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之家打造乡村创业天地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1月15日 08:19:51 星期日 |
![]() 莪山畲族乡龙峰民族村的红曲酒是当地的一大特产,名声在外。而在过去,由于各家各户分散生产,如何将这种土特产变成村民们致富的摇钱树一直是个问题。去年,村里成立了“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将原来的分散经营变成了统一品牌抱团销售。这个“农民之家”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理事,另聘请三位专职工作人员帮农民出点子,就在不久前,该村还热热闹闹地举办了第一届红曲酒开酒节,通过微信销售,订单不断。 创业梦想,从这里开始起飞 创业难,农村创业更难。与城市创业者相比,环境、信息、资源等多方面的落后成为了农村创业者要面临与克服的困难。从2012年开始,我县开始打造具有桐庐特色的农村创业服务平台的尝试。而“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就是这个尝试的成果。 面对农村土地分散经营、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难、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抓手、农民创业难、公共服务存在“最后一公里”等诸多问题,“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立足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拓展管理、经营、服务“三大功能”,激活了强村富民的新动能,成为了众多农村创业者背后的有力支撑。广阔农村的创业梦想,从这里开始起飞。 合村乡后溪村“农民之家”创业服务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但村里一直没有规模化的产业,村里过半的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合村乡发展全域旅游的脚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民增收的同时,创业创新的热情也被充分激发。后溪村村民利用优质山水资源,全村171户农户共筹集资金151万元开发竹溪乐园、水上娱乐、休闲度假等旅游体验项目。在“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的支持下,后溪村的村民们众筹出了一个“众创空间”,也为后溪村的共同致富打开了大门。 在“农民之家”创业服务中心的组织下,越来越多的农家土特产走向了市场,走向了规模化经营。莪山畲族中门村“农民之家”创业服务中心注册了“山哈老家客”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把具有畲乡独特口味和风情的黄金粽推入市场,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取得成功。 创业的热情在这里迸发 “要让‘农民之家’真正成为创业之家,就得从制度上做出革新。”县农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通过下设公司等实体机构,融合多元投资。服务社既有社员股金,也有外来投资,更有土地、农房等实物折价入股,如后溪村将溪流资源量化为25%股份,由服务社持股,村民全体入社,将村民身份股占比等同于村经联社股份占比,村民身份自动转换,且同时具备社员、股东两大身份,有利于管理、服务和分红。而在帮助创业者创业的过程中,则兼顾一、二、三产,将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为一体,突破制度障碍。将土地入股、农村双创、合作经济等工作有机融入,各项改革相辅相成,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体制机制。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三大中心组织架构,形成从资源整合到开发利用再到造血服务,环环相扣,确保服务社能够长效运行。 以后溪村“农民之家”创业服务中心来说,它拥有创业服务中心、资源运营中心、产业发展中心的全部功能,不仅能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创业融资、法律援助、政策咨询、项目代办以及可流转土地供需信息等,协调村集体资产(闲置房屋、山塘水库等)的出租、经营和合作利用,还可与专业合作社、企业合作开发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仓储、包装配送、销售业务,延伸产业链,打造品牌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并鼓励企业投资开发农产品市场,帮助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农业和旅游业的开发。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出现在桐庐这块土地上,也迸发出越来越多的创业热情。三面环山的分水镇新龙村曾有八成村民外出打工。今年“农民之家”建立后,马上成立民宿协会和“民宿基金”,目前已有43家民宿和农家乐,有五成外出村民返乡创业就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这道大门,一片农村创业新天地正展现于众多农村创业者们眼前。
|
原标题: 农民之家打造乡村创业天地 |
作者:记者 杨露萌 通讯员 王小娟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