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研究(三)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3月08日 08:08:42 星期五 |
写到此处,按例该就此打住。可我却不能。因为偶从手头《中国词学大辞典》44页见到词人宋。柳永的记载中有:“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晚年流落不偶,病殁于润州,寄柩僧寺。二十余年后,王安礼知润州,出资葬北固山。”又有:“柳永《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传闻异调,互有牴啎。今考其生平者有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吴熊和《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生平与仕履》、《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其卒年新证》、《柳永与宋真宗天书事件》和罗忼烈的《话柳永》”该书集稿成书于1994年。吴熊和是该书三位主编之一,又兼编委、撰稿人。分工负责南宋词人等一块的撰稿审稿。北宋词人等一块由马兴荣等负责。该书凡例(由唐圭璋拟定)有:“释文力求简洁准确,有可靠史料依据,并反映当前研究成果。凡学术上有定论者,按定论介绍。无定论者,以一说为主,兼述诸说。属最新研究成果,或对习说的纠误,均有简要说明,以示负责。”按学术领域应该具有的‘推陈出新,扶正纠误’机制,柳永释文中,较多依据传闻、方志内容的成了为主一说,而依据大量可靠史料写成的考研成果论文却列入诸说兼述。我不能不说这应该是该书的一个尴尬纪录。令我知道考证研究成果论文,在学术上无定论的比有定论的差距多大,既取决于依据史料的真实性零差距,又取决于研究成果论文的提炼升华高水平,一点也马虎不得。忽然意识到西夏元昊连着两次告哀,都遣差郭劝出使吊赠的可疑,遂以“西夏历史元昊告哀”上网搜索,很快就查得:“中华硕博网·2009年3月11日《北宋西夏间贡赐交往的开封与兴庆》一文记载:明道元年十月西夏主德明卒,宋遣孙祖德冯仁俊为祭奠使,去西夏兴庆祭奠吊赠。景祐元年,元昊母卫慕氏卒,遣使向宋告哀。仁宗以王中庸为祭奠使,郭劝为吊赠使兼起复官告使。至兴庆后,元昊赂遗劝等百万,劝悉不受。(注《长篇卷115、景祐元年十月丁卯》)”两则记载证明元朝脱脱主编《宋史》记载的郭劝官历失实,宋夏交往也失实。另一方面表明郭劝出使西夏的记载达到了准确明晰绝对可靠的要求。 我很欣慰,能沿着吴先生熊和教授的足迹,在显现柳永生平与仕履原来面目的探索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后续之事,谨此向吴先生谨致诚挚敬意。 我很兴奋,改柳永词句为“衣带难宽终未馁,为伊不怕人憔悴”笑明心境。 柳永家世与婚姻史迹真相的大揭秘 撰写打印了《考证柳永生平与仕履的新突破》后,冷静了好一阵,我才清醒的认识到:“新突破”只是就柳永生卒,进士及第与六任官历履实十八年的年限及政绩优良给出了一个结论。这些系列年限只是一个框架,须要得到柳永的宗族家世,父母养育,他本人生长读书,婚姻家室子嗣等有血有肉有证有据的资料记载来支撑充塞并印证各个年限框架的准确和真实。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个“新突破”必将很难得到学术上的认同,并永远不会被提升为定论,就像吴熊和教授的《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生平与仕履》同样。 曾大兴教授著《柳永和他的词》第一章《柳永的文学人生之旅》说“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生前社会地位卑微,封建正史没有他的传记,宋人笔记虽然偶有他的记载,又大都传闻异词,舛误间出。资料的严重短缺,成为柳永研究的第一大难题。例如他的生卒年限迄今尚无定论;关于他一生的许多重要活动,更无具体的时间线索。这样,我们就无法为他编一个生平与创作系年,因而对其思想与艺术风格的演变,就难以勾勒出一条具体的清晰可辨的轨迹。”对照曾教授这一席深刻写作柳永人生之旅的经验谈。笔者的《考证柳永生平与仕履的新突破》及其中的《柳永生平仕历纪年表》,给出的柳永生卒年限,考试登科以及三任幕职官与三任京朝官年限地点官职,为柳永本人一生画下的时空轨迹。既增强我继续进行柳永事迹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又提醒我必须重视资料严重短缺问题。 自1957年唐圭璋教授发表《柳永事迹新证》,倡导开展关于柳永生平及柳永词的考证研究。至二十世纪最后十年间,呈现出一个高潮,有一批柳永研究的专著和词学辞典等类书出版面世。笔者今年从网上购买到的有《乐章集·薛校本》、《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书柜里有的如《柳永和他的词》、《中国词史》(许宗元著)、《中国词学大辞典》(吴熊和等主编)、《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吴战垒主编)、《全宋词简编》(唐圭璋选编)、《宋词观止》(喻朝刚、周航主编)。新世纪以来,文化事业改革与建设风起云涌,硕果累累,独柳永事迹研究这个领域,仅有吴熊和李剑亮师生两人为首弄潮,影响所及有一批新作品问世。 (未完待续) |
原标题: 柳永研究(三) |
作者:孙显明 网络编辑:卢俊 |