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配药搭建健康网络管理平台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1月16日 08:35:03 星期一 |
挂号、问诊、配药……到医院看病的三部曲,大家都不陌生。如果你是慢性病患者,还能享受到更便捷的配药服务。如今,智慧医疗和签约服务项目搭建的健康网络监控平台,让看病更便民。 以“病”为中心 实现便利配药 “以前每个星期都要到县城去配药,运气不好的话,还要去市里的医院,不仅麻烦又浪费时间,关键还耽误病情。”家住瑶琳镇的皇甫女士说起自己治疗慢性病的配药经历,对便民医疗的感触颇深。她说,现在配药再也不用往县城跑了,只要在村里的卫生院做好疾病情况和用药信息纪录,她治疗慢性病的大部分药都能够配到。不出村就能治病,对老百姓来说,才是真的方便。 而这样的便捷,还要从县卫计局进村入户发放的《告全县慢病患者的一封信》说起。这份信被送到每个慢性病患者手上,叮嘱他们就近去自己所在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登记工作。“一开始,我们不知道这个登记有什么用,但真禁不住一轮又一轮的宣传啊。”皇甫女士笑着说,在他们村,不仅政府在宣传,去卫生院看病时,医生也会进行详细询问。知道她有慢性病,需要经常配药,卫生院里的医生还会打电话介绍一些相关的慢性病配药服务情况,或上门检查时反复告知她相关信息。 “怕村民不知道,还跑到县里去配药,我们加紧制作了通知书,在村里公告栏等处进行发放和张贴。”上海瑞金医院桐庐分院桐君街道院区负责人介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日益丰富,让大家对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更高了。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慢性病患者群体。因为相对来说,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层药品不全,对接之前服药不及时,也得不到医生的专业指导,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并不少。此前,我县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过一个调查,据县卫计局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11月,除去外出等原因的总核对人数已达43264人。 可自从我县搭建健康网络监控平台,方便居民配药后,4万多名慢性病患者中,已经有6534人从县级医院配药转到乡村卫生院,加上原本就在基层配药的26697人,目前基本实现了让居住在乡村的慢性病患者,配药不出村的目标,真正让慢性病患者得到了实惠,使他们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以人为对象 实行有效监测 除了配药更便捷,智慧医疗和签约服务项目还让“人”更立体地成为了医疗服务的对象。 以前去医院看病,更多的是关注病情治疗,所以总是往科室跑。通过一年多的慢性病对接,现在智慧医疗和签约服务项目开展之后,对于一些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患者以及患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动态监控的病患,接受常规检查时,不用频繁去医院,医生会上门或者通过无线生理参数仪等进行有效监测管理。 桐君街道南门社区的黄先生就是享受“医生上门”服务的患者之一,如今他已经90多岁了,长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慢性病。不久前,黄先生因脑梗住院,疾病控制后回家养病期间,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上门访视,发现他的下肢有点浮肿,就叮嘱他晚上睡觉时将脚放置到比心脏高的位置,这样可以帮助他有效消肿,还告诉他应该在家坚持力所能及的锻炼。“听了医生的建议,下肢的确消肿了,他们第二次来复查病情的时候,也发现我的状态好了很多。”黄先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现在他已经可以慢慢走到服务站了。 高血压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又多动态表现的疾病,患者经常跑医院量血压,太麻烦。但医生可以通过无线生理参数仪对病人的生理参数进行监测,收集分析病人的生理数据。对于数据结果不理想的患者,医生会告诉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此外,这样的监测手段还深入到了乡镇(街道)组织的村民体检活动中,如果村民检查出来的结果存在某种隐患,卫生院的医生会第一时间告诉受检人,让他们接受进一步详细检查,做好预防工作,并纳入统一管理范畴。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便利的配药服务,对慢性病患者实行紧密随访服务,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为病人提供远程会诊……这一年,我县逐步扩大了便民医疗途径,丰富了便民医疗项目,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医生与病患的关系更加紧密。
|
原标题: 便民配药搭建健康网络管理平台 |
作者:记者 何 妤 实习生 姚 涢/文 记者 吴 图/图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