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你做对了几条?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12月15日 09:00:24 星期日 |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这是针对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而确定的。核心信息涉及到了市民平日里的用药原则、药品存放要求以及购买药品要注意的事项等等。针对这样的核心信息,很多人开始对照自己的用药经历,是否也存在着“不科学”的用药情况。为此,记者也采访了相关人士,了解市民对于用药的知识的了解情况。 ![]() 输液要谨慎 用药要规范 市民钱女士前不久患了感冒,体温也一下子窜到了38.5摄氏度。于是,钱女士决定到医院去挂两瓶盐水,压一压感冒病毒。“我到了医院就要求医生给我开几瓶盐水,让感冒好的快一点,结果医生拒绝了我的要求,只给我开了一些感冒药。”钱女士觉得纳闷不解,在她的用药理念中,挂盐水是“最好”的治病方法。 像钱女士这样的“理念”在市民当中占大多数,很多患者到了医院就诊就直接告诉医生,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药,要多少,医生的角色顿时变成了“配药的小厮”,而不再提供专业的就诊服务。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余红丽告诉记者,在这次的合理用药的核心信息中明确提出了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是一个理念上的挑战。“挂盐水在很多患者的心中,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而没有一个科学的用药理念,输液是非常慎重的。”余主任解释说,口服药物相对安全,需经过胃肠道吸收,起效慢,但并不意味着口服药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有的口服药也会产生皮疹等不良反应。因此,能不用药最好不用。 反客为主 吃药全凭自己主观臆断 又例如最常见的感冒病状,药店里也有很多非处方药出售,患者会在原有的用量上再加上一定的剂量,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吃法会让病好的快一些。余主任说,其实这样随意的吃药是非常不正确的,更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儿童用药,家长会在成人的用量上随意减少一半,但其实这样的减量服用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儿童的用药剂量是根据其体重来确定的,并不是简单的“成人的一半”。 “儿童用药有两大问题,一是儿科专用药物较少,二是很多家长认为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只是剂量的不同”,余主任说,医院里有一部分儿科用药,也是把成人用药分割后使用。由于小儿用药剂量很小,都是按1/2片、1/3片或两三毫升计算,药师在分割药物时要十分小心,甚至要用特定方法加入稀释剂之后才能分均匀。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这个技术是无法掌握的。小儿的脏器未发育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不健全,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差,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因此,很多成人用的药即使减小剂量,小儿也不宜服用。 学会看药品说明书 “补药”不能长期吃 除了用药方面存在的随意性大,学会看药品说明书也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用药关键。 “服药前,须仔细看药品说明书。”余主任介绍,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都是必读内容,从医院配发出去的药品,都会在药品外包装上注明服用的注意事项等。如有的药品会注明孕妇或儿童禁用;有的感冒药会注明不能同时服用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否则药效叠加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等。“有的人为了节省药箱的容量,会把药品外包装和说明书扔掉,等到再次吃药时,早就把各种注意事项忘光了,应养成保留药品说明书的习惯。”余主任说,很多药品在存放条件上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温度上的要求、阳光照射上的要求等。 此外,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合理用药核心信息中,特别对服药时间进行了提醒。余主任介绍,是药三分毒,哪怕是出于保健、养生的目的,吃些自己认为是“补药”的药物,也不能长时间服用。除非出于治疗需要,否则不要长期服用。 |
原标题: 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你做对了几条? |
作者:记者 钱 晶 文 胡一锋 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