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红色教育基地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3月11日 08:22:35 |
永远的红色教育基地 ——记百岁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 ■刘月萍 分水镇百岁坊村是个山清水秀非常适宜养生的地方,这里的百岁老人屡见不鲜,或许这就是村名的由来。百岁坊村的老书记陆爱华今年已经91岁高龄了,他腰板挺直,思路清晰,神清气爽,胸前佩戴的共产党党徽熠熠生辉。当我们提起这里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和曾经发生的红军故事时,他的情绪一下子兴奋起来。 时光回到难忘的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反动派不去积极抗日,反而加紧了对中央苏区工农红军的“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中国共产党派出由红七军团组成的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1月,抗日先遣队第十九师三千余人,在师长寻淮洲的率领下,从瑞金出发,先后转战闽、浙、皖、赣边境地区,在白马一举击败浙保副指挥蒋志英所率两个团的尾追之敌,经上方镇,渡新安江,向分水挺进。 11月29日,红军第十九师三个团从淳安梅口出发,过岔口、翻探汉岭,东向袭击分水,路过百岁坊。陆爱华那时候还是个6岁的孩子,他记得那天村里进来了好多扛枪的军人。那些人很年轻,见到百姓非常和气也非常热情,他家里住进了一个连长和三个战士。那连长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把自己身上用红带子系着的一个搪瓷碗送给了他;又掏出一盒天娇牌香烟送给他的父亲,说是打土豪得来的。他那时还小,但莫名的就对这些军人很亲近,后来他知道这些身穿灰布军装的军人叫红军。红军白天发传单刷标语,他也屁颠颠地跟着。红军对大人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卖国求荣的行径,他虽然听不懂,但知道那是很重要的大事。以前村民听国民党说红军来了要“杀人放火”,要“共产共妻”,大家都吓得不得了。等红军真的来了,才知道以前的那些都是骗人的鬼话。红军不仅不拿老百姓的东西,还把打土豪得来的东西分给百姓。谣言不攻自破,老百姓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才是抗日的队伍,是劳苦大众真正可以信赖和依靠的队伍。红军撤走时,他们村里原来给地主做长工的王槐根、王江龙、方水金、阿路等人毅然加入了红军队伍。 往事历历在目,陆爱华记得村里有座大宅,那是村里大户何一文的家。红军在百岁坊住了三天,抗日先遣队的指挥部就设在何一文家中。那三天枪声不断,战斗此起彼伏。后来他才知道住在那所大宅子里的红军非常了得,那些战斗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当时国民党分水县县长钟诗杰得知红军进入合村要攻打分水,赶紧向省府请求增援。敌人的兵力不仅有县自卫队还有省防军两个连,随后又增加了一个独立旅。29日上午10点,红军大部队抵达合村后,派出侦察连和55团先行出发,经百岁坊、富家、砖山、南堡,沿天目溪直逼分水,准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佯打杭州,实则取道徽州,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北上抗日。下午2点,当红军行进到离分水不到三华里的山脚时,与刚渡过天目溪的国民党独立旅先头部队遭遇,发生激战。这一带地势险要,左边是没有阻挡的天目溪,右边是难以翻越的陡坡。国民党凭借优势火力,居高临下向红军阵地猛烈射击。红军在不利的情况下,与敌人激战4个多小时。为保存实力,11月30日上午红军准备转移。敌独立旅约六七千人一路紧追,红军埋伏在离百岁坊不到3里地的新村顽强狙击,敌我双方在两边山头展开了数次激战,轮流抢占制高点。金紫山、观音庙、笔架山和大墓山,附近的军事高地双方反复争夺,战斗非常激烈。红军不畏敌人的炮火,英勇反击。分水之战,历时一天两夜,肉搏4次,最后抗日先遣队以少胜多,歼敌130多人。这次战斗,抗日先遣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变被动为主动,乘胜进入皖南。 红军途经分水虽只短短三天,但他们对穷人亲如一家的阶级感情,对地方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以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地战斗作风,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陆爱华说那几位红军在他家住了三天就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过,他不知道在他家落脚过的这几位红军,后来是牺牲在革命的路上还是幸福地看到了革命成功,看到新中国的成立。红军虽然走了,但陆爱华心里开始有了念想,长大了也要做红军那样的人。 一晃85年过去了,若不是现任百岁坊村书记卢月明介绍,我根本无法把眼前这间破旧的屋子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联系在一起。据卢书记介绍说,何一文老宅原有三间两弄三进两天井,占地约550平方米。从大门进去,中间是过道,两边上下都是厢房,可住300余人。传统的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非常精美。他家就住在这附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堂屋的木头柱子很粗,得一个成人才围得住,墙上存有“打土豪、分田地”等红军留下来的标语口号。如今前厅正房都已拆除,留下的只有后进一小部分,估计是当时用来堆放杂物的仓库。从残留的地基看,高出地面近五十厘米,依稀可见当初高宅深院的气派。或许正因为这座宅子的宽敞,才被当时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选中作为指挥部。土改后,宅子分给了村里好几户人家。现在剩下的后进房屋基本上看不出屋子的原样。幸好,卢书记的新家就建在这屋子的旧址上,他说自己有个想法,把家里改成一个民宿,主题就是“红色记忆”,再按照自己记忆中的布置恢复老宅部分原样,这样既有特色,又能保护好这个红色遗址。 如今的百岁坊,满目青翠,宜家养人。这里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提醒着后人,这岁月静好的日子,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这里永远是红色教育基地。 |
原标题: 永远的红色教育基地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