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不保护,恐怕就来不及了”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04月28日 08:42:41 星期一 |
待字闺中的翙岗古建筑盼挖掘与传承 “喏,你看,这就是翙岗村的一宝,或许在杭州地区,这都是惟一的。”通过黑黑的通道,指着头顶上的雕花精致的梁木,许重岗颇有些自豪地说,“这个叫雀替,是牛腿的‘前身’,这幢建筑建于明末清初,很是难得。” 4月23日上午,漫步在凤川街道翙岗村的古村落中,让人感到一些惊喜。看过了环溪村、荻浦村的白墙黑瓦,再看看翙岗村的老街,别有一番滋味。但是惊喜之中,也有一丝遗憾,这里现存的60多幢古建筑中,不少已伤痕累累,有的已破败得难以治愈。“这些古建筑是我们村的宝,我们真的很想好好保护起来。”翙岗村党委书记吴军龙有些焦急地说,我怕再不保护,可能就来不及了。 村内处处存古韵 沿着南北走向的老街行走,一条灰白色的石板大街据说是新修建的,石板路与白墙建筑形成了对比,显然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古色古香。 “原来的大街地基比较低,两边水凹里的水都能漫上来清洗街面。”正在一旁晒太阳的老奶奶说,虽说新路比旧路好走,但是总感觉少了原本的味道,也让古村落少了一道风景线。 每往前走几步,就能看见村里的妇女蹲在水塘边洗菜、洗衣服,由此可见村里的水系发达。小弄堂交叉出现,每一处都有别样的古建筑存在。据说这是个充满“和谐”的村庄,祖辈几大姓氏和睦相处,每一年都会由一个姓氏在客宝厅主持祭祀大典,周而复始,和睦共处。 在一处名叫梧新堂的古建筑里,还住着一位老人。在她的带领下,记者进到了她的厨房内,木门“吱嘎”一声开,记者还没发现特别所在,老奶奶抬手一指,雕花的门楣顿时映入眼帘,别具风格。 据悉,翙岗古街上曾开有40多家店铺,豆腐店、理发店、馒头店、棉花制作店等,很是繁华。如今,也还能听到这些沿街的古老建筑内传出弹棉花的“铛铛声”,看到古稀老人坐在室内享受理发的服务。 2013年,翙岗村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在此之前,它已经是省级传统古村落保护重点村。但即便如此,一些古建筑仍旧濒临坍塌。 再不“动手”就晚了 “时代久远,这几年里,不少老屋塌了,不少老房子没人住,也没人管理,都堆满了杂物。”随意走进一幢古建筑,旁边的一位村民像是知道记者的来意,很直爽地说,村里的人都希望政府能将这里保护好、继承好、开发好,“这么好的东西,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才有它存在的价值,就让它们淹没在这里,真的太可惜了。” “不想把祖宗留下来的遗产败在自己手里,再不保护就晚了。”这是当地村民最朴实的一种保护意识。 不过对于吴军龙来说,有时候这些古建筑也让他感到一丝痛苦。“保护说了好几年,也开展了修缮和维护工作,但效果似乎不是很明显。” 记者了解到,目前,翙岗村有4900余人,外来人口有近2000人,如此庞大的村庄,要进行古村落保护绝不是一件易事。“虽说现在还有60多幢古建筑,但是已经坍塌了20多幢,真的很可惜。”吴军龙惋惜地说,剩下的古建筑也多半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如柱子腐烂、屋顶漏水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些濒临毁灭的古建筑,翙岗村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与摸底,绝大部分村民都表示能好好保护它们。“因为很多古建筑里都还居住着村民,但是这些村民的事后安置政策还没有定案,少许村民还不太看好古建筑的修缮。”吴军龙坦白地说,这一届村两委很希望经过多方努力,能把翙岗村打造成宜居宜游的古村落,还能借助古建筑,发展民宿经济,带领村民致富。 尽快保护和修缮 在翙岗村转了一圈后,从事我县多年古建筑研究的许重岗说,这里的古建筑较多地受到徽派建筑的影响,然而由于特定的地理和历史条件,在接受徽派建筑理念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地域特色,有学术专家曾经用“外简内秀、紧凑实用、木雕精细、观赏性强”来概括。但是村民的保护意识并不是很强,再加上政府的保护举措滞后,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在我们村的这些古建筑中,许多还住着村民。”吴军龙说,“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不少村民还用柴火烧菜做饭,古建筑的厅堂往往成为村民堆放柴火的场所。”但在许重岗看来,古建筑里有人居住并不是坏事,但是柴火的堆放和居住在里面的居民为了生活的需要对建筑随意改建是古建筑的最大“杀手”。“柴火不仅是火灾的隐患,同时严重影响了建筑的通风环境,滋养了侵蚀建筑的霉菌。”许重岗说,“而建筑的随意改建,将原来的文化遗存一点一点地破坏了。” 其实对于翙岗村古建筑的保护,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做着工作。县文化部门对翙岗村古建筑连续四年进行了修缮,去年和今年也有近10幢古建筑纳入修缮计划,目前也正按计划修缮中。 “目前,凤川街道、文化部门和村里,还有农办,已经制定好了翙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下一步,就是按照规划的理念加以实施。”县博物馆叶馆长建议,翙岗村的历史建筑保护要以保护弘扬历史文化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内部生活空间配套设施能够较好地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使居民生活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得以较好的解决。同时,要通过对历史街区内建筑物的年代、质量、层数、外墙装饰、完好程度的评定,提出相应的保护更新方式,对主要建筑物保护更新方式进行界定,为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而对传统古建筑的修缮,更应严格保留原有建筑物结构框架,对于主要轴线和节点上的有碍历史街区风貌的建筑物,应一步到位地更新复原或进行立面改建。严禁出现与历史街区环境和风貌格格不入的空间体型、色彩、材质等,并在规划设计中引导单体建筑设计创造出体现历史街区传统特色的新建筑。 “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并结合历史文献,翙岗村的人文底蕴并不亚于荻浦村和环溪村。因此,今后对传统的民风民情、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要继承和发扬其精华。”叶馆长说,结合名人留下的美文墨宝,结合展示区,展出其历史名人在翙岗留下的足迹。考虑在传统文化展览区,展示翙岗注重礼仪的传统,以及庙会、节庆、婚嫁、服饰等相关民俗;在传统手工业区,展示工具和机械制作、农畜产品加工、织梁缝纫、编织扎制等传统工艺。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翙岗村的宝,更是桐庐的宝,所以今后不管是在保护力度上,还是开发利用上,作为我们文化部门,必定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不仅要加大保护的指导力度,还要把维修基金向翙岗村倾斜,尽早地将这些古建筑修缮好、保护好,让他们有机会焕发‘第二春’。”叶馆长坚定地说。 |
原标题: “如果再不保护,恐怕就来不及了” |
作者:记者 郑 磊 钱 晶/文 黄 强/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