会举办年龙庆典,一则纪念祖宗的荣耀,二则庆贺国泰民安。当年为缅怀先祖晋升封爵的舞龙庆典如今已成为茆坪乡村文化里的一朵奇葩。整整78节的板龙每节上都装饰着一幅故事的花灯:鱼虫鸟兽、十二生肖、亭台楼阁、历史人物……160人组成的龙灯队全为女子。柔美与刚健,柔韧与力量,在女子板龙的回旋、舞动中尽得展示。
文 字:杨茜、卢子扬、奚安泰、刘佳 摄 影:卢子扬 |
作者: 网络编辑:tlg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