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善意的最大公约数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12月16日 08:51:12 星期三 |
日前,一则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新闻抓人眼球。一位大妈在公交车上发现小偷,即用字正腔圆的发音朗读了一段战争时期对待阶级敌人的话用以提醒广大乘客保管好自身财物,但这一幕被拍下来放到网络上后,诸多网友评论却称,这个大妈太无聊。 善意被误解,是一件很伤人心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诸如拾金不昧被疑似扒手,舍己救人被冷漠对待,完璧归赵遭人白眼……这让很多原本乐于助人为乐的人寒心,继而心生防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活中确实有不乏心怀叵测、居心不良之人,在你放松警惕之时,在你卸下防备之刻,他们迅速出击,轻则财物尽失,重则丢失性命,因此防备心理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会自然产生。 但过分防备又当如何?一个人假若时时防备,处处警惕,那对于陌生人的善意定会置若罔闻,给人以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漠视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心怀感恩的陌生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他人却不知感激,这时你又会做何感想?是继续以自我准则帮助更多的陌生人?还是就此罢手,一概不管? 鲁迅先生用一个词给这样漠视人性,无视他人冷暖的人定义——看客。所谓“看客”是不关心他人疾苦,只注重自身内在的人,这样的人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有,但我们今天所思所想,无非是想将这一批人合并到善意的最大公约数中来。 事实上,我们相信生活中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并应一一接受它。人之初,性本善,并不是所有人都生来恶意,事物两面,也应向善向美。被人所诟病的中国大妈,虽然在某些方面被网友调侃成“劣迹斑斑”,但外出问路、求救、需要帮助时,恰恰是这样的大妈,愿意施以援手。 善由心生。一个人如果愿意包容陌生人的行径,给予他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那温暖的力量定能安定人心。看淡得失,从容入世,人人都能接受世界的不完美,在对待熟人时仍有耐心、在对待陌生人时待以真心,付出诚心,这就是善意的最大公约数。 |
原标题: 寻求善意的最大公约数 |
作者:李 雯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