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镇】荻浦村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2月05日 11:09:22 星期四 |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荻浦村,属桐庐县江南镇,村落形成可追溯至宋代,东与富阳场口镇宋家隔溪相望;南紧接深澳村,杭新景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北有黑牌山和羊鸭堆,320国道穿境;村西为上、中、下三畈粮田,有门前山、杨梅山、陈家山、黄泥洲。荻溪、杨婆溪环村而过。全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687户农户,总人口1899人。其中申屠氏族占全村总人口81%,江姓氏族占14%。民风淳朴,“孝义”相传,和睦而居。现存古建筑基本属徽派,主要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式楼堂。 荻浦古名为荻溪,因溪中荻草丛生而得名,明朝崇祯年间改为现名。 荻浦人从古时就开沟渠,治荻溪,凿陈婆、泉塘两澳,引荻溪水入村,村中广布池塘,植之莲藕,养之鱼虾。民居倚塘而建,前门临巷,后门临水。房宇比肩接踵,高墙之下,小巷幽深,鸡犬相闻,邻里相呼。村内有一石砌大道,宽3米左右,由鹅卵石和石板砌成,南北走向,是进出荻浦的必经之路。 明朝申屠极诗云:幽居结就小东溪,门径森森护荻松,酒醉卷帘凝望处,白云流水四时同。将一个环境优雅,村民富庶,耕读传家,各族睦居古村荻浦展现在大家眼前。 荻浦以历史文化、古建筑文化、古造纸文化、古戏曲文化、古生态文化、孝义文化6大特色古文化而著名。 村里尚存古松垅、范家井、慈济庵、理公墓碑、孝子牌坊、泉塘澳、古纸槽遗址等文化古迹20多处、古建筑堂屋40余幢,其中,申屠氏宗祠、保庆堂、咸和堂均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漫步荻浦古村,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处处散发着浓浓江南风情,展示着古老而文明的传统文化底蕴。
【文化古迹】•范家井 申屠为荻浦大姓,范家井却是荻浦开村之源,“木本自屠山、水源连范井”。荻浦范氏一族系春秋时越国范蠡后裔。相传,范家井由范家先祖范达公根据高人指点所挖,泉井系罗汉南脐,泉眼深不可测,泉水甘甜可口,饮用者量大福大。村人又在井边出水处挖成一条大澳,供洗涤、灌溉。 时光荏苒,时空变幻。兴盛一时的范家至北宋时想已人丁凋敝,于是,才有了桐南申屠始祖申屠理入赘范家,进而门庭转换,申屠氏渐成富春一带望族。 喝水不忘挖井人。时至今日,虽村中范姓了了,范家井仍被荻浦村民视为生命之泉。
【文化古迹】•理公墓 荻浦村中心大道上有座墓。墓园如马路上的环形岛,大道因墓园一分为二,再合二为一。初来乍到的人,多少会因这墓址而瞠目。但对于一个以孝义传承为灵魂的村庄来说,这墓地安置得天经地义。 墓称理公墓,埋葬着桐南申屠始祖申屠理和他的妻子范氏。申屠理,生于北宋哲元府三年庚辰(1100),祖居富春屠山,为宋代名儒。因时局动荡,不思仕途,酷爱打猎。据传,一年冬天,天下鹅毛大雪,申屠理到获浦打猎,偶遇范氏爱女,彼此一见钟情。申屠理央媒提亲,荻浦范贡员对申屠理的品貌才华十分赏识,因膝下无子,便招赘为婿。申屠入赘荻浦范后,子孙繁衍,人丁兴旺。荻浦遂成桐南申屠氏发源地。 900年光阴,逝者如斯夫。申屠氏后人以为理公墓早已因战乱或灾荒而湮没。不意,2000年6月荻浦建村中心大道时,挖到了理公墓,村人便加以保护起来。2007年3月,申屠氏代表上千人为“始祖墓碑”举行隆重的揭碑仪式,纪念那曾经的历史。
【文化古迹】•泉塘澳 泉塘澳是荻浦村母亲澳,自古故以来为村人生产生产所必需。泉塘澳由申屠氏第十八世祖(清朝顺治年间)应试公筹资动工兴建,以青山澳为源头,开渠引水,长2000余米,工程巨大。因水流与溪东、黄山脚的泉塘合并引入荻浦,故称为泉塘澳。 泉塘澳从源头到村口,长约1000余米,称上游段,澳体宽1米,深1.5米,澳体上方用石条缝顶。从进村至松垅里浦口,长约1000米,称下游段,为明澳,主要供村人饮用、洗涤、农田灌溉。整条澳体皆用鹅卵石所砌,上下游段皆建有长4米、宽2米的厢式石池,用来沉淀污泥与杂物。 泉塘澳建成后,水流清澈甘甜,四季不竭。不仅是荻浦村生产生活的重要源泉,而且从清代起村人就利用此澳捞毛纸,成为发展百姓经济的重要场所。1951年,政府号召兴修水利,村农会组织村民对泉塘澳进行治理,并新开了50米;改革开放后,由于上游办化工厂、造纸厂,水质受到污染,村人就放弃饮用了。 如今,泉塘澳流水无声,仿佛在向人们娓娓倾诉说着发生在澳边的故事。
【自然风光】•松垅里 绿意森森、古树成林、松如虬龙,位于荻浦村东北的松垅里,占地面积数十亩,分大松垅、小松垅。大松垅所植古松,先于申屠理赘居荻浦;小松垅松木为南宋淳祐九年(1249)前后所植。至明正德甲戌年(1514),桐庐人郑漠著文赞松林:“抱有年,形若虬龙,势若参天,环绕接续,若城郭然。”松垅里现存古松6株;200年以上的香樟11株,其中树龄最长的约1200年,奇特古樟1株(称兄弟树);名木女贞2株,其他杂木数百株。 松垅内有千年古刹慈济庵古迹、孝子牌坊、江氏宗祠、屠家塘、新塘,中心有两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古道。行走垅内,听松涛沙沙、鸟声啾啾,闻禅院钟声阵阵,观孝子牌坊威严耸立,静心静听静行,岁月静好。
【文化古迹】•孝子坊 荻浦孝子坊位于古松垅南部,为申屠开基而立。申屠开基(1675—1762),平常农家子弟。22岁,其父亲背部生疮,命悬一线。申屠开基以口吮疮内脓髓,救父亲于危难。乾隆三十五年(1770),皇帝御批:“桐庐县孝子申屠开基,孝义兼全,旌表给银建坊。” 荻浦孝子坊为三门四柱五楼,全部构件均用青石打制。通面宽7.55米,明间3.65米,次间1.95米,主楼高8.63米。顶部直竖高悬:“圣旨”“恩荣”,正中楷书“孝子”石匾。孝子坊威严格耸立,凡路人经过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 荻浦孝子坊在1966年被毁,2007年重建。根据历史照片及遗存构件复原重建,耗资30万元。雄伟端庄的孝子牌坊成为荻浦村镇村之宝,以孝为先、以孝为荣,孝义文化已深深扎根在荻浦人的心灵。
【文化古迹】•古纸槽 荻浦村的古造纸业,于清代时最为旺盛,一度是百姓经济的主要来源。从取料、制作到成品,工艺非常成熟,且规模很大。据《申屠氏宗祠》记载,清道光年间,荻浦村民已“农隙则造纸者十居八九,夜已继日,灯火莹上,无间寒暑”,全村日产量可达500捆。 荻浦手工纸的生产流程较复杂,分为拌草、腌草、踏草、洗草、捞纸、扦纸、晒纸、刨纸;制作过程也相当辛苦,不仅要花较大的力气,而且需掌握一定的技巧,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周期大约35天左右。 借助古老的造纸技艺,很长一段时间,荻浦带动着桐庐、富阳两地区域经济的发展。1949年解放后,荻浦村尚存草料屋头6处、料场7处、纸槽120多只。
【历史建筑】•家正堂 荻浦村申屠氏宗祠取名家正堂,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年(1755),由第二十世祖申屠鲸(号在川))发起重构,是申屠氏族议事、祭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祠堂占地面积880余平方米,五间四进,石木结构,宏伟壮观。堂前有可容纳千人的古石道地,大门口设石墩、漂杆,“申屠氏宗祠”堂名醒目。堂后建灵寝一所,两侧设长廊,两廊中则引水为池。中竖外堂,堂前有照,照可演戏,照外甬道可容万人。横梁、牛腿、柱拱全部用青石打制,大观显现北方之风格。 所谓“家正”,乃建祠先祖对后代之铭诫,“在川公曰,有公家之政,私家之政,政之为言正也,名以家正乎”,立家者须正,族为家,正亦政也!百年风雨侵蚀,家正堂一度面目全非,摇摇欲坠。至1980年代,申屠氏族人开始着力保护修缮家正堂。2005年,家正堂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保单位。2010年,家正堂全面维修工程完工。一个承载族人梦想、兴旺的一方圣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
【历史建筑】•保庆堂 保庆堂,始建于南宋,元代至正年间约1362年重构,初始为宗庙。明成化年间,吏部尚书姚夔为回报母族荻浦申屠氏族对自己的关爱,捐资重修,以保其祖德至泰,慎持其德;庆其家兴族旺,荫及万世,并以此命名“保庆堂”。 历经数百年风雨,保庆堂破旧不堪。至民国庚申年(1920),申屠氏先祖振鸿公、善政公召集众人,对保庆堂进行大规模整修,历时2年零3个月。新落成的保庆堂,分前后三厅,前厅为堂之正门,设有座位,中厅为戏台,后厅分为三级,主要为看戏的场地。整幢建筑宏伟壮观,堂内各柱上筑有30余只牛腿,刻有《封神演义》主要人物和故事。其他木雕400余件,件件精美副真。戏台的前幕上,一对龙头梁高达2尺有余,人在地上仰望,一对龙凤翱翔天空,凤凰在上,龙在下,一群孔雀翩翩起舞,争姿斗艳,呈现出一派风调雨顺、龙凤呈祥的太平盛世。旧时凡遇时节,村人就会请班子在保庆堂演戏,一演就是几天几夜,闹及周邻村庄。 2010年,荻浦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00万元,对保庆堂开展全面维修,同时整治周边环境卫生。保庆堂成为古风荻浦的新十景之一。
【历史建筑】•咸和堂 咸和堂,坐落在荻浦村中心,构建于明代正德十年(1515),距今已有500年历史。该堂三开三间,二坡山顶式建筑,面宽125米,进深105米,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堂内梁柱粗大,砖墙砖被,明间木柱,次间木柱,其木雕花纹和构筑内函,充分展示了明代中期的建筑特色,整幢建筑恢弘大气。 据《申屠氏宗祠》记载,咸和堂由申屠氏第十四世祖秋涧翁及子东溪公出资并发起建造。为荻浦申屠氏族第八房祭祀、议事的重要场所。该堂以旨家和、族和、村和、社会和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命名。 1949年解放后,咸和堂归属村里管理,曾做过村熟学堂、队组收粮点、粮食加工厂。 2011年,荻浦村对咸和堂进行全面修缮,整治周边环境,恢复了咸和堂原有风貌,完整保留明代中期的建筑特色。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乡贤人才】•申屠琎 乾隆御笔“钦褒乐善”,旌表的是荻浦申屠氏第十九世祖申屠琎。 清乾隆二十九秋(1764),富春江、分水江遭受到史无前例的特大洪灾,浮尸塞江,惨不忍睹。申屠琎变卖了部分田地,在好朋友俞圣恩的帮助下,在桐洲孙家购地2.28亩,备足安葬所需的用具和材料,并组织一支安葬队伍,将560余具浮尸葬入义冢。并嘱咐后辈子孙,逢清明和农历七月半必祭扫义冢,以安慰亡魂。 从“范家井”之名的保留到申屠开基的孝子行为,再到申屠琎捐资献地置义冢,从小孝到大义,千年积淀,世代相传,孝义文化已沁入荻浦人心灵,成为古村的核心与灵魂。
【美丽乡村】•孝义文化公园 孝义文化公园,为纪念大孝子申屠开基而建。该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余万元。由廊亭、古井、石桥、兰桂堂等古建筑群组成,孝义气息浓厚。园内仿古石墙上书刻“百善孝为先”和“孝子事迹简介”。 申屠开基故居兰桂堂,坐落于公园的西北侧,始建于明代后期,重构于清代康熙已亥年(1695)。该堂三间二井,两层楼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建筑高雅别致,与允中堂、致和堂、中和堂、馀庆堂、日新堂等古建筑堂屋连成一片,形成古建筑群。 兰桂堂,居中门楼,高达数丈,栋下抽皮“圣旨”高悬,匾额四周双龙戏珠花雕,金碧辉煌。大门下一条青石门槛,高约30厘米,长达4米。进入大门便是下堂,东西置二个正间,上下堂之间设有天井,四面屋檐,聚水明堂。天井两旁各设厢房,天井内排水通畅,置放鱼缸盆花。上堂为中堂,一切重大活动均在此进行。明间屋柱都附有牛腿,雕刻精美,图案清晰。整个堂中设计布局简洁实用,从朴素中透露出高贵大气。 兰桂堂一直由申屠开基后裔居住。2006年,申屠开基后裔申屠德福父子出巨资全面修缮,使兰桂堂风貌依旧,并注入时代新的文化内涵。
【乡贤人才】•申屠梅春 2008年,由民间收藏家申屠梅春和严惠仙创办的民间文物博物馆在荻浦村开馆。展馆占地面积448平方米,分布着根雕厅、名人书画厅、古瓷器厅、古家私厅等展厅。宋代的古瓷器、明代的黄花梨家具,千年江南历史仿佛就凝结在了这里。 申屠梅春少小离家,在上海长大。成家的申屠梅春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收藏。从毛泽东像章到瓷器、字画,夫妇俩沉浸于收藏天地的奥妙中。2001年起,申屠梅春、严惠仙把收藏的重点集中到了明清家具上。他将从民间搜集来的老家具清洗干净恢复原貌,并找专业的木工师傅修缮。在申屠梅春的眼里,那些散落民间遗弃不用的老家具上凝聚了古代杰出的制作工艺,简单而不失神韵,与材质相得益彰。在老人的收藏品中,太师椅、圈椅、方梗南官椅、圆梗南官椅、笔杆椅、文旦椅、石板椅等种类一应俱全。而最得意的收藏品则是一套由柚木座椅、红木炕桌、明代榉木凤头盆架、黄花梨木太师椅等木中珍品组成的家具。 2007年,荻浦村修祠堂、续家谱,村里盛邀申屠梅春一家回老家看看。离别家乡70年后,申屠梅春再一次踏上了桐庐的土地,回到出生的地方。 申屠梅春返乡之后,经过前期的策划和精心准备,申屠藏馆于2008年落户桐庐。申屠藏馆的大厅内挂着申屠梅春自己书写的一对楹联“历代遗物古文化,世世相传永不弃”,成为夫妇俩创办藏馆的真实写照。收藏老家具不仅仅是夫妻俩晚年的一种生活爱好,更成是包含着责任的事业——将述说着过去历史老家具复活、保护、流传下去。
【自然风光】•荻浦花海 “去荻浦赏花去”是近年桐庐乡村旅游火爆的代言。占地300余亩的荻浦“花海”是现代生态文化建设一大特色,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下,色彩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世界第六大花海成为荻浦人的建设生态文化奋斗目标。 春天,二月兰、金盏菊、矢车菊、冰岛虞美人花、马鞭草、薰衣草、九品香莲会争奇斗妍。阵阵风儿吹过,马鞭草宛如紫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地起伏,仿佛置身于紫色的海洋。五彩缤纷的矢车菊,以清丽的色彩、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息、顽强的生命力博得人们的喜爱。 秋天,成片的波斯菊、百日草、向日葵在蓝天白云下华丽绽放,一批批游客们纷至沓来,在诗画般的田园里,在花的海洋里中,尽情享受美丽乡村的独特韵味。 漫步荻浦古村,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处处都散发着浓浓江南风情。荻浦她所呈现的不仅是古老而又文明的传统文化,更是将历史和新生的和谐地嫁接在一起,是传承更是发展。荻浦是一朵绽放在江南大地的美丽奇葩。
文 字:一 叶 摄 影:胡 军、江小香、华一鸣
|
作者: 网络编辑:tlg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