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十九泉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3月11日 08:20:30 |
■邱升阳 据万历《严州府志》记载:“十九泉,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钓台下。泉甚甘美……” 民国期间,钓台下有“天下第十九泉”亭,1968年底富春江大坝建成蓄水后,泉亭被没入水中。1984年桐庐县政府在原址附近复建泉亭,并于临江处重建“清风轩”古楼,为品茗处。严子陵钓台山麓,有已故沙孟海先生所写的“天下第十九泉”石碑一方。 天下第十九泉——严陵滩水,位于桐庐县城西富春山下的富春江边。在富春山半山腰,有两块大磐石,耸立东西,称为严子陵钓台东台和西台。说起钓台,不得不说两个历史人物,一个叫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因不愿入仕,隐居桐庐富春山,常在富春江畔垂钓。另一个叫谢翱,字皋羽,南朝长溪(今福建福安市)人,为抗金名将文天祥咨事参军,文天祥兵败被害,谢翱在严子陵钓台——西台设灵位哭祭。如今,在东西两台各建有石亭一座,临江还有建于北宋景祐年间的严先生祠。 根据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记载,唐代品泉名家刘伯刍,根据游历所至,排列出七个地方的水最宜煎茶,进而又将这七个地方的水分为七等。后来,张又新又到了刘伯刍没有到过的两浙地区,来到当年严子陵钓鱼的地方,即严陵滩,品茗试水后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处的水至清,水味甚佳,即使所煎的茶是次等茶,用上严子陵滩水煎茶,皆至芳香。而用此水煎上等茶,更是清新香醇。因而张又新认为,严子陵滩水超过刘伯刍品为第一的扬子江南泠水。万历《严州府志卷之七》记载:“唐张又新云:‘客有熟识两浙者,自言搜访未尽,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严子陵滩,其溪至清,水色深翠,家人辈用陈黑坏茶煎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又愈于扬子江南泠殊远矣。’” 唐代茶圣陆羽,来到严光垂钓的严子陵滩水,品茗试水后,通过认真比较,认为此水甘洌,味清嘉,在天下二十个最宜茶水品中,名列第十九,于是又有“天下第十九泉”之称。“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他在《茶经》上这样写道。 陆羽,字鸿渐,唐代复陵(今湖北天门)人。著有《茶经》三卷、《茶记》一卷、《顾诸山记》二卷,共六十余卷。后来朝廷曾诏拜他太子文学,迁太常夺太视,但他都一一回绝。陆羽在《茶经》中介绍了唐代8大茶区,43个茶叶品牌,其中写道:“武昌、庐江、晋陵好茗而不及桐庐。” 明代的徐献忠,步前人后尘,到严子陵滩鉴水试茗后,在他的《水品全轶》中也提到了用桐庐严子陵滩水煎茶,其味道在扬子江南泠水之上。并进而指出,严陵滩水最佳处是在严子陵钓台之下,滩溪之水在此回旋,当属澄寂停留之处,只有沿陡立的台蹬上下,或者驾舟至台下,才能取得。真是佳水难求啊! 严子陵钓台不远处的桐君山,历史上是名茶产地。有诗云“君云山探雀舌,富春碧水煮龙团;君山凝成云雾质,仙庐飘出万里香”,曾有产雀舌茶的桐君山和煮龙团贡茶的富春水之采茶品茗图,诗情画意,令人向往不已。宋代,沿富春江两岸山区普遍植茶。范仲淹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任睦州知州时,在境内看到广植茶树、春茶欣欣向荣的景象写道:“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春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潇洒桐庐郡》十绝),正是这番情景的真实写照。 严子陵钓台,坐落在被誉为“清丽奇绝,绵峰绣岭”的富春山山腰,钓台不仅山美,水也甚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清初著名文学家、文论家郑日奎在他的《游钓台记》中所述,他虽未亲自登山,欲舣舟一登,而憾帆行峰转,瞻望不及矣,但对“严子陵钓台及十九泉”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如同舍舟登上山巅,“神游”得非常痛快。 我揣想,严子陵先生披着羊裘在富春江边钓鱼,很多时候钓到的是鲥鱼。夜深人静,子陵先生用钓台的泉水(十九泉)煮茶,茶是富春山上的新茶,吃的米蔬都是自己种的,有明月清风相伴,闲适时吟吟诗,确实强过入仕为官。怪不得他到京城皇宫住了几日就要逃到这里来隐居了。 十九泉水澄明甘洌,桐庐诸多名茶色翠味醇,呷上一口淡淡的泉水,清爽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思绪在此刻停滞,眼前山光水色如兰的气息,泉水的恬静,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淡淡地沁人心脾。偶尔竹林中传来一两声鸟鸣,和着清风流泉,使悠悠钓台古迹显得愈发静谧幽远,玄妙莫测,这是何等的享受啊! 宋代诗人陈埙写诗这样赞美钓台“十九泉”: 十年不泛钓台船, 梦想高风日月边。 今日偶然无住著, 再尝滩下煮茶泉。 |
原标题: 天下第十九泉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