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日子 |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7月14日 08:02:39 |
| ■ 徐红霞 晨光正在画城上空盘旋,初醒的太阳落在了对面桐君山的白塔之巅,观景台上那三棵百年老樟悄悄地伸开绿荫如盖的手掌,我和夫君邓带着小孙子又一次沐浴在滨江公园的晨曦中。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相看两不厌,唯有富春江。这条流淌了几千年的母亲河,不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更流淌着历史,流淌着人文,流淌着哲学。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赞誉这一江春水,这些佳作把“无声诗与有声画”的富春山水美景写尽画绝,难怪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慕名前来一睹富春江的风采。 观景台上,凭栏远眺,长虹卧波,南北车水马龙,东西黄金左岸。如此良辰美景怎不教人深深陶醉?家住滨江,春夏秋冬,晨昏昼夜,晴雨雾雪,四季美景交替变幻,是何等难得的享受。 观景台的下面就是以前的下杭埠渡口,想起船埠头,一件亲身经历的陈年往事立马浮现在我的脑海中,1987年7月的一个清晨,我去江北开元街的包家弄口菜场卖菜,彼时的我已经怀胎8个月,夫君邓挑着一担小白菜,我一手拿着小凳,一手拿着秤,跟在后面。那时候,富春江上还没有桥,人们南来北往全部都靠渡船,“走遍天下路,难过下杭渡。”,一条富春江,不是天堑,但对我们这些家住江南的农民来说,心理距离却胜似天堑,只见船埠头挤满了准备去城里的人,推独轮车的、挑菜的、挑箩筐的、挑着空粪桶的,(县城有个环卫所,有劳力的社员都抢着去挑粪,生产队除了给每个社员记工分还补贴一角钱)、挎着大竹篮的、背着鸡笼的、上班的、上学的、探亲访友的、看病的……把埠头挤得水泄不通,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把船盼来了,没等船完全靠岸,大家就争先恐后拼命往船上挤,唯恐赶不上这一趟又要等很久,尤其是我们这些赶早市就更加着急,生怕错过卖东西的最佳时间,不一会儿,我就被挤到了后面,邓挑着菜先挤进了船舱,根本就无法照顾我,船工见人已经载满,就准备开船了,假如我挤不上这趟船,那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担菜咋办?正指望着能卖点钱补贴家用。邓把菜挑到菜场后还得去干别的活,菜由我来卖,一想到此,我也顾不上那么多,抬腿就往船上跨,由于重心不稳,又没有扶手可抓,一下就仰面朝天掉进了江里,听到船上有人大喊:“大肚皮掉江里了!”,幸得上苍庇佑,那一天的江水比较浅,虽然不会游泳,我们母女最终还是有惊无险,逢凶化吉。那时候,常常有人因为挤渡船掉进江中丢掉性命。 草长莺飞,沧桑巨变。1991年10月26日,富春江一桥建成通车,从此彻底改变了“一江隔南北,两岸长相叹”的无奈局面,1996年富春江二桥通车,2008年,县城滨江区块拆迁完成,政府大投入改造滨江,下杭埠、渡口队、赵家弄、戴家、方家的老百姓作别了往日的平房陋巷,住进了与富春峰景相媲美的大联滨江小区,高大上的桐庐城市展示中心横空出世, “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这些曾经的“泥腿子”真正过上了“开轩面桐江,把酒话幸福”的诗意生活。 近些年,桐庐魅力四射,惊艳八方,美誉接踵而至,“全国百强县”“中国最美县”“全国文明城市”“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之一”;桐庐处处是新诗!新旧《富春山居图》早已逊色,诗画桐庐成了人人向往的风水宝地。 唐诗西路上遛着娃,老少3人吹着古诗词大咖们曾经吹过的风;沿着他们的足迹,徜徉在浩瀚的古诗词中,花间置酒单挑李白“将敬酒,杯莫停!”;煮茗论道携手苏轼“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张若虚傾情演奏“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衣食无忧,生病有医保、西湖益联保;磕磕碰碰有意外险,月月领着养老金、过节还有慰问金;老人们乐呵呵地说:“共产党比儿子女儿还要好!” 不远处,有人正喜洋洋地跳着《好日子》的舞蹈,“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醉美桐庐人,天天都是好日子! |
| 原标题: 好日子 |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