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分类渐成体系村民环保意识提高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12月13日 09:17:49 星期五 |
我县从两年前开始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一批批新型分类垃圾箱纷纷亮相于阳山畈村、新龙村、双溪村等,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而与城市垃圾分类不同的是,农村垃圾是以是否堆肥为区分的,像剩菜剩饭、果皮等一些会腐烂的垃圾就属于可堆肥,瓶瓶罐罐之类就是不可堆肥。近期,记者走访了几个农村垃圾分类的试行点,发现大多数村民都能按要求分类垃圾,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 “有了这几个垃圾桶后,我们村的卫生环境可改善了不少。”日前,走进分水镇新龙村,村民杨水仙正拎着一袋垃圾,慢慢地走到院子里的垃圾桶边,将红色塑料袋里菜叶、果皮等垃圾倒入蓝色垃圾桶,同时又将红色塑料袋扔入黄色垃圾桶中。“村里刚开始给我们分垃圾桶的时候,特别不习惯,有时还会顺手扔错垃圾桶。”杨水仙表示,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人,由于农村的管理比较开放,很多人仍有随手扔垃圾的习惯。“自从垃圾分类后,村干部们还特地上门教我们该如何分类,挺好记的,区分能不能烂就行。”杨水仙笑呵呵地说。 随后,记者走访了几户农户,发现村民们都能让垃圾各自“回家”。“蓝的放生活垃圾,黄的放工业垃圾。这样分类起来多好啊。”“环境好,老年人身体也健康。”该村村民纷纷表示,垃圾分类改善了村里的环境,以前走进新龙村哪里有那么整洁干净。 “垃圾桶上都有提示的,村民们一看就能看出。”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刚开始试行的时候存在比较大的难度,村民对垃圾分类的概念比较欠缺,经过县环保局和村里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现在大多数村民都能按要求处理垃圾。 据该村干部介绍,新龙村共有三个自然村,过去垃圾基本上是各村就地处理的,由于没有固定的垃圾填埋场,一到刮风下雨,垃圾就会被冲刷得到处都是。从今年4月份起,他们实施了垃圾分类处理后,家家户户也都配备了垃圾桶,目前该村总共有800多只分类垃圾桶。 除了分水镇新龙村外,横村镇双溪村也是农村垃圾分类的一个试点。每家每户门前都有黄、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黄色的存放厨余垃圾、烂水果、畜禽排泄物等可堆肥有机垃圾,绿色的存放塑料袋、包装盒等不可堆肥垃圾。 “我现在都很习惯了,有时候别人不小心扔错,我都会‘忍不住’说几句。”正在门前打扫卫生的袁云荷表示,她在村里开小店已经有6年了,自去年村里试行垃圾分类以来,小店周围的环境都好了很多。“以前一些村民买了东西,外包装壳都会随手乱扔,如今垃圾桶摆在了店门口醒目的位置,大家也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 据了解,双溪村有两名垃圾管理员,他们各司其职,将分类的垃圾统一进行处理。“根据垃圾桶的颜色,两名工作人员分线收集。”今年30岁的王彩芬正在处理厨房垃圾,她告诉记者,村里的垃圾管理员每天要对每户村民的可回收垃圾进行收集,然后运到村里的垃圾中转站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机里发酵。 虽然双溪村的大多数村民都能自觉将垃圾分类,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个别的垃圾桶已经出现了残损的现象,一些垃圾桶盖已“不翼而飞”或者被“张冠李戴”,黄色垃圾桶上盖的是绿色桶盖。此外,记者还发现,其中一户农户家门口的黄色垃圾桶中,盛满了建筑垃圾以及废旧的皮鞋等不可回收的垃圾,垃圾桶外面都是喜糖盒和塑料袋,不免有些煞风景。 “按照我县的既定目标,农村垃圾分类的模式,还将复制到全县境内72个行政村,到2014年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行政村全覆盖目标。”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们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并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真正地将垃圾变为“宝物”。 此外,目前横村镇24个行政村中除阳山畈村、双溪村已经建成运行外,其他22个行政村根据区域分布、人口密度,按照“因地制宜、就近消纳、资源共享”的原则,确定了17个垃圾分类处理站的布点规划。“现已完成17个站点站房的建设,目前正抓紧安装设备。”该负责人表示,他们打算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2014年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
|
原标题: 农村垃圾分类渐成体系村民环保意识提高 |
作者:记者 叶 晶/文 黄 强/摄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