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川街道】翙岗村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2月05日 10:48:26 星期四 |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 翙岗村,属桐庐县凤川街道,源起东汉,地形如待飞之凤,明刘基命其名“翙岗”。现行政区域8.2平方公里,南靠龙门山脉,东临大源溪,西北为丘陵缓坡,距富春江4公里。8个自然村,2013年总人口4742人。翙岗老街有古民居70幢,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大多建于清代。千年古刹华林寺为江南地区主要佛教场所。 翙岗,源起东汉,三国吴大帝孙权之祖错择茔地于此,得名悔岗。元末,约在1342—1345年,刘基(字伯温,明代政治家、文学家,1311—1375)寓居翙岗,认为此地形如一只待飞的凤凰,将之改为“翙岗”,并题写“凤翙高岗”匾额。 “南望则三峰插天列戟后,而华林秋香水可挹;东眺则两水滢洄,溪流涓涓,狮山如吼,亭山屹立,野花与草树杂发点缀;北览则近若梅山松林,其烟村云树与苍松翠竹天然画图。更遥望对岸叠嶂重峦,云蒸霞蔚;西顾则平畴绿野,一望千顷。铁岭、马鞍、鸡笼诸山形势起伏,跌落顿挫,宛如城廊。”(刘基《虎镇山记》)600余年后,山川形胜依然,只不过梅山松林、烟村云树已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工业经济开发区。 翙岗自古就是商贸集散地,三进会馆“客保厅”便是商客们集资所建。村中以忠孝传家,重农桑、精商贸,具有海纳百川、重客交友的风俗。
【历史建筑】•古村深巷 ![]() 翙岗古村以水渠为经纬,各类建筑依水而建,现存明、清古建筑80余幢。老街长280余米纵贯全村,两侧是店铺、作坊、花厅、祠堂及台门,东侧有嘉庆堂、凤清堂、敬义堂、东边厅等,最老的和兴堂建于明代。西侧有云雨堂、资元堂、敬吉堂、康德堂、忠孝台门和方店厅。李氏宗祠因倒塌已被拆除。 ![]() 南宋时期,李氏大家族迁入翙岗后,把原来各姓之间的空间进行联建,以街巷延伸来控制聚落空间的生长方向,以小弄堂为网络连接各族姓的小中心,构建村落内部生长骨架。
【历史建筑】•雨落深堂 古村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总体风格外部沉稳封闭,内部精雕细琢。一般为二、三进楼房,马头高墙,白底黑瓦,典雅大方。白墙高处还绘有精美的戏文图案,对只能仰而望之的行人来说,几乎形成了一种美的逼迫。 ![]() 康德堂为翙岗古建筑之典型,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坐西朝东,占地295平方米,置花格平顶前檐廊,梁柱间置山雾云。天井四周装饰花哨,梁坊雕刻六边形须弥座以雕饰,两边对称放置的太平缸。 ![]() 经畲堂与康德堂同年修建,天井由石板铺筑,做法考究,牛腿内容丰富,十字斗拱造型美观,花枋、雀替雕刻精细,各处刻有200余个形态不同的“寿”字。樑屋上精美的“牛腿”在屋宇间尤显生动庄严,不仅寄托着家庭对平安康泰的渴望,更体现着古代高超的工艺水平。
【文化古迹】•千年谷井 ![]() 谷井位于凤川街道办事处围墙北侧,相传由刘伯温指导建成。井身呈不规则矩形,由卵石叠砌,露天敞开。井下有石板铺于近水处,供人站立。一条暗渠的口出现南面井壁下,地下水汹涌而出。北面井壁下端有一出水口,井水深约两米,长年丰沛清冽。立于井上,水清可见底。自古因灌溉之裨益被誉为“流谷之井”。 ![]() 岁月悠悠,井水盈盈,往来熙攘人迹,晨夕乡音笑语,谷井年复一年地见证着翙岗人在柴米油盐中的幸福。
【文化古迹】•神秘水系 ![]() 翙岗沿街的水渠,常年流水不断,清澈见底。相传这条水渠就是当年刘伯温在翙岗时指导人们修建的,进水口在大源溪,开凿两条地下暗渠,一条将水引入村内,设6处澳口,供人们取水、洗涤之用;另一条引水到村外的谷井,用于灌溉上百亩的粮田。 ![]() 翙岗村的水系,因其若明若暗、永远清澈的水质和它的古老为世人惊叹。
【乡思乡愁】•古街老人 ![]() 老人们是翙岗古街上最柔软的部分。午后时分,便有老人在康德堂对弈。下棋是他们都喜爱的娱乐活动。堂前天井开阔亮堂,虽是三伏天也格外清凉。两位老人都已七十有加,下棋阵法步步清晰,落子极快,从不踌躇犹豫,问及故,只说:“仅为娱乐,何必太在乎输赢。” ![]() 阁楼上的老人讲述的往事超达半个多世纪。老屋,老人,朱漆犹在的老床,以及房间里萦绕的淡淡的檀香,苍老却不沧桑。老人开心地谈论儿子们的孝顺,笑容里依稀还能看出当年豆蔻年华的美貌。
【民间文化】•翙岗庙会 ![]() 古时,翙岗村庙多,供奉的菩萨也多,大有南朝名刹华林寺,小到十四房阿大的无头神庙。不同的庙供奉着不同的神,诠释着不同文化。每年农历三月廿一,全村各家各户祭神,进什么庙则由信仰决定。农历十月十一的庙会是全村人的大事,大家将各庙的大小菩萨抬着集中起来赶庙会,老百姓迎神、拜神,所有的菩萨地位平等,它们将商量完成全村人对它们的希望“下地保五谷丰登,上天保百姓安康”。 ![]() 这是翙岗村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人们呼朋唤友,认识人带不认识的人,只要进了家门,就是贵客。这天,祝寿、赶庙会、会朋友、物资交流,翙岗街上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历史建筑】•华林寺 ![]() 华林寺位于香泉山,建于五代吴越时,元末毁于战乱,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成化四年(1468)僧景泰重修。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贯休曾在华林寺留下著名的水墨罗汉十八幅。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沈德亨将军在华林寺开办“浙江青年抗日救国训练班”。十年动乱中华林寺断火,至1997年集资重建。 ![]() 香泉山山道蜿蜒,苍翠中隐隐露出半道寺墙。寺内威严青石白狮,淡淡的铜锈香炉,肃穆的佛堂,在梵音佛光之中,顿悟着岁月的沧桑悠长。回眸而望,寺道清凉。
文 字:刘 佳、黄高远、奚安泰、申屠溢醇 摄 影:刘 佳、黄高远、许重岗、申屠美芳、陆一铭、王俐健、王 科 |
作者: 网络编辑:tlg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