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印象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3月04日 09:31:52 |
■欧君武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每当读到这两行诗句,仿佛又看到在远古的岁月里黄公望老人,漂着那一叶扁舟出没在美丽的富春江上,帐着一江的茫茫雾幔,一边煮着老酒,一边用那支七寸长毫丈量着《富春山居图》在后人眼中的高度。黄公望老人走了,《富春山居图》还在,富春江还在,桐庐还在。 第一次走进桐庐是在2010年,当时我随团前来杭州招商考察,有幸在桐庐住了一晚,那次与桐庐的相遇虽然短暂,但在我内心深处烙下了“富春江畔,潇洒桐庐”的印记。 或许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我做梦也没想到,在一个生长着希望和梦想的季节里,生长在贵州、工作在贵州的我,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杭州美丽的桐庐,于是桐庐的山桐庐水桐庐的人,又一次真真切切地走进我的人生履历。 又到桐庐,注定是我人生中一次绽放的美丽。 桐庐小城依偎在美丽的富春江南岸上,仰山依水的,可谓上山可摘月,下水可捞鱼。站在桐君山上远望,那居于小城核心位置的中心广场,枕着长长迎春南路,从富春江二桥一依带水地一路走来,占尽了天时、占尽了地利、占尽了人和,如同一只雄鹰,正梳理自己丰满的羽翼,蓄势欲飞。 在桐庐的那段日子里,我常走在迎春南路上。一个晚秋的周末,阳光已经变得无限温柔,清风习习的甚是凉爽,这是真正的典型江南天气。晚饭后放下一天工作的疲惫,独自一人沿着宽敞的迎春大道走走。晚霞的余光漫过河对岸的桐君山,如梦如幻地飘来,一袭袭地罩在迎春南路两旁的高楼大厦上,仿佛一时间迎春南路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商务楼宇里,不仅藏有四面八方而来财富,更彰显清新淡雅的人性之美,如同拔地而起盛开的朵朵青莲。 沿着迎春南路慢慢地阅览着一路的风景,高楼、道路、绿地、广场有规则的排列,不禁惊叹泼墨绘画桐庐这一纸彩图的丹青写手具有何等的长远睿智与博大的胸怀。仅凭这一点,富有智慧的桐庐人在迎春南路上划的这个圈,足以让五湖四海之人在此堆金砌玉、擒虎捉龙。我真的很庆幸,此生能够再次走进桐庐,走进这美丽的画城,走进这一方哪怕是种上一粒石子,秋天也可长出财富的沃土,可能是上天圆我前世千年的修炼。 听说天南海北的商客们不约而同地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慕名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而来到桐庐。也许黄公望老人的《富春山居图》只是一种怀旧与记忆的美,在他们的信念里要自己着手在美丽的富春江南岸,桐庐这片沃土上,凭借这“上风上水”的优势,用智慧和执着重新绣一幅《富春新居图》作为财富留给后人。于是在宽敞的迎春南路两旁,便如雨后春笋般的有序地长出一幢幢创业的高楼。这是迎春街之幸,也是桐庐之幸,更是时代之幸。 不知不觉间明月已经升空,走在迎春路上,踏着一朵一朵从高楼间隙中飘下来的月光,仿佛软绵绵的顿感舒心舒肺。街道上的华灯交织着月影铺了一地都是,这是不是传说中天堂上街景?天堂没有人去过,我猜想天堂是虚拟的,即使再美也比不过此景。 迎春南路宽敞而又笔直,是桐庐县城重要的标志。虽然夜已渐深,看着街道上仍是川流不息的过往车辆和来来往往并操着不同口音的行人,感受着桐庐前进的脚步是那样有力且有节奏,突然,被这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充填着身心,顿觉热血沸腾,莫名地产生一种独钟于桐庐这片热土的冲动。正如我修改了郑愁予的诗。“我打桐庐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嘟嘟的车鸣不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愿做过客,我只想是个归人。” 走在迎春街上,我真切地认识到了她的高雅与魅力,迎春街是桐庐的,而桐庐是天下的。 |
原标题: 桐庐印象 |
作者:欧君武 网络编辑:叶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