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佯在故事的天地里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3月15日 07:43:35 星期五 |
杭州地区有两个“中国故事之乡”,其中一个是我们桐庐。 说起桐庐的故事,人们不会忘记吴文昶老师,他是“江南故事大王”,在故事讲述和创作方面素有盛名。他最大的贡献是培养了一批故事新秀,现在仍活跃在桐庐的故事文坛上。 桐庐创建“中国故事之乡”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有老一辈的“传帮带”,还有个成功之处,那就是县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有个故事沙龙。参加沙龙的会员都知道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谁第一个提出的“故事毛坯”,著作权就归谁所有,只有他回去后可以根据大家的点子和讨论的情节修改这个故事。 几乎每个月至少有一个晚上,来自各地的不同职业的会员,都会如约来到县文化中心会议室或828工作室探讨故事作品。平日静谧的场所不时发出热烈的讨论声和爽朗的笑声。 许多故事精品就是通过沙龙的集体智慧磨出来的。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会员黄水晶的作品《军人》,这个作品是作者取材于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那是90年代的一个初夏,作者从杭州回桐庐,在富阳与桐庐交界处遇上了洪水,客车被洪水所阻,车上的男乘客都下车推车,唯有一名军官端坐在位子上无动于衷。作者曾经当过兵,这军官的行为深深刺激他,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总想写篇文章来鞭挞这个军官的行为。于是在沙龙上,他把这个想法和盘托出。吴文昶老师听了后说:“生活中有很多阴暗面,但文学的任务是引人向善,引人向上。”吴老师建议黄水晶往好的方面去写这个军人。同时抛出一个问题:这个军人不下来推车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吴老师的去世,桐庐的故事沙龙也“搁浅”了几年,黄水晶的这个故事也同样搁下了。这几年,桐庐的故事又活跃了起来,黄水晶又想起了这个搁浅的故事。在2007年的一次故事沙龙上,黄水晶为这个军官不下来推车给出的理由是:他是残疾军人,双腿在一次训练中因抢救战友而失去了,现在是安上假肢,外人丝毫看不出他残疾。大家听后都拍手叫好。接着又讨论如何把“包袱”甩出来,也就是怎样“露底”。在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觉得陈敏珠老师的想法最好:车过洪水,天已黑了,乘客投宿旅店。恰好与这个军官同住一个房间,半夜才发现那个军官正在对自己假肢双腿“大卸八块”,于是真相大白。 按说这样写就是一个好故事了。在第二次沙龙上,当黄老师把自己写成的稿子读给大家听之后,朱芝云老师总觉得还不够完美,她提议还应该在结尾加上一笔:军官这次回来是为了了却一桩心愿,他不想拖累深爱的恋人。这样既让军官之行有个圆满的交代,又提升了他的思想境界。 就这样,黄老师的这篇稿子,经历了漫长的10年的磨砺,凝聚了沙龙多位老师的智慧,最终一举夺得全国红色故事大赛金奖。这正如黄老师在领奖感言所说的:“千言万语并一句说吧,我的作品《军人》之所以能得奖,这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是我们桐庐民协集体智慧的结晶。” 受益故事沙龙的何止黄老师一人?我自己也是受益者之一。就拿我的一个故事作品《打水漂的3万元》来说吧,那是2011年七、八月间,沙龙要求每人事先准备一个故事点子,也可以是故事的大致设想,我准备了一个廉政方面的故事。想到现在一些人喜欢送礼,我就想,可不可以有这样一个老汉,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工作,忍着病痛去送礼。为了使情节富有新意,我设计让这个老汉去给局长送礼,后来他儿子顺利被录用,而且不到一年就提拔了。老汉自以为有功。殊不知,局长根本没收到老汉的3万现金的大礼。局长是个好局长,一切都是按章办事,最后还出于人道给老汉捐款治病。 在沙龙上,当我说了这个构思后,大家一致认为总体“可行”,但有个老师提出一个疑点:为什么老汉以为把3万块钱送给局长,而实际上局长并没收到这笔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用自己的生活积累来加以补充。 回去之后,我结合大家的意见把它写了出来。在第二次沙龙上,我读了自己修改的故事后,诸多老师又提了不少意见,我又进行了修改。后来投稿时一路“绿灯”,发表在故事期刊《百家故事》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几年来,经过故事沙龙打磨出来的许多作品,有的获得全国大赛金奖,有的在各类故事期刊上发表。2012年,县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故事沙龙先后获得县、市第二届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称号。 |
原标题: 倘佯在故事的天地里 |
作者:■ 丁志峰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