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助困让困难群众生活更幸福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01月15日 08:26:32 星期三 |
![]() 城南街道金中村下城自然村村民洪来兴在给自家阳台安装升降晾衣架。 时值隆冬,我县百姓却品尝着温暖的“民生盛宴”。老人安享晚年,无限幸福。去年,我县将春节慰问标准从300元提高到500元;我县困难群众低保标准调整为农村居民每人每月336元,城镇居民每人每月480元;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标准从最高3000元提高到最高5000元或8000元;大病致贫帮扶公益金救助门槛从10万元降到8万元;260户农村困难家庭完成了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 1月13日,来到城南街道金中村下城自然村,一栋两层小楼映入眼帘,村民洪来兴正在给自家阳台安装升降晾衣架。“这个月18号要‘进新屋’,今年就在新屋过年喽!”洪来兴咧开了嘴呵呵地笑着。他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洪来兴胃不好,平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便出去帮忙打点零工。妻子先天失明,17岁的女儿还在读书,一家人生活异常艰苦。 以前,洪来兴一家居住在一间老房子里,据他回忆,这间老房子还是曾祖父手里留下来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晴天还能住人,一到下雨天,房子漏雨漏得厉害,他和家人只能到叔叔的房子里避雨,等天晴了再回到老屋居住。住上一间能遮风挡雨的新屋便成了洪来兴一直以来的梦想。去年,他向街道提出危旧房改造申请,8月5日,他的新屋正式动工,在亲戚的资助下,如今新屋的外立面和内部装修已基本完工。“如果不是危旧房改造的政策,我可能到现在都下不了这个决心,补助款全部拿到手有4万多元呢。”再过几天便能正式入住新屋,洪来兴的心里无限喜悦,“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去年,城南街道还有9户家庭享受到危旧房改造的政策,改善了居住条件。我县计划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60户,经农户申请、村委代表评议、乡镇审查公示、县救助办核准等程序,符合救助条件的有260户。目前已经全部完工,去年12月初,县救助办组织对260户困难户进行了竣工验收。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体感受人间真情,村级养老互助队让老人的物质和精神有了双重保障。去年3月,钟山乡陇西村老人叶明贵下地干活在田间摔了一跤,脚后跟粉碎性骨折。养老互助队队员童成松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把老人背下田坎并送到医院检查。现在快一年了,老人的脚还没完全痊愈,仍需借助轮椅生活。在这段时间里,童成松坚持隔几天就提着水果和一些糕点步行半小时去看望叶明贵老人。在他的悉心关怀下,叶明贵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但心情依旧很开朗。 童成松体贴周到的付出让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这让该村养老互助队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也让远在外地工作、父母独自在家的子女感到特别放心。在杭州工作的单亲家庭的刘女士说:“对我这样在外工作的人来说,最怕独自生活的亲人身体不好又没人知道。不过自从村里互助队成立后,这种烦恼几乎没有了,他们知道村里每个老人的情况。” 陇西村自三年前开展村级养老互助以来,一直是该乡老龄互助的典范。经过三年发展,该村的养老互助队稳定、良好的做法已形成常态。据该村老年协会会长陆银松介绍,和县里其他老龄互助类似,陇西村养老互助队的服务也大致分为日常照料、精神帮扶、调解纠纷等内容,但值得一提的是隐藏在这些常规服务下的细致关怀。陆银松说:“我们的养老互助队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天一敲门,一天一见面,确保那些身体虚弱的老人每天都平安。现在这都是大家的习惯。如果哪一天不这么做了,反而不踏实。” 去年,我县成为“中国长寿之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202家,照料中心68家,老年食堂75家,托老所55家;全县202个行政村、社区均建立养老互助会,设立互助分会166个,互助小组1625个,帮扶结对老人7.7万人;4362名老人获得政府提供的每月3~30个小时的福利性服务,占老年人总数的5.6%。
|
原标题: 养老助困让困难群众生活更幸福 |
作者:(记者 邵惠燕 通讯员 钟玲/文 记者 胡一锋/摄)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