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文化舞动亚运旋律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9月26日 09:10:00 |
2020亚运会即将进入“杭州时间”,坐标我县瑶琳镇的杭州亚运会马术项目主场馆也已经正式开建。桐庐有幸举办亚运项目中高雅、专业的“贵族运动”项目,全县上下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十分自豪。其实,在我县还有不少和“马”有关的非遗文化,让我们一起感受桐庐“竹马”文化的独有魅力,喜迎2020亚运会的到来吧! 父子山竹马阵势繁多 这些天,城南街道仁智村西坞里自然村异常热闹,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空地上10多名演员身着戏服,头戴冠冕,手挥马鞭,随着竹板有节奏的敲击,在排练走队形。前来观看的村民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沉寂20年了,年底就要正式演出,大家别提多激动了。”一旁,村民们满脸自豪地说。 “一般一个节目要排练3个月呢!”本次活动组织者袁志富说道,今年12月村里将举行首届馒头文化节,大家正抓紧准备道具、配乐,努力排练着。“二十年过去了,重新组织这个活动可真是不容易。”他说,以往跳竹马的都是10多岁的孩子,现在孩子周末也比较忙,因此这批演员就从村里跳排舞的妇女中挑选。 虽然年近60岁,袁志富看上去精神头十足。为了重组父子山竹马队,振兴乡村文化,担任网格书记的他勇挑重担,一方面找来小时候跳过竹马的老艺人担当顾问,一方面组织人员参与制作、表演竹马,忙得不亦乐乎。 “老袁说表演缺人,我第一时间带着姐妹们来报名了。”此时,竹马表演者叶巧玲早已跳得满头大汗,她笑着说,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活动,希望这个竹马文化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父子山竹马这个传统非遗节目背后又有何故事呢? 西坞里父子山竹马,相传起源于南宋年间。金人入侵中原,赵构迁都临安(杭州)。袁绍、袁术的后裔从河南南下避难,定居桐庐。后人为了缅怀祖先,特制作竹马,模仿先辈跨马横枪、驰骋沙场的情景。每年的父子山庙会(农历二月十四日),上至金华、兰溪,下到杭州、绍兴,三教九流、巫医、百工云集于此,烧香拜佛、物资交流,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届时,民间艺人制作西坞里父子山竹马、石墙里锣鼓亭、鲍戴家龙灯和天井坞露台(抬阁)等等,纷纷登场献艺,热闹非凡。而父子山竹马则名传四方,堪称一绝。 表演时,竹马成双成对,鸣锣开道、大旗引路,黄罗伞高照。旗牌上写有与“马”有关的联句,如:马不停蹄实现四化;马到成功万事如意等。先有二位马夫登场,表演滚钢叉和牵马动作。而后竹马队出场,有分有合,先分后合。二、四、六、八成双搭对,分别表演走马、跑马、跳马、战马和挡马等抬式动作。其表演的阵势有梅花阵、连环双阵、双开门、剪刀阵、长蛇阵、铁索阵、天门阵等12套阵法。阵式有序、变化多端,使人看了赞叹不绝,全阵表演约需半个小时。 父子山竹马表演造型精美,动作优美,节奏多变,热情奔放。在老一辈民间艺人的指导下,父子山竹马曾多次参加全县民间艺术展示活动,在当地小有名气。 “作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把祖辈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今年已有86岁的袁樟弟被邀请担任父子山竹马表演的顾问。原来,在10多岁时,他被村里选中表演,在那时看来,跳竹马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是一个家庭的荣耀。在当时,无论是平时排练,还是元宵节等重要节庆时节正式演出,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赶来观看,沾沾福气。 今年6月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父子山竹马的排练正稳妥地进行着。目前表演团平均年龄约为50岁,新演员们担负起表演和传承的重任。这些天,只要有机会,袁志富便和演员们聚在一起,带上特制的道具,穿上精致的戏服,为村民彩排表演竹马舞。 排练之余,袁志富还不忘向年轻的村民讲解父子山竹马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述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在竹马舞的韵律中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亚运会马术场馆‘踏马而来’,届时我们也将组织表演竹马,用最质朴的方式迎接2020杭州亚运会的到来。”袁志富满脸憧憬地说道,跳竹马不仅仅是一项康体健身的活动,更是助推农村产业兴旺、乡村文明的文化力量,希望这项非遗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 |
原标题: “竹马”文化舞动亚运旋律 |
作者:记者 叶晶 李雯 金黄璐敏/文 图片由各乡镇街道提供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