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景山阻击战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9月09日 08:31:54 |
■江娇芬 1940年10月,日本侵略者集中6000余兵力,分五路扫荡富阳、新登两县后,乘夜渡江,继续进犯江南一带。10月12日,其中一股日军窜到富阳场口镇,在场口镇学堂山宿营,企图在桐庐与富阳交界处抢粮食。国军79师得到紧急情报后,师长段霖茂急率235团、237团从诸暨赶去阻击。据深澳年逾九十的村民申屠能荣回忆:国军于12日晚十一点左右赶到深澳,指挥部驻扎在深澳村怀荆堂,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作战方案。会议决定兵分两路,包围驻扎在学堂山的日军。一路由深澳乡绅申屠鸿猷带路,经上图山、东村坞,过滚龙坞包围学堂山。另一路由村民申屠健生带路,经下图山、罗汉垅、蜈蚣田塍、百丈坞、屠庄,直达学堂山脚,此地与日军驻地相距千米左右。此时,天已微明,刚到学堂山脚的国军突然被日军哨兵发现,日军立即开枪射击,就这样,一场激战打响了。 13日晚上,国军79师237团赶到了景山乡(今常安镇)的沧头(沧洲)村。14日凌晨,日军沿壶源溪到达大田。国军紧追其后,越过田垅,经香草墩到黄泥山头,上凤仪山后立即设阵迎敌。此时的日军,想渡溪回撤已经来不及,想继续往前逃跑更是困难,因为那段山路非常狭小,名为“石门”,仅能一人行走。所以日军只能转头迎战。 队伍中有位名叫王中领的,是79师235团3营3排的排长,是目前已知的参战者中唯一的一位健在者。据他说,当时79师的前卫237团抢占了沧头、六石坎北端一带的黄泥山高地,235团占领了小天竹、干山坞、烈坞等高地。迫击炮营分别设在塔石岭和景山坞东侧的高地上。日军占领了六石坎、香草墩以及香草墩南侧的高地后,在六石坎构筑了两个炮阵,在香草墩南侧的高地构筑了机枪阵,还配置了数门轻重机枪。14日6时左右,日军以炮火猛轰79师,然后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向79师的右翼237团阵地发起冲锋。237团沉着应战,在炮兵的支援下,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七时左右,日军又向79师的左翼235团发起进攻,235团官兵奋力反击。守在小天竹、干山坞阵地的235团3营7连1排伤亡最大,排长杨锡泰英勇牺牲,连长急调二排增援,才稳住了局面。 日军倚仗优良的武器,向79师发起了全线进攻,79师一度伤亡很大,但抗日将士仍奋勇杀敌,打退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战斗到中午,形势发生转变,日军眼看就要溃败,此时突然有三架敌机前来支援,两架投炸弹,一架用机枪扫射,坚守在长山岗一线的将士几乎全部牺牲,阵地一度失守。师部立即派235团第1营前往增援,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又夺回了阵地。师部又命令驻守在景山坞村的主力部队,立即从左翼插入,抢占小天竺山制高点,集中炮火向日军发起进攻。自13日起,国军与日军激战了三昼夜,肉搏十八次,场面十分壮烈。后来,日军一架战机被击落,另两架狼狈逃跑,日军失去了飞机的配合,顿时大乱,只得慌忙向龙门方向逃窜。此战在历史上称为“景山阻击战”。 景山位于桐庐环溪乡(今江南镇)青源村与富阳景山乡(今常安镇)景山村交界处。此山两地叫法不一,桐庐当地人称“景山岭”,富阳人则称“青草岭”,实为同一座山岭。值得一提的是,景山阻击战时,山岭附近群众自发组织支持抗日,为国军送水送粮和送伤员。据青源村年过九旬的潘金佘老人回忆,当年他只有十几岁,亲眼看见许多人抬着伤员从景山岭下来,国军还一路安抚村中百姓不要怕,日军已被打跑了。很多伤员先被送到青源村吴家祠堂,不久又由青源群众送到环溪祠堂,再送到深澳黄程庙,然后又送到荷村开口庙和常乐寺,就这样,一村送一村,一直送到桐庐。那时因交通不便,运送全靠两条腿,难免路上延误,加上一路颠簸,又缺医少药,致使途中一些重伤员不幸身亡,就由当地群众接手,就地掩埋。景山战役结束后,景山乡和环溪乡两地群众,主动上景山岭战地为阵亡国军收尸,就地安葬了一批。1941年,景山乡民众在距离战场不远的地方(今常安镇东风村黄金自然村)立了一块“陆军七十九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纪念在此次战役中阵亡的148名将士,碑文记载了这次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以及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官兵姓名。 2019年1月10日,富阳常安镇“景山阻击战”纪念公园正式开园。该园位于距离纪念碑旧址300米远的紫和山上,紫和山海拔100米,位于桐常线公路边。在紫和山顶可以看到景山阻击战战场的全景。在景山乡民众立碑的同年(1941年),桐庐县环溪、深浦(今江南镇)两地群众,在徐畈墩头也立了一块景山阻击战纪念碑,并在环溪祠堂里祭奠抗日将士英灵。据村里潘金佘老人说,当时他还是一名小学生,也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祭奠活动。令人遗憾的是,立在徐畈墩头上的纪念碑现已不存,但79师235团、237团全体将士英勇顽强阻击日寇的英雄事迹,当地群众永远也不会忘记。 |
原标题: 抗战烽火——景山阻击战 |
作者: 网络编辑:吴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