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桐庐的轿子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10月15日 08:42:15 |
■乔关生 旧时桐庐,道路崎岖,交通闭塞,陆运依赖人力,轿子是当时特有的交通工具。据记载,县域轿子盛行于清末及民国时期,品类有乌壳轿、花轿、凉轿及兜子。轿帮是红白喜事不可缺少的辅助行业,当地人把轿夫叫做“抬轿佬”。旧时当官的出门坐轿,让人抬着走,其次是财主们,可以花钱雇轿让人抬着赶路。轿夫是个卖气力的苦活,是俗称“三帮”(脚帮、轿帮、船帮)中的一帮,社会地位低下。 当时民间使用较多的是两人抬的乌壳轿,由县衙门自备,有专用的轿夫。到了民国,清朝垮台,县衙门改称县政府,县太爷改称县长,四人抬的专用官轿也已取消,县长外出,多雇用轿行的乌壳轿代步。乌壳轿,又称小轿、黑轿,用细竹篾制作,外涂黑漆,轿顶似龟壳,装饰简单。 桐庐当时还有一种轿叫花轿,又称红轿、彩轿。用精竹篾、木料制作,四角挂有大梭头,上部周围画有小菩萨,三面披红绸,也有嵌挡风玻璃的,轿门上方扎有彩球,轿帘也是红的。花轿通常为接亲所用。旧时花轿接亲,讲究礼俗:是日,花轿接亲,迎亲队伍至女方村口,用奏乐放鞭炮报讯待迎。花轿一到女方家门口,新郎进屋不许踏门槛,并在厨下拜见岳母,聆听吩咐。新娘梳妆打扮完毕,新郎和新娘拜别长辈,伴娘搀着新娘,新娘在哭声中上花轿。花轿顶上系万年青,以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花轿返程,新郎由新娘之父或兄介入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步回新郎家。花轿停在新郎家的堂屋门前,鸣炮奏乐相迎。伴娘上前掀起轿帘,将新娘接下轿步入正堂,然后新郎新娘拜堂成亲。 1985年6月,我在编写《桐庐县交通志》调查收集民间资料时,发现我县百江镇京塘坞村雷友根家,有一顶放在阁楼保存了40多年的花轿,实属希罕。而今,见花轿已不足为奇,莪山畲族乡龙凤村把“迎亲抬花轿”表演的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元素中,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颇受游客喜爱。 此外还有一种轿叫凉轿,又称藤轿,用藤椅改装,上加布蓬,两杆作扶手,轿身轻便,拆装简易。凉轿为普通轿子,乡村财主外出或接郎中出诊常用。 另有一种类似轿子的称之为“兜子”,又称“爬山虎”。制作简单,双杆中加座板,座板下挂踏板,翻山越岭灵活自如,常为山区接客所用。 |
原标题: 旧时桐庐的轿子 |
作者: 网络编辑:吴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