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研究(四)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3月11日 08:14:11 星期一 |
就在今年六月份笔者沉浸于冷静思考之际,随手翻出《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的“毛泽东重视柳永诗词”的记载。细读之余,不禁眼前一亮。该书277-282页记载: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秦观合称秦柳,又与周邦彦合称周柳,有《乐章集》。 毛泽东重视柳永的词。毛泽东说自己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他的故居书房里有一本《乐章集》,在这本专集和《词综》里,毛泽东圈划达三十五首词。有的词是反复圈划的。后面,分别记载了《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满江红·桐川》(三首)注①毛泽东曾多次圈点这三首词。还有《醉蓬莱》词和注释。这些正如该书主编在书的前言所说的“可以窥见毛泽东的诗学观点,审美兴趣,欣赏方式乃至某种独特的审美心态”,“毛泽东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独特眼光,却常常的由此反映出来”。笔者当时就认为,这在柳永事迹研究史上从宋到今绝无仅有极有意义的经典范例。因为《乐章集》中《满江红》词调的词共有四首,把其中三首分离出来,认定并书写成《满江红·桐川》(三首)即《满江红·“暮雨初收”·“访雨寻云”·“万恨千愁”》皆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写的。这个地点就是“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的桐江。而且这三首词主要是写给他崇安老家年轻时原配夫人,即他儿子柳涚生母的。这个经典范例,给我以力量,促使我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心。不罢手,不抛弃。誓必完成对柳永宗祖世族、父母养育、祖母教诲,本人读书,婚姻妻室。子孙后嗣等生态系统的考证探究,还原其历史上原来面貌的既真又实的事迹。 经为时五个月艰苦努力,边学习,边考证,边读解,边复核的方法,:(一)把考证范围分类锁定在三个时期,①福建崇安五夫里以柳崇柳宜及柳永的出生为主的家族史,②柳永返回崇安老家在老家读书苦读词学,娶妻生子,赴京应试,直至临轩遭黜后,返还闽北乡里的历史中,与原配夫人关系为重点的历史真象。③柳永登第为官后,从泗州判官到任开始,与一媚丽歌女惓惓相恋,终娶为继室夫人的婚恋史。(二)依据史料学理念。将有关的核心史料和辅助史料,乃至某些重要的笔记传说,认真勘查考证,弃误取实,再进行科学读解,务求达到完全符合资料的原貌原意,不容许任何一点猜测或臆断。(三)按传统史学研究理念的“原始要终”,“原始反终”,既要知其事之初始,又要会其事之终末。以及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将事迹从初到末,由始到终,把人物的由生到死由死反生,系统的互相对照,彼此印证,前后衔接的核查校正文稿。 江南福建崇安柳氏宗族史 (以柳崇、柳宜及小柳永为主) 一、《柳永和他的词》(343至345页)刊载的最重要史料:《送柳宜通判全州序》、《刘赞善写真赞并序》、《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成均吴博士同年殿省柳丞》(诗)、《和国子柳博士喜晴见赠》(诗)、《建溪处士赠大理评事柳府君墓碣铭并序》。这五件史料撰写人都是北宋的王禹偁。当代刘乃昌先生著《王禹偁评传》称王禹偁(公元954-1001年)“首开北宋一代风气的重要作家,宋代学人对他都很推重。”详实列载了王禹偁的文学才华,刚直性格和仕途遭遇中三度受召入朝“知制诰”至“擢升翰林学士”三次被黜的事实。从这篇评传中可以明晰的找出王禹偁五篇诗赞铭序的写作年限。以及王禹偁与柳宜柳宣并其父柳崇的亲近关系。谨将五篇作品抄录于下: 送柳宜通判全州序 河东柳无疑,江左之闻人也。在霸国时,褐衣上疏,言时政得失,李国主器之,累迁监察御史,多所弹射,不避权贵,故秉政者尤忌之。继出为县宰,所在有理声。皇帝平吴之明年,随伪县官得雷泽之令。雷泽,仆之故里也。始与之交。逮今几十五载,连尹三邑州县之职,困于徒劳,居低催穷辱之中,有死丧疾病之事,旅鬓生雪,朱衣有尘,知其气业者共惜之。淳化元祀,始以任城宰来抵阙下,携文三十卷,叫阍上书,且请以文笔自试。天子壮之,下章丞相府。翌日,召试,且举汉时以粟米为赏罚事析而论之。无疑援笔剖判,灿然成文,吾君吾相,皆以为识理体而合经义也。故改官芸阁,通倅湘源。其官尚卑,其郡亦小,然由文艺而取,故有识者荣之。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于是沿汴达淮,浮江湖,入湘潭。是时也,可以吏隐未可以行道,况江山猿鸟云泉竹树为天下甲。民颂甚简,兵赋甚鲜,固可卧而理也。姑能致身于不才之间,放意于无何之域,则又不知县令为著作郎,著作郎为县令邪?或过故国,动黍离之情;伤远行,有于役之念;叹下位,起山苗之刺,则于道远矣,于生劳矣,勉哉!无疑善饭自爱。 (未完待续) |
原标题: 柳永研究(四) |
作者:孙显明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