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笋,会飞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5月21日 08:33:21 星期日 |
■ 滕晶晶 竹笋破土赖己力,大地律动是春声。 不久前召开的杭州市“两会”上,来自莪山畲族乡的“90后”人大代表蓝芳提了这样一个建议,希望可以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商平台、农村淘宝等为平台的农特产品销售体系,把畲乡的特色农产品卖出深山。 这些天,畲乡高节竹笋破土而出,蓝芳喜上眉梢。原来,该乡快递人徐洪军回到家乡,通过中通快递旗下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中通优选”发起了卖笋行动。长于海拔700米高山的高节竹笋,搭乘着“互联网+快递”的快车下山了——在江浙沪包邮地区,晚上发货,第二天早上就能“飞”到买家手中,甚至连根部沾着的黄泥土都还是湿漉漉的。蓝芳没想到,这么快梦想就照进了现实。 对笋农来说,笋俏销,“钱袋子”鼓起来了。莪山有万亩高节竹,高节竹笋因色白肉嫩被称为白玉笋。笋虽好,但因传统销售模式过于单一,每年笋季笋农都犯愁。有了“互联网+快递”,不但不愁卖,而且价更高。去年的价格大概是1.2元一公斤,今年是两元钱一公斤。 对徐洪军来说,回报桑梓与打响“中通优运”品牌是双赢。作为土生土长的快递人,徐洪军当年也是笋商——收集各村笋农挖来的笋,然后统一拿去卖。正是这样的经历,促使他成为此次活动的总协调人。如今,“中通优选”的卖笋活动,不但加深乡亲们对中通快递和“中通优选”的了解,而且越来越多客户体验到“中通优选”的好产品、好服务。 就“互联网+快递”而言,仿佛一张网,紧紧地将俏销的笋、笋农的笑、徐洪军的忙连在一起。3天卖了3万多公斤新鲜的笋,最北“飞”到吉林,最南“飞”到云南,网络优势和寄递渠道的丰富资源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中通优选”并非首个尝鲜。通过与安厨电商平台合作,畲乡4万斤红曲酒一抢而空,20万只黄金粽一个月内售完……这些“组合拳”带来的改变越来越深刻,深山里的农特土产品走向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增收的村民不仅尝到甜头,更是一种无形的“充电”,越来越多人的理念与意识在不断更新。正如蓝芳所说,以前卖笋是一年不如一年,但现在让人看到了希望。 |
原标题: 风口上的笋,会飞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